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推荐!)-VIP版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中国诗歌分类•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含律诗和绝句两种。•旧体诗(与新诗相对):古典诗、词、曲•词:含小令、中调、长调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行、吟、歌、引(隋唐时期)律诗绝句古典诗歌五言(五律)七言(七律)七言(七绝)五言(五绝)词豪放派婉约派诗曲散曲剧曲(杂剧)小令套曲•诗歌风格•现实主义: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浪漫主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龚自珍•词的风格•豪放:气势豪放,意境开阔雄浑苏轼、辛弃疾等•婉约: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柳永、姜夔、李清照等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考点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初步鉴赏,程度较浅。考纲考题分析•鉴赏要求:考试形式:鉴赏内容:主观题——2、填空题1、简答题1、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考试范围:2、前人好评、定评之作1、古诗鉴赏要点(1):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意象: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分析方法:分析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注意修饰词)结合背景,想象画面把握基调(阴暗、明快)体会情感(注意直接抒情的句子或体现情感的诗眼)把握含义表述:表现手法——景——画面——情感(思想)写景诗句的鉴赏•注意写景的角度景物特征:声、色、形、态、味、香等观察角度: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鉴赏诗歌的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咏物诗。托物言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寂傲世、高洁脱俗的自我形象。鉴赏要点(2):语言•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语:即“诗眼”•分析诗的语言结构:如词类活用、词序变换、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压缩。•鉴赏诗歌语言的形式美与音乐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和大家的文言基础关系尤为密切,是诗词鉴赏系统工程的主基石。鉴赏作品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1、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3、艺术构思: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鉴赏要点(3):艺术手法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表达方式例题:下列诗歌采用什么抒情方式?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借古讽今。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例题:这两首诗表现手法有何相似之处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尺,风灯照夜欲更。沙头宿鹭联静,船尾跳鱼拨鸣。(以动衬静)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本诗写于此时。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乐景写哀情”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乐景)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回顾鉴赏要点(4):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首先要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如写了什么景,咏了什么物,然后再体会作者抒了什么情,言了什么理。(要注意直接的、正面的描写内容和实际反映、表现的思想情感之间是否一致。古诗诗意,含蓄居多,直白少见,需要反复思考。)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和的特点。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朴素、淡雅高洁、清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值得重视的三点一是我们实际上有最权威的鉴赏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如《唐诗鉴赏辞典》等。因为试题几乎都取材于此。(包括答案)二是近几年的试题“以点带面”成了主流。三是所选诗歌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这既与试卷字数有关,更与难度有关。复习训练在选材时可充分考虑这一点。强化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运用术语表述严密(练习训练时要条例清晰求写出完逻辑合理整的答案)卷面清爽熟悉需要掌握的术语11、常见思想感情术语有:迷恋、伤感、忧愁、惆怅、寂寞、孤独、烦闷欢乐、赞美、恬淡、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需要掌握的术语22、篇章结构常见术语:层层深入、首尾照应、有分有总、详略得当、巧妙过渡、铺垫等3、表现手法常见术语: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衬托、渲染、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对照比较、卒章显志、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情景交融、借古喻今4、抒情术语创作风格: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豪放:苏轼、辛弃疾用典:辛弃疾朴素自然:陶渊明飘逸豪放: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健高昂:王昌龄悲壮苍凉:高适需要掌握的术语3一、避免滥用和乱用术语不顾及诗句内容和重点意象二、切忌“望文生义”和“以偏概全”的简单随意表述三、力戒“断章取义”和“一叶障目”的无联想、无整体阅读分析解决鉴赏表达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问题一、选取《鉴赏辞典》中三五篇有代表性的鉴赏文章印发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整体感性的认识。二、把鉴赏文章当作现代文阅读,筛选鉴赏的重点语句,参照高考命题对所选定的内容模拟拟题。概括鉴赏类文章的基本思路、内容。三、选取典型的试题进行比较。关于复习指导的一点操作建议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推荐!)-VIP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6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