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32页精品新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教案人音版音乐教学资源
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具PPT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乐律动。二、新课教学:(一)欣赏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1、听听: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感受乐曲的情绪。2、出示课件,简介: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在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小步舞风格典雅、庄严,速度中庸。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是一首为孩子练琴所写的练习曲,结构简单,曲调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所以常常被改编为各种器乐曲或轻音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深受人们的喜爱。3、唱唱。哼唱第一主题旋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3/4拍音乐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也为后面学习《我们大家跳起来》做铺垫。4、动动。结合音乐做3/4拍子的律动。方法:开火车前后拍手。学生分组而坐,第一个人拍第一下手(即强拍)另外两拍与下面的同学互拍,一直这样传下去。(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1、导入歌曲: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真好听,接下来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就是根据这首小步舞曲的第一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3、学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很熟悉旋律,所以让学生自学歌曲,让学生之间互相聆听,互相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唱好跳音,以及“跳得真愉快”的演唱。4、全班同学跟着老师进行表演唱。5、创编歌词。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重新填词演唱,鼓励学生用歌表演、敲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歌曲。在理解和感受歌曲、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6、评价。对各组同学的表演做出评价,并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三、小结:音乐是具有可创造性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勇于创新。板书设计我们跳起来教学反思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土风舞》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土风舞》的学唱,了解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热闹的景象。2、懂得体验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重音记号、渐强、渐弱、反复记号。2、节奏型的正确把握。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学习:1、视频导入:看一看,说一说,视频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2、歌曲介绍:《土风舞》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捷克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3、完整聆听歌曲《土风舞》,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4、发声练习,用笑声的状态来发哈音练习。5、考一考,歌曲是什么调、什么拍子?其拍子特点是怎样的?你能够用不一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吗?6、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乐记号呢?7、节奏型练习,拍一拍下面的节奏性:①××|××|②×××|③×××0|④×、×|①+②+③、④+③连起来打节奏,你会吗?8、有节奏地朗读歌词9、学唱简谱10、唱一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11、唱一唱,跟着音乐和伴奏把歌曲完整的唱一唱。12、跳一跳,同学们跟着音乐自编一段舞蹈。三、教学总结:学习了捷克民歌《土风舞》,感受了捷克人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热闹的情景,同时体验了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音乐记号等音乐要素。板书设计土风舞捷克教学反思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小小少年》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2、初步掌握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区分。3、有感情演唱歌曲重点难点1、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2、掌握附点节奏X.X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欣赏《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2、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3、歌曲中的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俊少年》的故事。4、你对这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将歌曲自然的分成主歌和副歌两部分。)5、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找一找这部分的典型节奏,有几句都是哪句?(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6、视唱歌词,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结本段的结构。(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7、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8、象这样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歌曲的“主歌”出示重点内容:主歌9、进入第二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典型节奏。(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10、你发现了什么?(共有三句典型节奏,并且每一句中都有相同的部分,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不同。)11、结合歌词看一看,为什么不象第一部分一样,用完全相同的节奏?(人的情绪是起伏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节奏的设置上是会有所变化的。)12、对照第一部分,小结:第二部分的歌词反复出现是在抒发情感,旋律起伏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我们把它称为“副歌”出示重点内容:副歌13、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14、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主歌: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副歌: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15、个别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学生齐唱副歌16、女生齐唱主歌,男生齐唱副歌17、大合唱18、小结: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板书设计小小少年德国影片《英俊少年》教学反思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我是少年阿凡提》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2.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后十六、切分节奏及换气等。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娃哈哈)按节奏走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聆听部分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学生聆听后回答:有变化。)2.师:屏幕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现在老师按照座位把大家分成4组,每组同学负责一种节奏型,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听着音乐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1)XX|XX|(2)0X0X|0X0X|(3)XXX|XXX|(4)X-|X-|(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拍击节奏型,然后小组讨论)3.学生反馈。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回答)4.师:请各族同学分工配合一起为音乐伴奏,注意听前奏,节奏型变换的地方要衔接好。(学生合奏)三、学唱歌曲1.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表现的又是什么形象呢?大家来看一看。(学生观看幻灯片)2.表现的是谁?你了解阿凡提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学生回答)3.教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我是少年阿凡提.》,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还可以轻声的跟唱。4.分部分学唱师:根据伴奏型的不同,分部分的来演唱。(1)学生跟琴演唱。(2)教师指导A教师对比范唱下滑音处:333.0|小毛驴,B随琴模唱升记号处:22#12|30心中多欢喜,C切分音处,闭口法。ˇ5.432|012|3.5|我可对他不客气。D十六分音符处,读词法。66666|啦啦啦啦啦,E附点音符处,手势法。1.3|2.17|哎,5.连唱歌曲(提出要求:由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和阿凡提幽默自豪的特点)板书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5.432|012|3.5|教学反思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采菱》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D.S.反复记号,能够准确运用到歌曲之中。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风格的歌曲。重点难点1、掌握D.S.反复记号的作用,并准确运用于歌曲之中。2、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采菱》。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二、寓教于乐1、.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2、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2)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学生回答)34、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1)教师教唱2遍。(2)生随琴视唱。(3)师生进行接唱练习。(4)随琴完整视唱曲谱。5、学唱歌词(1)听音乐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师生一起随琴唱词(2)随琴加前奏演唱歌曲。过渡语:有进步,同学们在唱歌曲时,你发现歌曲里有你不认识的新朋友了吗?生:有!D.S。(3)认识反复记号D.S.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但有了反复记号D.S.,我们就要再唱一遍。(4)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自己写一段旋律用上D.S。(5)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师小结:同学们唱得不错,看来大家已经和D.S.反复记号交上朋友了,请你不要把这位新朋友忘了!三、小结同学们学习这首歌曲以后,不但认识了新朋友D.S,而且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板书设计采菱反复记号:D.S.(反复)Fine(结束)连贯的气息柔美的声音教学反思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课型新授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使学生热爱小动物,了解小动物。2、学会演唱歌曲并用力度变化唱歌曲。3、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表现音乐的内容。学习掌握力度记号:mf(中强)、mp(中弱)。在学唱中认识中强、中弱的力度记号,并会在歌曲中运用。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师:说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生:答2、教师简单总结,引入歌曲。(板书题目,课件播放图片)二、新歌教学:1、聆听歌曲范唱。(课件播放歌曲简谱)(教师边弹边唱,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1)师: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答。(2)师: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生:答。(3)师:与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生:答。2、再次聆听歌曲,小声哼唱。3、学唱歌曲。(1)教师一句一句教唱。(2)注意弱起。(3)唱准确以下几组音程:2-61-64-23、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中强mf,中弱mp。4、学生演唱歌曲。三、学生分组表现歌曲:1、表演并演唱歌曲。(1)讨论角色的特点。(2)与同桌创编神态、动作、表情来演唱。2、学生分组演唱歌曲。3、学生以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4、学生上台表演歌曲。四、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小动物,虽然它们长的很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种类,我们要热爱小动物。板书设计《癞蛤蟆和小青蛙》力度记号:mf(中强)mp(中弱)教学反思课时备课主备人:张晓光课题演唱《白桦林好地方》课型新授授课
本文标题:32页精品新人音版四年级下册教案人音版音乐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8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