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B级证书培训结业考试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学习障碍——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障碍(learndisability)的概念,认为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3年美国几个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学会共同拟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指在求知、听讲、说话、阅读、写字、推理或算术能力上出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困难通称,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即是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虽然这种学习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或情绪困扰)同时存在,或是由于环境(如文化差异,教育方法问题,处境不良)的影响,它却是因此状况或影响所直接促成的。”学习障碍的定义虽有许多分歧,但以下四个特征却是公认的:⑴差异性。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如尽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学习成绩却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该达到的成绩。⑵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⑶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⑷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2、自我概念——关于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1)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包括防御机制、知觉习惯和态度(2)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也即个体能在其自觉体验中感到的东西。后来,人们把前者称作自我系统,把后者称作自我概念。其实在讨论自我概念时,很难把两者区分开来。3、咨询关系——咨询关系也称为“治疗关系”。它是存在于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的一种独特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理改善的效果。4、顺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5、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6、状态焦虑——指因为特定情境引起的暂时的不安状态。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之间的确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Bandura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推断一致。按照Bandura的理论,自我至少包括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和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两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自我强化是指个体的行为达到或超过某一标准所获得的奖励或惩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否成功达到某一标准的知觉。因此自我效能感涉及个体处理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同时,自我效能感也涉及个体在处理各种生活事件时所产生的情绪。本研究表明,焦虑的被试通常自我效能感较低,或者说自我效能感高的被试不容易产生各种焦虑。可以这样理解,焦虑的被试在生活中容易产生无助感,因而他们会在认知上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相反,自我效能感高的被试善于处理各种生活事件,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尝试去克服,不容易产生焦虑。7、心理防御机制——每个人在遭遇挫折、失败和打击时,或者在内心的冲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内心修筑一道道“防线”来保护自己,并尝试通过它来摆脱困境中的低落情绪和不佳心态。8、自我表露——“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一词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SidneyJourard)于1958年提出,又在《透明的自我》(TheTransparentSelf)一书中将自我表露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自我表露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必要环节,是个体印象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途径。自我表露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中自愿把自己真实的私密性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什么是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要求是什么?答: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由于不同个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事件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我们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学校情境中的学生来说,有关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主要是指学习、人际关系以及和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性等。2、简述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答: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任务、手段等十分复杂,以及新时期赋予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重任,必然对教师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整体素质难以发展到高水平,所以,当代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1)敏锐的观察力;(2)高尚的情感。(3)丰富的创造力;(4)广泛的兴趣;(5)坚强的意志力;(6)健全的人格。3、简述焦虑对中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答: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之一。焦虑的产生与人们所感受到的对其自我或自尊的威胁有关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价值不亚于认识因素的价值,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现象。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有焦虑的体验。焦虑被认为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因为它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甚至绝望等不良感觉有关。(Arnold,1999:8)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轻松、迅速。”4、什么是问卷?问卷调查的步骤有哪些?答: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严格设计的书面调查表收集心理学变量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设计步骤:(1)确定问卷的方式、类型;(2)拟定标题;(3)撰写导语(说明,答题指南)(4)确定统计编码(5)设计问题;(6)设定答案;(7)落款,注明调查问卷的制发机构名称,制发时间,调查者姓名,问卷填写时间等内容。5、简述心理咨询中的询问技巧。答:心理咨询中的询问技术通常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型询问,一类是开放性询问。所谓封闭型询问,就是经常使用的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往往是是、对、要、有这样的简单答案。在咨询的过程中,封闭型询问时经常用到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收集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加以条理化。用以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此外,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封闭型询问适当地终止他的叙述。但是我们在使用封闭型询问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如果过多地使用封闭型询问,往往是求助者陷入被动的回答中。会抑制求助者自我表达的愿望。扼杀了或者剥夺了求助者自我表达的机会,还会使求助者陷入一种沉默,甚至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被询问的感觉。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应该比较多给求助者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而封闭性询问则可能剥夺了这样的机会。另外,封闭性询问还可能把问题复杂化,也就是有些问题求助者是清楚地,不需要我们反复地使用封闭性询问,一一去询问。而且这样做了以后,还会给求助者留下我们咨询师想当然的去猜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者原因的这样的感觉。如果我们咨询师的询问又总是不到位的话,还会降低我们咨询师在求助者心理的地位。甚至产生反感。此外,对于那些暗示性较高的人,对自己问题把握不准的求助者我们咨询师的这种封闭性询问还会起到误导的作用。与封闭性询问相对应的是开放性询问。开放性询问通常是是用为什么?如何?能不能?原不愿意?这些词语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的问题、思想、情感等等,来加以详细地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允许求助者自由的发表意见。从而可以给咨询师到来比较多的信息。咨询师使用不同的用词,往往使求助者朝着我们咨询师所希望的方向去做出回答。开放性询问,他的不足,有时候可能表现在费时。我们在使用封闭性询问和开放性询问的时候,有几点我们需要注意。(1)我们要把封闭性询问和开放性询问结合起来。这样效果比较好。(2)我们在询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与其要平和、礼貌、真诚。不能给求助者以询问、被迫协的感觉。(3)我们询问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情况,为了让来访者充分地表达,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满足自己的窥视欲望,特别是对于某些敏感型的问题,比方说性问题,婚外情的问题,等等。我们更加要注意到对方的接受程度,不应该表现一种不当的兴趣来。(4)我们询问的问题,应该与求助者的问题和我们咨询目标是有关系的。不应贯彻得太远。(5)我们在询问之前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想问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际,甚至把话题引到无关紧要的话题上去。(6)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语调、神态,以及在不同的咨方关系下面,会产生很不同的效果。如问:你为什么要跟他打架?如果语气、语调不同,效果就不一样。可以表达关切,可以表达指责,可以表达批评。还可以表达一种冷模性的询问。6、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学校中的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是从英文group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group译为小组、团体、集体,counseling较多地译为咨询、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1)两人以上。从团体的构成来看,它至少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2)彼此互动。成员的互动是团体的最重要特征。团体的成员透过口语与非口语的方式,互相交流,彼此分享感受、经验和信息,并在互动中造成彼此影响。互动是使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3)共同目标。团体通常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存在的,成员聚集在一起既满足了心理的需要,又可以在一起去完成他们独自无法完成的目标。也由于有了共同的目标,所以他们互相分担责任,共同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所以,共同的目标是促使团体凝聚的有利因素之一。(4)共同规范。团体规范是为了使团体有一套行为的准则来约束彼此的行为,从而保证团体的正常运作,保障所有团体成员的权益,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5)相互影响。在一个团体里,团员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团员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会对团体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反之,团体的心理也会影响到个人。(6)相互依赖。团体虽是个人的集合体,但并非乌合之众,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依赖,有非常特殊的关系,如同一生命的共同体。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与干预对策。(提示:什么是压力?压力源是什么?怎样帮助学生应对压力?)答: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带有威胁性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随着学习与竞争的压力,现在的青少年心理压力十分巨大,因此,我们也常常发现很多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案例见诸报端。虽然每个个案有其复杂的特点,但是青少年心理学家通过这许多个案也总结分析出了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来源与形成因素,这对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提供了有力的基础: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青少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表现在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
本文标题:心理B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5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