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五编宋代文学)【西昆体】宋初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得名;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创作为代表;讲究修辞用典。【晚唐体】宋初诗歌流派;以林逋的诗歌创作为代表;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趣。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1.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欧阳修散文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人情人理的具体事物出发,把一些平凡事物写得婉转曲折,富有情感。他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安排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使人感到新鲜而富有韵致,别具魅力,其《醉翁亭记》就是典型例证。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富于诗味,是欧阳修散文的显著特色。2.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①以文为诗,具有散文化倾向。②重气格,创作追求气格,或健硬雄豪,或怪奇奔放。③命意新颖,命义上追求深刻创新。3.欧阳修诗歌的开拓性欧阳修是宋诗的创始者之一,是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风格的诗人。其诗虽有学韩的痕迹,但风格与其散文一样,也有平易的特色。欧诗的这种平易风格,核心是追求表达上的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在构思上能立足人情事理写景、议论、叙事,不以情感的鲜明热烈取胜,而以思致的宽和通达见长,从而为说理的内容进入诗歌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使诗体形式更具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4.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取材具有个人化、生活化、琐碎化的特点。其诗歌具有平淡的风格。当面临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激变时,2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趋于劲峭苦硬;仕途失意时,冲和恬淡而蕴含深意。5.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①散文简练明快,笔力雄健,议论结构严谨,说理透辟。其叙事、抒情之作随笔挥洒,曲尽其妙。②诗歌多质素胸臆,意味较薄,但也反应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多感时,咏史之篇以寄托远大抱负和批判精神。③词方面富有自己独特个性,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词风的影响,从而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6.王令诗歌的特点诗学韩愈、孟郊,追求奇、硬。多写远大抱负和社会现实,想象丰富,富于浪漫色彩。诗歌气势磅礴,粗狂豪迈。7.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其散文古雅平正,雍容冲和,追求一种典雅的艺术风格。曾文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古,布局严谨,语言干净。8.苏洵散文的特点笔锋老辣,纵横博辩,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其文以议论为主,结构严谨、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多变。9.苏辙散文的特点受其父兄洒脱文风影响同时,以欧文为楷模,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作品之中(汪洋淡薄,有一唱三叹之声)。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1.苏轼议论文的特点(1)代表作品:政论《思治论》、史论《留侯论》。(2)写作特点:①雄辩滔滔、气势纵横;②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③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颇具文学价值。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东坡体】即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风格多样。风格有二:一是清丽雄健;二是清旷闲逸。诗风高风绝尘,有超越世俗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2.苏轼诗歌的分期前期,政治抱负宏大,多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治诗;后期主要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平淡自然转变。3.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①以文为诗,运用博喻。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有才气。③以才学为诗,好议论、用典。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④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风格多样。4.苏轼词的革新意义(1)创作观念的转变。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提升了词的美学品位。(2)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打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高了提出了“诗词一体”。(3)表现领域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由爱情之词转化为性情之词。(4)艺术风格的创新。苏轼的词打破了婉约词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豪放词和旷达词的词风。(5)“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以诗为词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和制约。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1)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咏物诗等(2)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4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作品2.黄庭坚“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简斋体】指陈与义后期诗风,诗歌规模宏大,声调浏亮,潜气内转,风格雄浑、沉郁。(2011/10)3.陈与义诗分前后两期以南渡为界,前期多抒怀、唱和之类;后期多忧国伤时,多写寄托遥深的诗篇。4.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受黄庭坚的影响较明显,重视句法,造语凝练。诗句句式流动,摆脱了对仗的束缚,长于宽对和活对;善炼虚字。意境、情韵胜过黄庭坚,展示出善于捕捉瞬间意象的天分。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1.柳永对词体的贡献(1)大量创作慢词,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拓展了词的题材,改变了词为“艳科”状况:展现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现了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3)以俚语入词,以诗、赋手法入词,丰富了词的语言及句法。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尚雅。一是思想的尚雅,二是语言音律的尚雅。“词别是一家”。她强调词与诗有别,词比诗有更鲜明的声律特点。5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樵歌体】又称朱希真体,是指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南渡前风格清丽超旷,南渡后身经国难,则慷慨悲凉、忧时伤世。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辛派词人】受辛弃疾的影响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等。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内容。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1.陆游诗歌创作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初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中务豪放悲壮;晚年归于清淡秀逸。2.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陆游的诗歌创作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2)陆游诗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他的诗多感时伤世,悲愤激昂。(3)陆诗诸体皆备。古体诗意气豪迈,律诗对仗工稳而流转圆美,绝句极有丰神。(4)陆诗风格多样,除雄浑悲壮外,尚有清淡秀逸、简练自然之风。【诚斋体】指杨万里的诗歌,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以绝句最为出色。3.南宋中期两个散文流派的文章特点及其代表作家南宋中期文坛分为两派:一派是讲事功的功利派,以陈亮和叶适最为有名,其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在风格气势的雄赡豪迈方面,与苏轼的文章较为接近;另一派是道学派,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作文师法欧阳修和曾巩的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在道学派中,又分出以吕祖兼为代表的论文一派,这派既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唐宋古文的嫡嗣与正宗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1.白石词的艺术风格(1)白石词风格“清空”“骚雅”。6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白石词意境清幽空灵。(3)虚字的使用是构成清空风格的重要手法。(4)白石词以健笔写柔情,褪尽铅华,更见清刚。(5)白石词音律精严,以雅乐注入词体,为清雅词风提供了基础。(6)白石清雅词风在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蔚然成派,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永嘉四灵】南宋后期的四位使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都是永嘉人。四人效法晚唐体诗,诗风相近。【江湖诗派】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大都是落第的布衣文士,多效仿“四灵”之体,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意于苦吟,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第一章辽金文学(第六编辽金元文学)【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中州集》称他们为“国朝文派”。【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用多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2)文人地位的变化。(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2.元杂剧的体制元杂剧剧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折和楔子。一本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折是剧本剧本剧情的一个段落。元杂剧一折一套曲子,一套曲子都属同一宫调押同样的韵,一韵到底。7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特点(1)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又可称为佛道隐士剧或度脱剧。(2)如《黄梁梦》、《陈抟高卧》等代表作。第三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1.关汉卿剧作的分类(1)公案剧,揭露社会政治黑暗触及社会尖锐矛盾。如《窦娥冤》。(2)妇女生活剧,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的坚强、勇敢和机智带有喜剧色彩。如《望江亭》。(3)历史剧,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曲折的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如《单刀会》、《陈母教子》。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和内容特点2.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和内容特点(1)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2)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3)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和命运对个人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弱者顽强的斗争精神。3.《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及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因素《窦娥冤》集中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和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其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因素有读书人的贫困、高利贷的盘剥、“泼皮无赖”的横行无忌,官府的黑暗、封建道德观念的毒害等。4.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8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四章元代散曲【散曲】散曲是元代新兴的诗体,其体制有小令和套曲。句式灵活多变,具有散文化、口语化的特点。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1.南戏与杂剧的不同(1)杂剧的基本体制是四折一楔子,篇幅较紧凑,情节较集中;南戏则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2)杂剧一般一人独唱;南戏上场角色都可以唱,可对唱、合唱。(3)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南戏的上场角色可用不同宫调,可以换调。(4)杂剧没有开场;南戏有开场。(5)杂剧在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南戏则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的。(6)南曲轻柔婉转,北曲高亢劲切。2.《琵琶记》的写作目的及艺术成就目的:作者写作此剧是要为蔡伯喈洗雪冤屈;从深层意义上说,作者是要借此剧宣扬忠孝伦理观念。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赵五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她在饥荒年月尽心尽力地奉养公婆,苦苦维持生计。在作者,只是要塑造一个符合妇道标准的女子形象,但由于作者真实地描写了她面对苦难时的顽强不屈和自我牺牲精神,所以使得这一形象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结构上的"苦乐相错"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量,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话本】话本是宋代民间“说话”艺人讲故事所用的底本,这些底本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或再创作,便形成了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第六章元代诗词1.元代前期诗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1)蒙古统一北方以前,这一时期的诗人以耶律楚材为代表。(2)蒙古统一北方至统一全国以前,这一时期最突出的代表是郝经和刘秉忠其次是王辉。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3)蒙古统一全国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刘因、戴表元等。【铁崖体】杨维桢,号铁崖,倡导古乐府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2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