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案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课文。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3.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二课时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去感受一下古人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的。二、作者简介三、文章体裁“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本文即是作者勉励马生专心向学的临别赠序。四、朗读全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翻译全文1.对照课本注释,疏通文意。(1)补充诠释:得:能够。患:忧虑,担忧。游:交际,交往。未尝:不曾,未曾。门人:学生。或:有时。色:神态,气色,脸色。虽:虽然。卒:终于。愈:更加。获:得以,能够。寓:寄居。(2)古今异义古义今义走送之跑行走持汤沃灌热水汁水日再食第二次又一次臭xiù香气chòu臭味博士官位一种学位的名称(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倒装句式①弗之怠“之”是“怠”的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的后置,“于”相当于“向”。2.指名逐句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点评。六、自由朗读课文及译文一、自读课文,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来概括?明确:写幼年求学的艰难和自己勤奋学习的态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作者求学之艰表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明确: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这些困难,而“卒获有所闻”?明确:依靠精神力量——“以中有足乐者”。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是为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二、本文写作特色分析1.采用寓理于事、以事明理的方法。文章要阐明的是学习态度问题。通过亲身经历写出切身的感受,通过事实的记叙,加以适当的描写、议论阐明刻苦求学的道理,既富有说明力,又富有感染力,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叙述中去领悟要义,把握学习的方法。2.善用对比手法。如写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与作者的“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情况。三、研讨探究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把宋濂求学与我们今天的求学比较,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甲生:我觉得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乙生:我觉得宋濂的求学态度很谦虚,有问题就大胆请教,不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向一切比自己强大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四、课外拓展“人生当勉励”,你能说出一个名人读书或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并写出两条勉励自己的名句吗?1.明朝文学家张溥每读书必抄录七遍,因而书斋被称为“七录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五、教师小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光阴一去难再见,水流东海不回头”,古人的诗句,在感叹时光飞逝之时,更多的是消极和无奈。我们当代中学生,有的不应只是感叹。天道酬勤,命运始终掌握在惜时如金、勤奋学习者的手中!同学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必须牢牢抓住时间!教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我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以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课外拓展的安排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拘泥于课本,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最后,通过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情感,呼吁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这也是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所在。
本文标题: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案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8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