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优秀课件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前551——前449)(前427——前347)(前384——前322)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希腊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名人档案]孔子儒家一号人物: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靓名:(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生卒:鲁国(今山东曲阜)籍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生活十分贫困。家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头衔: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一生主要事迹⑴自学礼乐,是为传承二、开创儒学1.背景:2.目的:3.核心内容: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礼崩乐坏.人际紧张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迹关系的社会道义⑴礼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①恢复周礼,确立等级秩序②用礼规范人际关系并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③克己复礼含义:主张:评价:是对当时春秋时期混乱形势的批判,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孔子当时维护的是周朝的等级制度,是他政治思想保守部分。⑵融会“六经”,兴办私学⑶步入政坛,践行礼治⑷周游列国,未被采纳⑸无奈回国,献身文教⑹开创儒学,流传后世目的、实质地位方法一、一生主要事迹二、开创儒学3.核心内容:⑴礼⑵仁(政治范畴)(伦理范畴)含义:A、爱人B、仁政、德治、地位:思想核心,处理人际关系最高准则评价:体现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仁礼关系:互为表里⑶中庸含义:方法:“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和而不同”三、兴办教育1、教育对象:3、教育目的:4、教育方法:5、整理典籍:2、教育内容:(兴办私学)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①“六经”②①因材施教②言传身教培养“君子”“六经”(《论语》?)一、一生主要事迹二、开创儒学培养“成人”(举止…言行…)对普通人:君臣关系:“忠””信““忠君”②自我修行、兼济天下①礼与仁、言与行统一“政事”和“治国”本领三、兴办教育一、一生主要事迹二、开创儒学四、对后世的影响对中国①“六经“…理论基础…核心内容②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统治思想③深层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规范中④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对世界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例: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儒家思想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其“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天人感应”的高远境界,“克已复礼”的谦恭自守,“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无不闪耀着往圣前贤的睿智目光。“以和为贵”的思想历来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孕育了我国民族热爱和平、宽容、博大的胸襟。正是凭借这种智慧,中华民族成功地化解了一次次危机、民族矛盾、和战争创伤,始终以一种健康、豁达的态度正视过去的苦难教训,立足现在的实际需要,开创美好的未来。[读一读想一想]孔子周游列国路线▲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周游列国▲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孔子周游列国图探究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2.孔子曾非常自信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他周游列国是否达到目的?3.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忠”“恕”方法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A.“克已复礼”B.“民贵君轻”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重点: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主张: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
本文标题: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0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