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考点汇总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1,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教育技术3,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社会政治经济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的作用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承,选择,融合交流,创造五,教育与社会人口的作用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的规模2,人口的结构决定着教育的结构3,人口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2,教育可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六,制度教育目的的依据主观依据1,哲学观2,人性假设3,教育价值观4,理想人格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3,文化传统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加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八,教师的素养(教师的专业素质)1,师德素养2,能力素养3,心理素养4,知识素养九,教师的职业素质1,教师的职业理想2,教师的职业责任3,教师的职业态度4,教师的职业纪律5,教师的职业技能6,教师的职业良心7,教师的职业作风8,教师的职业荣誉十,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者2,教师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的推动者3,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一,教师的地位1,专业地位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十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2,复杂性3,创造性4,示范性5,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十三,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十四,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受教育的权利2,受尊重的权利3,安全的权利4,生存的权利十五,现代的学生观1,学生发展的整体观2,学生发展的主体观3,师生之间的平等观十六,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学生观1,学生是人2,学生是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十七,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师生关系的内容1,师生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的关系2,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3,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十九,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方面3,环境方面(人际关系环境和课题的组织环境)二十,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1,教学相长(教育关系)2,理解宽容(心理关系)3,民主平等(社会关系)4,尊师爱生(人际关系)二十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1,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3,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十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十三,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那)4,三元智理论(斯腾伯格)二十四,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课程功能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程内容的转变4,课程实施的转变5,课程评价的转变6,课程管理的转变二十五,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观念的转变2,方式的转变3,评价的转变4,管理的转变5,结构的转变二十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评价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5,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二十六,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5,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二十七,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二十八,教学过程中的规律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二十九,教学设计的原则1,程序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反馈性原则三十,教学设计的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3,教学时间的设计4,教学措施的设计5,教学评价的设计三十一,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八大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8,因材施教的原则三十二,教学设计的方法1,启发搜索式2,条件约束式3,逻辑推理式三十三,常用的教学策略1,发现教学模式2,程序教学模式3,掌握教学模式4,合作教学模式5,设计教学法三十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6,联系法7,参观法三十五,近代的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2,分组教学制3,道尔顿制4,文呐卡特制5,特朗普制三十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1,备课2,上课3,作业的检查和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三十七,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激励功能3,调控功能4,导向功能5,教学功能三十八,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三十九,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障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四十,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四十一,我们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正面教育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原则四十二,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3,劳动和社会实践4,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5,班主任工作和校园环境建设四十三,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自我教育法5,品德评价法6,实际锻炼法四十四,道德认知模式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3,体谅模式4,社会学习模式5,集体教育模式四十五,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四十六,道德的内化过程1,依从阶段(从众和服从)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四十七,班集体的特点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形式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四十八,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德鲁克)四十九,班级管理的原则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教管结合原则4,情通理达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五十,课外活动的特点1,灵活性2,综合型3,实践性4,自主性五十一,课外活动的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五十二,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五十三,中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五十四,如何进行班级管理P1351,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五十五,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高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与知识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的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五十六,学校文化的功能1,导向作用2,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4,激励作用五十七,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认知,情感,价值,理想成分),规范文化】五十八,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2,政治经济制度3,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4,原学制中有用的部分以及借鉴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5,人口情况五十九,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六十,教育心理学意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六十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六十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六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六十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实验法2,测验法3,观察法4,调查法5,个案研究法6,行动研究法六十五,心理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六十六,人格的四个基本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功能性六十七,性格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性格态度的差异2,性格情绪的差异3,性格理智的差异4,性格意志的差异六十八,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六十九,自我意识的概念包括1,自我概念2,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4,自我监控七十,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映学习3,连锁学习4,语言的联结5,多样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高级规则学习)七十一,惩罚在教育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罚2,实事求是3,罚要及时4,对事不对人5,寓教于罚6,惩罚要依法办事7,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七十二,建构注意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七十三,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1,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七十四,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1,学习对象之间有无共同要素2,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4,定势作用5,学习的态度与方法6,智力和年龄7,教师的指导方法七十五,如何在学习中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七十六,艾宾浩斯曲线对学生学习的启示1,及时复习2,部分复习与整体复习相结合3,读书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分散复习七十七,克
本文标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136考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4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