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概述3•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4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服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交易土地税收土地补偿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用评判经营好坏5三、土地评价的分类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成果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6四、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按评价对象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7多样性原理相对性原理可比性原理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综合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限制性原理8(一)生产性原则(二)综合性原则(三)主导因素原则(五)比较性原则(六)相对稳定原则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继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土地评价的原则9评价层次: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度用于制图的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方式: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10评价单元的选择①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地貌—植被—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②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③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④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单元;⑤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11•土地评价系统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价系统有: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级序列;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12土地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质量。间接法直接法13土地评价的方法归类法针对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质量优劣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或适宜性与适宜程度,潜力高低等)。即根据各类土地在生产实践上的相似性与差别,对土地类型再次进行组合、分类和排队,并作出相应的解释。14土地评价的方法选出决定土地生产力的诸要素,根据各要素性质的特点定出评价标准工资,以对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求得不同的指数,然后对各项指数进行算术得出总数,按指数出土地等级。迄今计量方法的应用主要在于选择评价因素确定其权值及对单项评价进行综合。数值法15•评价/因素选取方法–经验法–多元回归分析–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极限条件法–模糊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16(2)评价目标的确定(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内容:①评价目标;②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论据;③评价地区范围与界线;④可能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⑤评价方法;⑥评价要求进行的调查深度和比例尺;⑦对评价最终成果的要求;⑧评价过程中工作阶段的划分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确定目标、工作人员及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配备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工作计划的制定等。土地资源评价程序17(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土地资源评价程序18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例尺、划分工作阶段。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土地资源评价程序19•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用途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土地资源评价程序20土地评价结果汇报土地评价图土地评价报告土地评价的目的土地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土地评价的结论比例尺图面设计制图综合土地资源评价程序21第二节土地潜力评价22一、土地潜力–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土地潜力既指土地的好坏,又表示土地的生产能力,它可分成现实条件下的土地生产能力和改变某种限制条件后将来的土地生产能力。23二、土地潜力评价类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以土地的适应性、限制性、保护、改造的措施来划分土地的等级,它是一个相对等级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生产多少生物或经济产量,它是一个绝对数量的概念。24三、美国的土地利用潜力分类•美国农业部土壤保特局于1961年正式颁布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它以农业生产为目的,根据土地对作物生长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分成若干个顺序的类别。该系统可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三级。25美国各土地潜力级适宜的用途种类、适宜的作物种类多少、利用中的限制性因素的多少以及是否需要专门的保护措施[4]适宜的用途种类(用途1-6))土地级别利用中限制性因素的多少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多少利用中是否需要专门的保护措施耕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林地野生生物娱乐、水源地I少多不需要II一些较多一般措施III严重少专门措施IV非常严重很少十分精心的管理VVIVIIVIII侵蚀之外的限制性因素逐级增多增强26美国土地生产潜力分类结构土地用途类别级亚级单元耕地ⅠⅡⅢⅣⅡe(侵蚀)Ⅱw(过湿)Ⅱs(土壤厚度)Ⅱc(气候)ⅡesⅡe1土系1Ⅱe2土系2Ⅱe3土系3等非耕地ⅤⅥⅦⅧ27三、苏联的土地生产一发生分类系统•土地资源研究在苏联开始较早,但大量的科研工作则在60年代以后,在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地理研究所、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及农业部等单位主持下,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大量大比例尺的土地资源及评价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苏联国家地籍簿,它代表了苏联土地资源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水平。•这个土地评价分类首先按各土地带进行,先把全国分成若干土地自然地带,然后再依该系统进行分类和评价。其分类系统由土地类、土地等、土地亚等、土地种四级构成。28四、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负责,组织全省市土地专家编制的中国l︰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分类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5个续分层次。29第三节土地适宜性评价30一、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一、重要概念•自然适宜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比配•——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31请分析以下水果的土地利用要求32下图的土地性状适宜橙生长吗?33比配的过程依据土地性状的分析比较得出提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要求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34二、FAO的自然适宜性评价•1972年10月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国际专家会议,在多次修改的基础上,1976年正式出版了《土地评价纲要》。•FAO土地适宜性评系统分四级: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和土地适宜性单元。35对FAO《土地评价纲要》的评述•优点①针对特定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②考虑社会经济要素;③强调土地适宜性,增强农民试种新作物和推广新技术的信息。•缺点:主观性较强36•土地适宜性评价37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评述(1)评价结果应用广泛;(2)方法简便易行;(3)适当考虑社会经济因素;(4)适用于任何比例尺的评价。38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39土宜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进一步认识,土地自然适宜性一般只考虑某些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宜考虑特定植物的特定品种或特定产品的某些品质性状,或一个地区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土宜的概念40◊土宜评价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土宜评价生产力产品的品质自然适宜性41土宜调查它是土宜评价的基础,它针对某些土宜而进行的详细土地调查。作物种类作物品质自然条件土宜调查土宜要求与土地性状比配土宜评价结果表达或分类方法42第五节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43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概述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用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单位面积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消费标准之比。4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PSCL)的因素P(e)为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A为土地面积;N为平均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PSCL=[P(e)×A]/N45工作程序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物质生产潜力计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和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种植制度、土地利用现状清查要计算在一定物质和技术水平下的物质生产能力按人均所需的食物消费量来预测一定行政区域内所能承载的人口容量46影响土地生产潜力的因素(1)土地资源的数量(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3)投入水平(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47是一种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简介AEZ法48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1)作物的光温生产力①模拟计算作物的总生长率(bgm);②计算实际叶面积下的总生产率(bg);③计算呼吸速率④计算作物的净生物量(bn)⑤计算光温生产力(Ymp)(2)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3)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及产量修正作物光温水土生产潜力计算投入水平与土地生产潜力49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1)计算方式(2)计算标准(3)按行政区进行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和统计人口承载潜力的区域分析50第六节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51•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内涵–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况(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进行系统诊断,并寻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是一种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前瞻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6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