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内部互相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内部互相行为(重点章节)第七章群体内部互相行为•第一节协同效应•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第三节群体沟通•第四节群体决策第一节协调效应•人多力量大?•作为一个整体,群体的生产率至少等于成员个体的生产率之和?第一节协同效应群体促进效应社会惰化效应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群体惰化效应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协同效应•瑞格尔曼-拉绳实验1.群体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2.群体责任扩散•群体促进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现象。•特里普利特-骑车比赛实验•群体的工作效果比个体单独工作效果的总和要好正效应负效应(08名)意义:与员工的工作、学习和培训有关。如果一个人对于某项任务非常熟悉,别人在场时他就可能会做得更好,反之,对于不太熟悉的任务,别人的在场会降低他的操作水平。(05名)导致社会惰化的原因?如何加以克服(04论)(04简)3.其意义在于如果管理人想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强化士气和工作团队,他们就必须提供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否则,管理人员就应该权衡一下群体可能带来的生产率的下降程度,是否可以接受。群体过程的影响: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影响群体的实际工作效果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一、群体压力与从众•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行为倾向。Case:宿舍的学习文化、大学的拖鞋文化、QWERTY键盘效应(QWERTY的低效率与Dvorak的高效率)、非典时期的从众行为(09简)从众的原因:他们遵从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群体的规范,这些群体可能是他们现在已经参与的,也可能是他们希望以后能够参与的。这种个体认为很重要的群体,是参照性群体•阿希的经典实验:他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ABCx对于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7%的人产生了从众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那些不知情的被试有37%以上,为了使自己与群体一致,也跟着多数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在没有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即被试单独一人进行测试判断时,错误判断小于1%.•试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阿希的经典实验表明,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致。我们都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而不愿意与众不同。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人际关系个性特点自信心情绪的稳定性智力因素群体目标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群体凝聚力群体的竞争性群体的气氛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二、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的规模(09简)第三节群体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传送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一、沟通过程•沟通发生之前,必须存在一个意图,我们称之为要被传递的信息.它在信息源与接受者之间传送.•信息首先被编码,然后通过媒介物传送至接受者,由接受者将收到的信号转译回来.这样信息的意义就从一个人传给了另外一个人。•沟通的过程包括:沟通信息源,编码,信息,通道,解码,接受者,反馈.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反馈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接受者1.信息源把头脑中的想法进行编码而生成了信息,被编码的信息受到四个条件的影响: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2.信息事实上是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用于传递意义的编码及信号、信息本身的内容,以及我们对编码和内容的选择这三个方面都影响着我们的信息。3.通道是指传送信息的媒介物。它由信息源选择。信息源必须确定何种通道是正式的,何种通道是非正式的。4.接受者是信息指向的客体。但在信息被接受之前,接受者必须先将其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理解的形式,这就是解码。5.沟通过程的最后一环是反馈回路。反馈对信息的传送是否成功以及传送的信息是否符合原本意图进行核实,它可以确定信息是否被理解了。二、沟通的类型和特点1.沟通表现形式: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主要指通过身体动作、说话的语调或者重音、面部表情以及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身体距离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沟通方式。(30%)优点:快速传递和快速反馈;缺点:容易使信息失真。优点:信息持久、有形、周密、可以核实;缺点:花费时间较长、缺乏反馈。2.信息方向: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1部门经理2部门经理3经理助理1经理助理3经理助理2主管1主管3主管2员工1员工3员工23.结构特征: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通过正式的组织结构进行的沟通。•管理学家莱维特认为组织的正式沟通网络的形式有:轮式,Y式,链式,圆式,全方位式。•非正式沟通:除了正式的沟通渠道以外所进行的沟通。•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认为组织的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形式有:集束式,偶然式,留言式,单线式。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链式轮式全通道式小道消息•小道消息的传播是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典型,对任何群体来说,小道消息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一些员工认为重要的事情。•特点:–不受管理层控制;–大多数员工认为其比高层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靠;–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小道消息的目标1234•构建或缓解焦虑;•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得通;把组织成员甚至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或权力。减少小道消息的建议1234•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或行为;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不利的一面;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焦虑的程度低。三、有效沟通的障碍发出者编码渠道解码噪音、过滤和背景对信息沟通的影响反馈噪音、过滤和背景对信息沟通的影响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接受者小故事:沟通误区•该来的不来有个人请客,看看预定的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有来。主人心里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已来的客人听了,心想:“该来的不来,那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有几个就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又说:“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呢?”剩下的客人听了,心里又想:“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掉了几个人。最后剩下一个跟主人关系最近的朋友就劝他说:“你怎么这样说话,他们气得都走了,以后说话可要注意哦!”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不是叫他们走啊!”朋友听了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难道是叫我走吗?”说完头也不会就走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懂说话的艺术,会使你失去很多的机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沟通焦虑语言选择性知觉情绪有意操纵信息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接受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等有选择的接收•沟通过程中的焦虑或紧张导致的表达困难;•如员工见到上级时的语无伦次、大型场合的冷场、忘词。极端情绪失真源过滤有效沟通障碍三、有效沟通的障碍(07简)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後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後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解读: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1.听话不要听一半。2.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四、有效的倾听-沟通:听的艺术四、有效的倾听•(1)使用目光接触.•(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4)提问.•(5)复述.•(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7)不要多说.•(8)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应用)第四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利弊信息来源广浪费时间信息具有多样性群体从众压力大决策结果容易被接受少数人控制局面决策过程更为合法责任不清群体决策优缺点综合评价:•1)效果角度:群体能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2)效率角度:群体决策劣于个体决策。•总之,群体决策有利有弊。(05论04简03简)二、群体思维与群体转移(一)群体思维•群体思维与群体规范有关,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现象的几种表现:p169凝聚力高隔离外界缺乏评价程序直接领导赞成掌权者的压力大环境复杂多变从众倾向无懈可击错觉集体合理化毋庸质疑信息刻板观点直接压力自我审查全体一致错觉自我任命心理呈现条件群体思维过程主要特征•影响群体思维的重要的中介因素是:群体凝聚力、群体领导者的行为、与外部人员的隔离者三个变量,经过研究,科研得出下面的结论:•(1)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够带来更多信息,但这种群体是否不鼓励群体成员提出反对意见,尚难确定.•(2)如果群体领导公正无私,鼓励群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更多的讨论.•(3)群体成员在讨论初期,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做会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使群体很可能把这种方案做为最终的选择方案.•(4)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同的方案减少.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09简)(二)群体转移•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趋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容易向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结果是变得更加保守还是更加激进,取决于群体讨论前占主导地位的讨论规范。•可能的解释是群体决策会分散责任,所有会有冒险的倾向。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三、群体决策技术电子会议比较分析四种群体决策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条件(07论)三、群体决策技术(一)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群体压力所采用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由奥斯本提出;•特点: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批评。•步骤:•1)阐明问题;•2)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不允许任何批评,并记录所有方案,留待稍后再讨论和分析。•在制定决策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做出选择之前不允许讨论,群体只是名义上的群体;•特点:群体成员必须出席,并独立思考作选择,对讨论进行限制。•步骤:•1)成员集合成群体,讨论之前先独立写下观点;•2)提交想法;•3)讨论每一个想法并评价;•4)成员独立的对每种想法排序,综合排序高者称为最后决策。(二)名义小组技术三、群体决策技术(三)德尔菲法•德尔菲发不要求群体成员面对面接触,隔绝了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但比较耗时,方案也不丰富。•第一步是要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然后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把煤变成电能的重大技术问题)分别告诉专家做出估计;•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在此过程中,如遇到差别很大的意见,则把提供这些意见的专家集中起来并进行讨论并综合;•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三、群体决策技术(四)电子会议•利用计算机技术召开会议,个人评论投影在会议室的屏幕,人们可以不透漏姓名而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意见;•主要优势:匿名、可靠、迅速•缺点:受信息输入速度的影响;缺乏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三、群体决策技术单•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通道B.工具C.情境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群体内部互相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3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