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上海市闵行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1―上海市闵行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闵行区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地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带动,由老闵行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在飞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城市病”,其中交通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是未来闵行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当前,闵行区提出了“向中心城迈进”的要求,在市“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的总体综合交通发展思路指导下,闵行区亟需积极展开“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构筑与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总体规划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一、发展基础与条件(一)区域概况闵行区位于上海中心城西南侧腹地,区域形态狭长,形似一把钥匙,黄浦江纵贯南北,分区为浦东、浦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72km2。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大规模新兴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推进使得闵行已成为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闵行区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与奉贤区隔江(黄浦江)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是中心城连接其他郊区及长三角的重要西南交通咽喉。―2―图1.1-1闵行区区位示意图闵行区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其承担了大量的过境交通,西南方向其他省市与上海中心城的衔接,松江、青浦、奉贤等郊区与中心城的联系,新城与新城间转换,均以闵行区作为其重要节点。莘庄工业区、吴泾地区、老闵行地区、浦江镇通道相对单一,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十二五”发展回顾1.道路与公路网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多年对道路基础设施的持续加大投入,闵行区道路网络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至“十二五”末期,道路里程达到1260km,路网密度达到3.39km/km2。形成“六横三纵一射”高/快速路网,“六横四纵”主干路网。―3―图1.2-1闵行区现状路网图“六横三纵一射”高/快速路网:G2京沪高速、崧泽高架、北翟路高架、G50沪渝高速、G60沪昆高速-S20外环线(西段)、S32申嘉湖高速,嘉闵高架、S20外环线(西段)-S4沪金高速、中环线,沪闵高架等;“六横四纵”主干路网:北青公路、沪青平公路、漕宝路、银都路、元江路、剑川路,七莘路-沪闵路、虹梅南路、浦星公路、林海公路等。2.常规公交规模进一步增长至“十二五”末期,闵行区内公交车辆规模686辆,闵行区现状共20个公交枢纽,一般公交首末站105个,228条公交线路,其中区内公交线路占比34%。全区线路客流81万乘―4―次/日,区内线路客流29.8万乘次/日。图1.2-2闵行区公交线路分布现状图“十二五”期间一共新辟公交线路23条(含区间),调整线路62条,撤销线路2条;新建公交首末站12个。图1.2-3现状枢纽布局图―5―3.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截止至2015年12月,闵行区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泊位总量超过6.3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场(库)244个,泊位合计5.21万个;道路停车场267个,泊位合计1.15万个。图1.2-4公共停车场(库)分布图4.公共自行车体系日趋完善闵行区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644个,锁柱22756个,闸机9处,投放自行车2.0万辆,初步形成了便捷的慢行交通体系。表1.2-1闵行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统计表华漕镇虹桥镇新虹街道梅陇镇七宝镇莘庄镇颛桥镇184716635913019―6―马桥镇吴泾镇浦江镇(含浦锦街道)古美街道江川街道莘庄工业区合计4314543120496445.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坚持“管为本”,在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经过“十二五”期间努力尝试,初步建立了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三)存在问题1.追赶式建设,难以支撑高体量开发“十二五”期间,闵行区常住人口由188万增长至250余万,5年间增长33%。建设用地已占到集建区总面积的92.1%以上,虹桥商务区、七宝商务区、莘庄商务区、莘庄上盖等重点区域均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状态,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增效将被高密度、大体量开发快速消耗,形成更严峻的供需矛盾,制约闵行区进一步发展。2.过境交通量大,向心交通矛盾突出目前,闵行区道路交通总量约180万pcu/日,其中约46%为过境交通,40%为到发交通,14%为内部交通。作为闵行区路网骨架的S20、G2、G50、G60、S4等多条高/快速路以及沪闵路、漕宝路、沪青平公路、浦星公路等干线道路承担了大量过境交通,这些道路又是闵行区与中心城联系的主要交通走廊,向心交通与过境交通叠加导致供需矛盾尤为突出。―7―3.阻隔严重,瓶颈路段及断头路较多随着闵行新城的快速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闵行区与中心城、虹桥枢纽及松江、奉贤等区域之间的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但相应的越江(黄浦江)、跨河(吴淞江、大治河)、穿铁路(沪杭铁路)设施、区区对接(闵行-中心城、闵行-松江等)道路的建设并未能紧随交通需求的激增而得到相应地快速发展,造成少数干线道路流量集中,路网压力得不到均衡。4.轨道交通线多站少,网络化水平不高在轨道交通方面,闵行区有8条轨交线路,基本以中心城为核心呈对外放射型,对沿线地区的服务及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轨道线网总体里程规模在中心城以外的各区、县中首屈一指,但由于轨交站点覆盖能力相对较低(600m站点覆盖率仅约8%),且各条线路在闵行区内缺乏联系与换乘,难以由“线”至“面”发挥网络化效应。5.常规公交规模总量较高,仍存短板线网规模总量较高,300m公交站点覆盖率为52%,500m公交站点覆盖率为84%,但线网类型结构复杂,区域公交线路规模只占线路总量33%,同时闵行南部、滨江及浦江镇局部地区仍存在公交覆盖空白,公交枢纽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公交发展相对薄弱。区内公交停保场暂未配置,亟待增设。6.停车资源紧缺利用不充分,管理水平弱―8―轨道交通沿线停车需求旺盛,但目前基本未配建相关的P+R停车设施。老旧小区、医院等地区,由于规划配建指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停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上受到规划、绿化等因素限制,停车场(库)难以增建、扩建,导致停车矛盾较为突出;停车场利用率不均衡,停车资源不能有效充分利用,尚未形成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合理差别化收费调节政策,停车收费标准一刀切;停车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薄弱,区域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搭建刚刚启动。7.综合交通系统协调需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和道路交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不能有效相互协调,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混行突出、不能较好分离。二、综合交通发展趋势与需求(一)交通发展趋势1.市域总体发展的拉动效应,过境交通将进一步增长上海市规划与发展的方向为: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视角,谋划上海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以生态基底为约束、以重要的交通走廊为骨架,加强城乡统筹和布局优化,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大都市区空间体系。作为长三角城市带核心城市,传统市中心正沿东西轴,及西南扇区不断延伸与拓展。闵行区是沪杭大通道、杭州湾通道集疏运体系的关键门户,在上海市发展规划拉动下,不仅对地―9―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同时闵行承接的过境交通将进一步增大。2.自身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纵向与向心需求为重点根据新一轮《闵行区城乡总体规划》(在编)提出规划内容,以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提出的区域发展要求,闵行区的未来发展定位为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国际商务集聚区;承载产业转型、创新创意、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新兴发展区;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为主导,打造上海南部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一,闵行区大量人口导入,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发展,区内部交通需求上升;第二,闵行区域形态为南北长条形,居住与功能片区纵向分布,南北纵交通是区内交通的大趋势;第三,往返于闵行与中心城的向心交通依然是闵行区重要的交通特征与趋势。―10―图2.1-1闵行区空间发展规划结构图3.城市化水平跃升,居民对出行综合品质提更高要求随着闵行区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的提升、区内产业升级,居民交通出行需求更加呈多样性发展,同时,对出行便利性、便捷性、保障度等综合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4.多模式公交是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闵行区居民出行总量、机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缓解区内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需求分析与预测1.出行总量增长三成,北部与东部地区增幅明显根据闵行区土地开发与利用趋势,“十三五”期间莘庄、―11―梅陇、七宝等中部地区人口相对稳定,而包括吴泾镇、颛桥镇、马桥镇在内的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华漕镇)和东部地区(浦江镇)人口将快速增长,这些地区未来交通需求增长将十分明显。预计到2020年闵行区人员出行总量将达到860万人次/日左右,较现状增幅达30%左右。2.机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道路交通需求继续增大按照目前上海的小客车拥有管理政策,小客车规模保持年均35万辆的增幅,其中市区牌照、郊区牌照小客车年均增幅均为10万辆,常驻上海外牌小客车年均增幅为15万辆。预计2020年全市小客车总规模将达到500万辆左右(按照现在的增长趋势,其中外牌约190万辆),比现状增长约66%。预计2020年全市小客车总规模将达到385万辆左右(不含公务车),比现状增长约48%;沪C牌照小汽车将增长至120万辆,比现状增长约80%。市区牌牌照私车年平均增长约为10万辆;沪C牌呈快速增长趋势,未来年均增长约10万辆;外地牌所占比例约为20%~22%,未来年均增长约为6万辆。预计至2020年,闵行区小客车规模将达50万辆左右,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周转量将再增长30%左右。―12―图2.2-1闵行区机动车周转量预测图(pcu.km)三、“十三五”规划目标与思路(一)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一体化交通体系,逐步突出闵行区在上海市全球城市中的核心功能,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构建“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道路网、轨交网、公交网布局与融合,形成服务型、创新性、智能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适应市民多元化、高品质的交通服务需求,共同实现打造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为主导,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环境优美、城乡融合、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二)基本思路立足闵行区自身发展特点,结合上海市整体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基本思路:“疏过境、通断头、优路网、布轨交、强公交、重管理”。疏过境,积极配合推进国省干道、快速路等大容量通道建―13―设,积极展开道路抬升改建研究,离析过境交通,减少闵行区大过境对区内交通影响;通断头,就是打破阻隔,实现市内路网“无缝链接”,让城市路网功能更加健全;优路网,公路网、道路网共同形成级配良好、循环畅通的路网系统;布轨交,积极推进区内轨交项目,完善区内网络成型,提升轨交线网覆盖;强公交,针对大居、综合开发,结合轨交,完善线网、场站等设施建设,保障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重管理,运用各项科技创新的手段,推进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建设。(三)规划指标经过本轮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闵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为闵行区多元化、高品质的交通出行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保障。(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标表3.3-1闵行“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表序号指标名称现状目标值备注1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建成区域)84%90%徐汇区:93%市中心城平均值:94%2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比率0.2%4%3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27%60%市文件指出未来公交行业每年更―14―序号指标名称现状目标值备注新车辆的60%将采用新能源汽车;“十三五”比率50%。4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按市交通委要求实施5道路总里程1260km1341.45km6道路路网密度3.39km/km23.60km/km2中心城平均值:5.48km/km2浦东中心城:4.06km/km2浦西中心城:6.52km/km2松江等郊区:2.7~3.1km/km2(2)道路管理与养护表3.3-2闵行区“十二五”与“十三五”大中修指标
本文标题:上海市闵行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4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