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7-2018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
1九年级人教版(2017至2018学年度第~学期)物理教案学校:**中学科目:物理班级:**班教师:***22017-2018学年度第~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科目物理教学班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上课日期8月26日每周节数3总授课节数48考试次数6周次时间预定进度起讫18月26日8月31日13.1分子热运动13.2内能29月2日9月6日13.3比热容复习39月9日9月13日14.1热机14.2热机的效率49月16日9月20日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复习59月23日9月27日15.1两种电荷15.2电流和电路15.3串联和并联69月30日10月7日国庆放假710月8日10月11日15.4电流的测量15.5串、并联电路中电路的规律810月14日10月18日16.1电压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910月21日10月25日16.3电阻16.4变阻器本章复习1010月28日11月1日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111月4日11月8日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7.2欧姆定律1211月11日11月15日17.3电阻的测量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电路的应用本章复习测试1311月18日11月22日18.1电能电功18.2电功率1411月25日11月29日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8.4焦耳定律1512月2日12月6日19.1家庭电路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612月9日12月13日19.3安全用电本章复习测试1712月16日12月20日20.1磁现象磁场20.2电生磁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812月23日12月27日20.4电动机20.5磁生电1912月30日1月3日期终复习201月6日1月10日期终考试质量分析3第十三章内能课题13.1分子热运动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2.渗透法制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二、进行新课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2)演示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黑。结论得出: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大量事实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对于同一个实验,影响扩散的快慢的因素与哪些有关呢?学生思考,教师演示实验:同时将两滴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让学生观察墨水扩散的速度。4得出结论:影响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2.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扩散现象表明:(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快,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2)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3.分子间的作用力同学们,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提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比如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三、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四、课堂小结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微小的,直径大约是10-10米。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能够证明这个结论。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五、课后作业1.找出生活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斥力的现象。2.完成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课后反思:5课题13.2内能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2.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包含了哪些内容啊?【生】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师】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机械能的知识可以知道,物质内部也是具有能的。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今天我们就要研究物质内部具有的能量。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内能教师讲解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因此物质内部存在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做内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为什么?(2)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3)一个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1)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的。6(2)内能是物质内部所有分子的能的总和,跟物体的整体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有关。(比如加速的汽车内能变大?这显然是不对)。(3)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也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因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即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也就越大,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他的内能就越大。当一个物体的体积变化时,物体内分子间的距离就要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势能也要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2.物体内能的改变教师拿出一根铁丝,提出思考问题。(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3)如何点燃火柴头?(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得出方案,小组代表发言并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演示。(1)两手互搓或放在酒精灯旁。(2)快速弯折铁丝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3)在火柴盒上擦燃或者放在酒精灯上烧。(4)把冰放在太阳下晒或者把两块冰放在一起摩擦。【师】同学们在思考一下,把我们刚才做的那么多实验方法归纳一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那些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增大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力做功,一种是用温度比物体高的物体接触或者靠近。【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就是两种,用温度高和温度低的物体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这个过程就叫做热传递。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当两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结束。【师】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热量这个词不能乱用,要记住一个口诀“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压缩乙醚这个过程,(1)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空气而不是棉花)(2)为什么放入棉花?(利用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3)实验说明了什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内能与我们的生活【师】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内能的知识,同学们知道了火箭为什么能把卫星送上天了吧,他就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内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煮饭、烧水、取暖等等,数不胜数,但是过多的内能有时也会带来灾难。让学生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与温度和体积有关。2.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上网站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2.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4、5题。五、板书设计课题:13.2内能7内能单位:焦耳J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物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和做功。课后反思:课题13.3比热容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使学生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和沙漠中的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与热量有关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叫内能?(2)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没有关系呢?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学生思考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吸热能力,提出各自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设计实验比较吸热能:取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油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给他们加热,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相
本文标题:2017-2018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最新实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6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