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自考2015年4月语言学概论真题
2015年4月语言学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无分。1.人脑中掌管人语言功能的是()。A.大脑左半球B.大脑右半球C.小脑D.脑干【答案】A【解析】大脑左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言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与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考点】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能力2.下面各项中,属于被动发音器官的是()。A.唇B.硬腭C.软腭D.声带【答案】B【解析】按照发音器官能否活动,将之分为主动发音器官(嘴唇、舌头、软腭、小舌、下颚等)和被动发音器官(牙齿、齿龈、硬腭等)。【考点】语音概说3.下面各项中,属于合成词的是()。A.徘徊B.马达C.袈裟D.粉蝶【答案】D【解析】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考点】词语的分类4.语言是一种()。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社会现象D.自然现象【答案】C【解析】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考点】认识人类的语言5.舌面的元音中,“后高圆唇元音”是()。A.[ɔ]B.[u]C.[o]D.[œ]【答案】B【解析】A.后半低非圆唇原音;C.后半高圆唇元音;D.前半高圆唇元音。【考点】元辅音和声韵调6.语言教学理论属于()。A.普通语言学B.应用语言学C.理论语言学D.文化语言学【答案】B【解析】公认的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考点】语言学的应用价值7.决定声调的主要因素是()。A.振幅B.频率C.音高D.陪音【答案】C【解析】声调的性质是由音高决定的。【考点】元辅音和声韵调8.“上”、“下”属于传统“六书”中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答案】B【解析】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上下三本末朱甘刃…)【考点】文字的起源和演变9.“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A.《墨子》B.《论语》C.《管子》D.《荀子》【答案】D【解析】出自《荀子·正名》,意思是:名称没有本来就合适的,而是由人们共同约定来命名的,对某一事物的名称约定俗成了,习惯了,这名称就适宜了,不同于约定俗成的名称,就叫不适宜。【考点】语言与文学写作10.语言替换必然要经历()。A.洋泾浜语阶段B.融合语阶段C.失语阶段D.双语阶段【答案】D【解析】语言转用(语言替换)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有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考点】语言的接触和影响11.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一词多义角度来看,“兵”的兵士义是它的()。A.本义B.基本义C.象征义D.比喻义【答案】B【解析】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但在现代汉语中“兵”的基本义是“士兵”。【考点】词语的意义12.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最突出的特征是()。A.具有排他性B.一般不出声C.没有书写形式D.有特殊发音方式【答案】A【解析】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内部人懂得并使用的特殊用语。【考点】词语的分类13.语言规范化的原则是()。A.约定俗成B.国家制定标准C.权威机构认定D.自由发展【答案】B【解析】社会和政府对语言文字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一般被称为“语言规划”。【考点】语言的规划和规范14.“指南”、“司机”都是()。A.陈述式复合词B.偏正式复合词C.支配式复合词D.补充式复合词【答案】C【解析】动词+宾语结构。【考点】词语的构造15.下面属于非主谓句的句子是()。A.“有点红。”B.“有人来了。”C.“有些不舒服。”D.“有两下子。”【答案】B【解析】ACD省略主语。【考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6.方言分区主要依照的标准是()。A.语法特点B.语义特点C.语汇特点D.语音特点【答案】D【解析】方言之间有规律的非个别语音之间的互相对应关系叫做“语音对应关系”,这些语音对应关系也就成为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考点】语言的接触和影响17.汉语音节ya是一个()。A.单韵母音节B.前响复元音C.后响复元音D.闭音节【答案】C【解析】ya——ia,y不是声母,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考点】元辅音和声韵调18.下面各项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不成词语素的是()。A.企B.话C.地D.水【答案】A【解析】BCD是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考点】词语的构造19.克里奥耳语又叫做()。A.皮琴语B.复综语C.混合语D.语言联盟【答案】C【解析】语音混合是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些语言部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典型的是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考点】语言的接触和影响20.造成“两个学校的老师”有歧义的原因是()。A.语法结构歧义B.语义结构歧义C.语义指向歧义D.语义角色歧义【答案】B【解析】语法结构歧义是语言片段序列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考点】句子的意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选出。未选、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下面各项中,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A.意大利语B.法语C.丹麦语D.印地语E.捷克语【答案】ABCDE【解析】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罗的海等语族。印度语族包括梵语、印地语、巴利语等。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阿富汗语等。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拉丁语族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考点】语言的接触和影响22.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京话/1/音位的变体有()。A.[t]B.[t‵]C.[d]D.[d‵]E.[dʒ]【答案】AC【解析】[d],我的[de],不送气清塞音、清塞擦音出现在请声音节中,由于读音弱,受前、后元音的影响,有时变成了浊辅音。【考点】语音概说23.导致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有()。A.人群迁徙B.阶级分化C.性别D.文化程度E.宗教信仰【答案】ABCDE【解析】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地域方言: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考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24.下面各项中,属于重叠词的有()。A.蝈蝈B.猩猩C.星星D.咚咚E.刚刚【答案】C【解析】AB叠音词;D拟声词。【考点】词语的分类25.下面各项中,内部结构与“窗户”不同的有()。A.房屋B.教室C.课桌D.开关E.钢笔【答案】CE【解析】ABD联合,CE偏正。【考点】词语的分类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语言获得【答案】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业,才可能真正“得到”。【考点】语言获得的过程27.语音对应关系【答案】方言、亲属语言之间有规律的非个别语音之间的互相对应关系就叫做“语音对应关系”。【考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28.意译词【答案】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并把外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考点】语言的接触和影响29.主谓词组【答案】两个词组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如汉语“他很聪明”。【考点】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30.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记载形式,应与口语完全保持一致。【答案】错。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二者具有不同特点。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的口语风格。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的风格。二者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因而题干观点错误。【考点】口语和书面语31.后缀和词尾是不同性质的语素。【答案】对。词缀和词尾都属于不成词语素,但两者有区别。词缀,又叫构词语素,一般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比如“antibody(抗体)”中的“anti-”。构词语素具有某种抽象的类义。词尾,又叫构型语素,一般在词中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语意义和词的语法类别,而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比如“work-works、worked、working”中表示时态的“-s、-ed、-ing”等语素。构型的词尾语素本身并没有任何语汇意义,而只是在与其他词结合后反映“时、体、态、性、数、格”这样的一些语法范畴意义。【考点】词语的构造32.理解句子中每个同的意义,就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答案】错。除了句子本身所能表达的言内意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人不同知识背景,还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言外之意。而句子本身的意义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形式大致分为“语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类。理解了句子中每个词的意义,只是明白了句子中词语本所具有的意义,甚至都不能算是理解了词汇意义,因为词汇意义中还包括词语搭配所产生的意义。更不要说整个句子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了,本题观点错误。【考点】词语的意义33.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答案】错。由音符直接表示音节的字称为音节文字,表音文字中的音节文字,如日语假名,一般是一个音节用一个假名表示。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音节文字。因为汉语一个音节不是只用一个汉字记录的,汉语音节有400多个,却用几万个字表示。【考点】汉字和汉字改革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4.简述语言遗传机制的主要内容。【答案】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假设:认为人的语言知识中的基本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人经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对语言知识进行调整和补充,最后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考点】语言获得的过程35.简述词类划分的形态、准。【答案】“形态标准”是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对于词形变化丰富的语言来说非常简单实用。拿英语举例,英语的动词有时、体、态的词形变化,如可加“-ed”等,名词虽然没有性和格的词形变化,但还有单复数的变化,如复数加“-s”,所以就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区别动词和名词。但这种标准并不适用于汉语,因为汉语几乎任何词类都没有词形变化。【考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6.说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主要内容。【答案】所谓“任意”,是说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义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只要大家都认定或习惯就行。例如,同样是“红色”,在结婚是表示“喜庆”,在无产者心中代表“革命”,在交通信号中表示“停车”,在特定场合表示“危险”,这些相同的“红色”和各种不同的意义之间,并没有非如此不可的道理,因此这种“红色”就是符号。【考点】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答案】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语音的变化,这种现象即“语流音变”。汉语普通话的音变主要包括“儿化”“变音”和“变调”等。1.儿化,儿化是普通话中特殊的语流音变现象,发音时在韵母末尾加上一个卷舌的动作,一般在书面上就写成“儿”,比如“花儿、鸟儿、玩意儿”等。2.变音,一个音节收到语流中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其内部因素发生某种变化,这就是“变音”。变音现象中最重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①“同化”是指语流中本来不同的两个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彼此相同或相似。比如在包含轻声音节的语段中,轻声音节的声母会受到前一个音节中原因韵尾的影响而浊化。②异化,指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彼此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异化变音往往是为了避免发音拗口而产生的。比如北京话中“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mar]”,“慢”的韵尾受后面鼻辅音[m]的影响,由鼻辅音[n]异化为元音[i]。③弱化,是指
本文标题:自考2015年4月语言学概论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4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