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5一、第一部分化学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单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波义耳认为“实验是最好的教师”。他的一部名著是______A.《化学基本教程》B.《现代化学导论》C.《怀疑派化学家》D.《怎样教化学》A.B.C.√D.解析:波义耳著有《怀疑派化学家》。2.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______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A.B.√C.D.解析:行为是目标陈述中的最基本成分,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陈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动作,宾语说明动作的对象。3.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______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A.√B.C.D.解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4.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______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A.B.C.√D.解析: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5.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______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A.B.C.D.√解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设计一般步骤的内容,而设计教学模式则不是。二、教学设计题(总题数:1,分数:20.00)6.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实验验证:(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Fe+S②Fe+Cl2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①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包,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______。A.FeSB.Fe3O4C.FeCl3D.FeCl2)解析:三、第二部分化学专业知识一单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7.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______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A.B.C.D.√解析:本题涉及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会使资源匮乏,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8.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A12O3晶体类型相同A.B.C.D.√解析:本题涉及晶体类型与化学键的关系。石英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SiO2,是原子晶体,而原子晶体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A、B正确。9.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______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A.B.C.√D.解析:本题涉及电解产物的判断。A中,电解HCl生成H2和Cl2,电解CuCl2生成Cu和Cl2,电解Ba(OH)2生成H2和O2。B中,电解NaOH和H2SO4均生成H2和O2,电解CuSO4生成Cu、O2和H2SO4。C中,这三种物质的电解产物均为H2和O2。D中,电解NaBr生成H2和Br2,电解H2SO4和Ba(OH)2均生成H2和O2。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A.B.C.D.√解析:本题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涉及物质组成的理解及化学计算。A中,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含有2mol氧原子,A正确;B中,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气体中含有2mol碳原子,B正确;C中,无论92gNO2还是92gN2O4中均含有6mol原子,则92g混合气体中必定含有6mol原子,C正确;D中,1mo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2mol电子,但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不是1mol,所以转移的电子不是2mol,D错。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A.B.C.√D.解析:本题涉及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规则。A中,无论氨水过量与否,硫酸铝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生成物都是Al(OH)3,但氨水应写成NH3·H2O;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C正确;D中,反应生成Fe2+。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______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的现象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A.√B.C.D.解析:本题涉及浓硝酸与KI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碘单质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盐酸与酚酞汰溶液反应,浓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次氯酸的漂白性等知识。分析知,①小烧杯中液体与②小烧杯中挥发出来的物质反应。A中,浓硝酸挥发出HNO3气体进入淀粉KI溶液中,HNO3将KI氧化成I2,,I2使淀粉溶液变蓝色,A错;B中,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进入酚酞溶溶液中,酸不能使使酚酞溶液变色.B正确;C中,浓氨水具有强挥发性.氨气进入氯化铝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Al(OH)。白色沉淀,C正确;D中,饱和氯水易挥发出氯气,氯气遇湿润红纸条,发生反应:H2O,次氯酸使红纸条褪色,D正确。13.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2CO2(g)+S(1)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A.B.C.D.√解析:本题涉及化学平衡及相关知识。正反应是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时内压强不断变化,A错;因硫为液态,故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反应速率不变,B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SO2的转化率降低,C错;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14.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C.含1molKOH的溶液与1mol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D.在CH3COONa溶液中力口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A.B.C.D.√解析:本题涉及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若强酸为二元强酸,强碱为一元强碱,则混合后酸过量,溶液呈酸性,A错。由沉淀溶解平衡知,加入Na2SO4固体后,平衡向左移动,c(Ba2+)减小,B错。由物料守恒知,,C错。在醋酸钠溶液中,由于CH2COO-水解,使c(CH3COO-)比c(Na+)小些,加入适量醋酸后,醋酸能电离出一定量的CH3COO-,有可能出现c(CH3COO-)=c(Na+),D对。15.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A.B.C.D.√解析:本题涉及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A中,乙醇能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A错;B中,C4H10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B错;C中,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16.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A.气体甲一定的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A.B.C.√D.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的推断题,涉及了溶液中电荷守恒、铝的化合物的两性及常见阴阳离子的典型反应和反应现象。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有沉淀和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至少含有中的一种,一定含有;一定不存在Al3+、和Mg2+,一定存在K+,可能存在,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X中有存在,C正确,D错。若同时存在,则气体甲是混合物,A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Mg2+,B错。四、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20.00)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I:I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a.MnO2b.FeCl3c.Na2SO3d.KMnO4(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N→⑥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常温下,为使0.1mol/LM溶液中由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至______。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Na>Al>O(2)HNO3>H2CO3>H2SiO3(3)或(4)a、b(5)溶液的pH等于7)解析:本题涉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各元素依次为:①H、②C、③N、④O、⑤Na、⑥Al、⑦Si、⑧Cl。(1)Na、Al是第三周期元素,O在第二周期,所以原子半径:Na>Al>O。(2)因为非金属性:N>C>Si,所以酸性:HNO3>H2CO3>H2SiO3。(3)H、O、Na、Cl形成的符合条件的物质很多,比较容易写出电子式的有NaOH、NaClO。(4)该液态物质是H2O2,MnO2、FeCl3可以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5)⑥的单质是Al,逆推得N为Al2O3,Z为Al(OH)3;因为M是仅含非金属元素的盐,所以M是铵盐,由此推出X、Y对应的物质是氨水和铝盐,铝盐可能是AlCl3或Al(NO3)3。M可能是NH4Cl或NH4NO3,可以水解,要使其溶液中M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
本文标题: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2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0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