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1第一章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一红细胞检测(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人群参考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成年男性120~160g/L(4.0~5.5)×1012/L成年女性110~150g/L(3.5~5.0)×1012/L新生儿170~200g/L(6.0~7.0)×1012/L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血红蛋白标准Hb<30g/L:极重度30~60g/L:重度60~90g/L:中度>90g/L:轻度红细胞形态改变小细胞低色素性RBC缺铁性贫血巨细胞高色素性RBC巨幼细胞贫血大细胞嗜多色性RBC溶血性贫血球形RB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RBC巨幼细胞贫血口形RBC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靶形RB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形RBC镰形细胞性贫血泪滴形RBC骨髓纤维化棘形RBC棘细胞增多症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缗钱形RBC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比容测定(Hct)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2红细胞平均值参数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fl为单位。参考值:80-94fl。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pg(皮克)为单位。参考值:27~34pg。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参考值:320~360g/L。4.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测定(RDW):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即RDW-CV。参考值RDW<14%。RDW的临床意义①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②用于IDA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③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RDW贫血类型常见疾病增高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慢性AA增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MDS、巨幼贫正常正常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增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AA减低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贫血轻型地中海贫血增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IDA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指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之间的过渡型细胞。由于胞浆内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液进行活体染色,嗜碱性物质即被染成浅蓝或深蓝色。【临床意义】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2.观察贫血疗效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临床意义:RPI>3,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RPI<2,提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定义】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影响因素】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类型MCV(fl)MCH(pg)MCHC(%)病因大细胞性贫血>100>3231~35MA等正常细胞性贫血80~9426~3231~35AA,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80<26<30ID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80<2631~35慢性感染、炎症、尿毒症等3[临床意义]血沉较为常用但缺乏特异性,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或某些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等有一定价值。血沉测定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白细胞的检测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2)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①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②异常增生性增多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其他核左移外周血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常见于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临床意义: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①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核变性②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③棒状小体(Auer小体)细胞之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见于急性白血病,尤其是颗粒增多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见1条细长的棒状小体,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2.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急性传染病的极期。3.嗜碱性粒细胞(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CML、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2)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是机体受病毒感染后,由正常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成的一种病理细胞。4Ⅰ型:泡沫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过敏性疾病等5.单核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2.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TB)、某些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减少:无临床意义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贫血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和地区的正常人最低值。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原理持续血管内溶血时,一部分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被分解为含铁血黄素及蛋白质。当这些细胞脱落至尿中,铁染色法见尿沉渣中有深蓝色物质。临床意义阳性慢性血管内溶血阴性可能正常,也可能溶血初期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原理Hb存在于RBC中,当RBC破坏时,Hb才进入血,因此主要检测血浆中Hb含量。参考值50mg/l临床意义增高PNH、阵发性寒冷性血蛋白尿、冷凝集素综合征、行军性血红蛋白尿血浆结合珠蛋白(Hp)测定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属α2糖蛋白,由肝脏合成,作用是运输血管内游离的血红蛋白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降解、血管内溶血后,1分子结合珠蛋白结合1分子Hb。参考室0.5~1.5g/l临床意义1.各种溶血性贫血Hp含量都明显减低,甚至低到测不出的程度。2.鉴别肝内和肝外阻塞性黄疸,前者Hp降低,后者正常或升高。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结合珠蛋白血症,Hp下降。4.感染、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Hp上升。检查红细胞膜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原理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出现溶血现象,表面积大而体积小的脆性小,反之较大。参考值临床意义增加红细胞增多降低贫血酸化甘油溶血试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RBC在酸化甘油缓冲液中发生50%溶血所需要的时间临床意义:遗传球阳性,为诊断该病的特异性试验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检测蔗糖溶血试验原理由于PNH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子强度的蔗糖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经孵育补体与红细胞膜结合加强,蔗糖进入红细胞内,导致渗透性溶血。5参考值临床意义PNH患者蔗糖溶血试验阳性或溶血率增加,可作为PNH的筛选试验,此试验对PNH敏感性最高,特异性最差,阳性者应再做Ham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原理PNH患者红细胞由于本身有缺陷,对补体敏感性增高,在酸化的正常血清中,经37℃中孵育,补体被激活,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PNH,某些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发作严重时可呈阳性。CD55和CD59阴性的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原理PNH患者由于X染色体上磷脂酰肌醇糖苷-A(PIG—A)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膜上肌醇磷脂(GPI)生成障碍,因此血细胞缺乏需通过GPI锚定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用带荧光素的CD55、CD59单克隆抗体标记红细胞和中性粒,计数。参考值正常人RBC、中性粒<5%PNHRBC、中性粒>10%临床意义用于发现常规方法不能发现的PNH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体内免疫反应发生变异,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原理1.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GT)用抗人球蛋白试剂可与红细胞表面多个不完全抗体的Fc段结合,起桥接作用导致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2.IAGT用Rh(D)阳性O型正常人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孵育,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出现凝集。临床意义①阳性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等。②AIHA大多属于温抗体型。③AIHA大多为IgG抗体。冷凝集素试验原理冷凝集素为IgM类完全抗体,在低温时可使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或与受检者血型相同的红细胞发生凝集,高峰在0~4℃,37℃消失参考值临床意义淋巴瘤、支原体肺炎、疟疾、流行性感冒。冷热双相溶血试验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细胞体积:由大变小细胞浆:量由少变多;颜色由深变浅;颗粒由无到有。细胞核:体积由大变小;形态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变为粗糙致密;核仁:由有到无核/浆比例:由大变小6描述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有核细胞(×109/L)有核细胞/LP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百率(%)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1:170020050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10:1200~300100左右10~20白血病、增生贫血增生活跃20:16050左右2~10正常骨髓、某些贫血增生减低50:12020左右1慢性AA、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增生极度减低300:11010左右0.5急性AA对于不易鉴别的急性白血病-特殊染色(组织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临床意义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原单核细胞呈阴性,少数弱阳性。4.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幼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真红、AA、骨髓纤维化、CML急性变等。2.减低:主要见于CML慢性期3.用于疾病的诊断:CML与类白血病反应;PNH与AA,ALL(高)与AML(低)。铁染色临床意义1.缺铁性贫血2.非缺铁性贫血3.诊断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重要依据。第三章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第一节血管壁的筛查和诊断试验1.出血时间(BT)参考值:6.9±2.1分钟,>9分钟为异常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血小板明显减少:IT
本文标题:(完整版)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1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