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陕西公务员考试常识之陕西省情
综合介绍【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人口统计】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92.87万人,比上年增加17.75万人。其中,男性1958.14万人,占51.63%;女性1834.73万人,占48.37%,性别比为106.7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出生人口38.22万人,出生率10.10‰;死亡人口23.76万人,死亡率6.28‰;自然增长率3.82‰。城镇人口2045.12万人,占53.92%;乡村人口1747.75万人,占46.08%。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4.11%,15-64岁人口占75.78%,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11%。【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行政区划】截至2015年底,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77个县和27个市辖区。陕西省行政区划一览西安市辖10个市辖区、3个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周至县户县蓝田县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秦都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渭南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延安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中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杨凌示范区辖1个县级区杨陵区【经济概况】2015年,陕西省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63亿元,增长5.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第二产业增加值9360.30亿元,增长7.3%,占51.5%;第三产业增加值7213.93亿元,增长9.6%,占39.7%。人均生产总值48023元,比上年增长7.6%。【水资源】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平均年降水量702.1毫米,水资源总量416.49亿立方米。全省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土地资源】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植物资源】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动物资源】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矿产资源】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蕴藏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4种。在占国民经济重要价值的15种重要矿产中,全省盐矿保有储量8855.3吨,占全国67%,排全国第一位。石油排全国第三位,其他矿种排第10-19位。这些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钼、金、石灰岩不仅储量可观,而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市场有明显优势。【旅游资源】陕西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多样的自然环境,聚集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其中有72座古代帝王陵墓,有佛教名刹法门寺、道教圣地楼观台、唐僧玄奘翻译佛经和讲授经典的大慈恩寺,还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等等。陕西山川秀丽,景色壮观。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有气势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有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有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有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有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还有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给陕西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如延安宝塔山、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等。陕西民风古朴,陕北的黄土风情、西安一带的关中文化和陕南风俗各具特色。有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华阴老腔、蒲城焰火、民间剪纸等。由歌手谭维维和陕西渭南华阴老腔保护中心张喜民共同演唱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荣登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5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3.8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1%;旅游总收入3005.80亿元,增长19.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93.03万人次,增长10.0%;旅游外汇收入16.00亿美元,增长13.0%;接待国内游客3.83亿人次,增长16.2%;国内旅游收入2903.90亿元,增长19.3%。【教育科技】2015年,全省共有高等学校9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0所,另有独立学院12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30.61万人,在校学生109.97万人;研究生招生3.22万人,其中科研单位198人,在学研究生10.19万人,其中科研单位675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52万人,在校学生16.79万人。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88所,全年招生10.0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2.23万人。全省共有小学5851所,在校学生233.11万人;普通中学2215所(其中高中488所),在校学生187.59万人(其中高中80.49万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分别为99.89%和99.83%。全省共有幼儿园7438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139.69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55所,在校残疾儿童8630人。2015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3299项,年签定各类技术合同22499项,合同成交总额721.76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9342项,成交金额312.88亿元;技术转让合同378项,成交金额11.93亿元;技术咨询合同431项,成交金额6.93亿元;技术服务合同12348项,成交金额390.02亿元。【环境状况】2015年,陕西省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改善。10个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251~306天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市(区)优良天数均有所增加。其中,西安市优良天数251天,较上年增加40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19天,较上年减少19天。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汉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质继续保持优;渭河流域水质继续改善,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同比分别下降19.0%和33.3%;渭河支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同比下降20.8%和16.1%;各湖库水质均无明显变化。2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陕西历史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演变可大致分为史前文明时期、西周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
本文标题:陕西公务员考试常识之陕西省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3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