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治学法与辩证法七题张贤科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1]此话原文为:“敲门,则将门向你开”,在马太7章7-8节。全文为:“Askanditwillbegiventoyou;Seekandyouwillfind;Knockandthedoorwillbeopenedtoyou.Foreveryonewhoasksreceives;hewhoseeksfinds;andtohimwhoknocks,thedoorwillbeopened.”(要求,那就会给你;寻求,你就会发现;敲门,门就会为你而开.对任何人:要求的得到;寻求的发现;敲门的门会开.)2治学法与辩证法七题张贤科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说明本文1985年春写于中国科大。后学生自发地在自办刊物《蛙鸣》上分两期刊载,又刊于《中国科大学生学报》。1995年被收入陈计、叶中豪主编的《初等数学前沿》一书(江苏教育出版社)。这些都是先发表或已有印刷清样时,作者才被告知的。前年,在美国著名大学留学多年的一位科大优秀硕士,来信建议作者将此文贴到主页上,信甚恳切:“您可以把那篇文章扫描进(网页)去;从那(90年)以后很少看过类似的文章,对想以研究为业的学生很有用。比如我现在的导师,如果不问的话,绝对不说如何做研究,感觉在方法上没多少收获;甚至有导师和没有导师对我没什么差别,纯粹是一个人在折腾。”这促使作者想将此文贴上网页。近日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们座谈,会后同学们热情的将本文制作为电子版。甚为感谢。趁此机会也稍作修改,准备贴到主页上。(2003年秋写于清华园)序言(1995年发表时的后记)写此文原为奉命,当时借机发挥,预备用于教学。没想到中国科大、信息学院等校不少学生及家长反映出如此兴趣。更由于陈计等同学热心,多次分载于学生自办的《蛙鸣》,《中国科大学生学报》等内刊上,及有此次在本书中的发表。感谢他们的热心把此文介绍给大家。如果说此文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我想主要是能够和勇于依实依理讲了些“真话”,透露了一些治学的“天机”,希望有益于来者。诚然这些多是亲身历悟最深者,但主要应是源于华罗庚等科学家在科大培育起来的治学传统。这在出创造型人才出创造性成果方面是相当成功相当有特色的。自写此文已十年了,现在似更应呼唤献身科学的精神,这人类永恒的前进主题。愿以写给90级研究生的七绝逍遥游一首,在此献给有志青年:鲲鹏怒化垂天翼,海运扶摇九万击。野马息吹抟视下,苍苍正色上至极。正文我们的国家正在振兴,我们的时代正是千载一时的科学的春天。大批青年学生和研究生正向科学高峰攀登。我愿以所知、所历、所见、所悟,与他们一起探讨治学方法问题。当然我的历悟是极其有限的,而这里讨论的“治学”也主要是理论科学研究。针对性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生命,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着重[1]此话原文为:“敲门,则将门向你开”,在马太7章7-8节。全文为:“Askanditwillbegiventoyou;Seekandyouwillfind;Knockandthedoorwillbeopenedtoyou.Foreveryonewhoasksreceives;hewhoseeksfinds;andtohimwhoknocks,thedoorwillbeopened.”(要求,那就会给你;寻求,你就会发现;敲门,门就会为你而开.对任何人:要求的得到;寻求的发现;敲门的门会开.)3强调昀需注意的方面,而不求折中调和,面面俱到。下面,我们分两个部分讨论:治学者的心理素质——大志是成功的基因,自信是成功的钥匙,勤奋是成功的度量。治学者的辩证方法——动脚:掌握资料,获取信息;动手:直攻法与高难法;动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动眼:一本书主义与渗透学习法。治学者的心理素质对学业成功的影响,远较治学方法为大。离开了前者,后者就失去了依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反,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学者,或迟或早总会在攀登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方法。正如华罗庚所说:“熟练生出百巧来”。所以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昀为重要。(一)大志是成功的基因“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宴鸟〕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曝脊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宋玉这段话说得非常好:鸟中有高翔之凤,飞则上击九千里,绝云负天。藩篱小雀哪能和他同想那天宇之高?鱼中有化鹏之鲲,游则发昆仑而宿大洋,尺泽小鲵哪能和他共论那江海之大?不独鸟有凤、〔宴鸟〕之分,鱼有鲲、鲵之别,人也一样。人的理想志向和人生价值观、宇宙观,相差何止千里。凤凰鲲鹏的一生,由其基因决定。成长不过是基因的展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使人伟大或渺小的,皆在其人立志”(席勒)。如果说成功也有“基因”的话,成功的“基因”就是大志。成功不过是大志的展开。因此,治学者,首要的是要有大志,即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志。人生贵在有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古训有言“有志者事竟成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理诚如此。很早就听说圣经中有这样的话:“敲门即开门”。圣经大多是4长期的古代民间传说记录,“敲门即开门”这句话,应视为古代人民的经验之谈:只有去敲门,门才得以开;只要去敲门,门就可以开!后来查对此话的原文是在马太7章7-8节。全文是:“Askanditwillbegiventoyou;Seekandyouwillfind;Knockandthedoorwillbeopenedtoyou.Foreveryonewhoasksreceives;hewhoseeksfinds;andtohimwhoknocks,thedoorwillbeopened.”(译为:要求,那就会给你;寻求,你就会发现;敲门,门就会向你敞开.对任何人:要求的得到;寻求的发现;敲门的门会开.)让我们勇敢猛烈地,持续不断地,去叩击那科学宫殿的大门吧,科学圣堂的大门定会向我们轰然敞开!强调“立志”,是否是哲学上的“唯心论”或“唯意志论”呢?唯物主义应当只强调客观物质世界的呀?!——让我们读一读马克思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这位“古典”唯物主义大师有十一条批评,其中赫然写在第一条的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在内,其主要缺点是:把事物、现实、感性,只从客体的形式或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不是主观地去理解的。所以,结果竟是这样的:那能动的方面是和唯物主义相反的由唯心主义加以发展了,——但只是由它抽象地加以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之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马克思的话多好啊,再也不能把主观能动的方面让给唯心主义去发展了!比上述论断早一年,马克思还有过更为明确的,格言般的论断:“光是思想力求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也应该力求趋向思想。”光是思想去体现现实,那是机械唯物论。同时还要求现实趋向思想(真理),以思想改造现实,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事实上,马克思本人在他博士论文序中就早已立下了“在自己的斗争和苦难中注定要成为普罗米修斯第二的誓言:“不惧神威,不畏闪电,也不怕天空的惊雷……——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史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5说起普罗米修斯,应当赞美科大的“普罗米修斯盗火式教学法”。华罗庚等老一代科学家在科大建立和留下了这样的教风传统:拼命把昀新昀本质的科学知识之天火,把炙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之天火,盗来传给学生,而不顾任何的天条禁限,不畏宙斯的雷电轰击和众神的兴师问罪。既使是在文革前后的气氛下,科大的老师还是尽量地(或谓之偷偷地,夹带地,钻空子地,不顾命地,情不自禁地)向学生透露一些深层现代的科学理论,和追恋科学的痴情精神。一个人一生成就不足,甚或一事无成,原因可以转怪多方面,但根本的原因在于自己:志向不够真高远,目标不够真宏大。“人生将如你所想”,性格即命运。态度决定一切。这和现代量子力学理论传递的哲学原则是一致的:探索事物的方式本身,决定所探事物的结果。事本无定果,君自行得之。这和机械决定论,或宿命论,是非常不同的。后者认为一切结果都已天定,只不过是人们不知,或者还没到知的时候,或者永不可知。发展到极端,就要去迷信算命了。但是实际上,来事还没开始,结果还未确定,主命在我,我即我命。“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日本鬼子进中国,也没能挡住杨振宁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天降贫残,也没能挡住华罗庚攀上数学的辉煌高峰。立志,也是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宣布完成了的。我想有以下几点应强调:1。大志者不愧于时代。现代的形势可谓“千载一时,胡不立志?!”试想有志于科学者数千年来,何时有现在的好时机。以前的自不待说,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这样鼓励、需要科学工作者也是从未有过的。科学史表明,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在达到它的顶峰以前,必然涌现出大批科学家。正如恩格斯热情地讴歌“文艺复兴”时代那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昀伟大的、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比“文艺复兴”更辉煌的阶段。我们正面临千载一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和天下大势。人民、国家、时代,需要大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科学人才。马克思说:“人生来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幸福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善起来”。为振兴中华造福人类而树立大志,“誓凌绝顶”,才不愧生逢这伟大的时代。2。大志者择书而读。从治学立志角度看,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补志鼓气的,如历史(世界史,各类科学史,断代史),人物传记,哲学,特别是各种学术著作。一类是夺志泄气的,如一部分文艺作品(甚至包括一些优秀作品),一些低俗读物,一些似是而非的“祖传秘方,看破红尘”。前者多是真实的,是历史的轨迹,是成功者的记录,读来能激励人们的奋发向上精神。而后者多是失败者或是闲暇者的哀叹、悲鸣、抱怨,甚至无聊昏话,虽然从作品当时的背景看,它思想性上也可能是好的,艺术水平也可能还不很低,但它总是给人某种心灰意懒的厌倦,悲观出世的惑诱,怨天尤人的情绪,彷徨无着的犹疑,易在不知不觉间受感染。读书方面有古言:经不如史,史不如子。所以读经虽好,但读抽象的说教往往不如读史(尤其是科学史)对人更有影响;而读史可能不如读伟人传记给人震撼力更大。萦萦心间,历历眼前,不由不见贤思齐,心向往之。进而,读科技专业著作论文(“子”的深层),学有所成,对人生和思想情趣的影响是昀根本的。学有所成,业有专长,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当然,休息时翻翻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爱好多样,这是别论,是辩证统一的。3。大志者崛起于受挫。从一定意义上讲,“挫折”甚至是更有利于人生和治学。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现代也有很多例子,郭沫若受挫流亡日本时,识译了甲骨文,奠定了他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基础。华罗庚贫处小店,肢体病残,志向不灭,攀上辉煌数学高峰。高尔基叫卖烧饼,灯下苦读,终成一代文豪。“学问积成于不必学之时,成功奠基在大失意之日。”事实常常就是这样,这是治学的辩证法。究其实,做学问需要安静、专心、时间,这些都在失意寂寞之时才有,在得意热烈之时6所缺的。歌德说得好:“追求伟大事物的人必须全力以赴,巨匠在限制中才能表现自己,而规律只能给我们以自由。”《浮士德》中的上帝开篇说道:“人们的精神总是易于驰迷,动辄贪恋着绝对的安宁。因此我才造出这恶魔,以激发人们的努力为能。”所以,恶魔也许正是天帝的激励。磨难或许正是历史的筛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挫折期往往恰是机遇期。危机点往往正是生长点。若在受挫之日,心灰
本文标题:治学法与辩证法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3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