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夯实司法工作基础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窑街街道司法所工作汇报(2011年6月2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窑街司法所所有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在我就窑街司法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单汇报,请批评指正。窑街街道位于兰州市版图西部,红古区最北端,总面积35.2平方公里,现辖三个村、四个社区,有汉、回、满、藏、东乡、保安、蒙古、壮、土等14个民族,交通、地理、资源和投资条件极为优越,有工交商贸公司30余家,非公有制经济实体500多家。今年以来,在窑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区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司法所紧紧围绕稳定、改革、发展这一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扎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科学谋划,精心运作,使司法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新业绩、新成效,逐步夯实基层司法工作基础,提升了为民服务质量。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窑街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6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副科级干部两名,法律专业工作者两名,党员两名。为了2进一步提高司法所工作效率,我司法所一直把全面提升司法工作能力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积极推进三项新举措,使每个干部都肩上有担子,手头有工作,心中有目标。一﹑强化学习,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开拓型、实干型的基层司法队伍。对司法所的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业务知识学习规定课时,量化学习任务,采取自学为主、集体学为辅的学习方式,在司法所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司法行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着解决矛盾有办法、调解纠纷有方法、分析问题求准确、谋划工作有方案、决策工作有依据的方向发展;要求司法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逐步成为做工作会讲、总结工作会写、遇到问题会断的综合人才。二﹑培养司法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思想理念,努力做到“六争、四有”的新要求。“六争”,即以人为本,争当服务人民群众的标兵;守法诚信,争做化解矛盾的骨干;改革创新,争做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楷模;遵纪守法,争做普法依法治理的表率;扎实工作,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勇于探索,争做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典型。“四有”,即有热爱工作的恒心、有忠于事业的诚心、有服务人民群众的爱心、有尽心尽力搞好司法行政工作的信心。三﹑完善科学管理制度,确保司法所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措施,逐步将司法行政队伍管理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实现了3“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促工作”的目标,把科学管理渗透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为司法行政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强力整合街道矛调机构,创新矛调制度,全面完善矛盾调解机制。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各人民调解委员等基层组织都具有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为了使各职能部门发挥合力,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我街道强力整合基层矛调机构,成立综治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运用“四个一”的运作方式,推行“3+X”调节模式,“1+1+1”矛盾调解方法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管理、统一归档,做到职能上融合、网络上组合、力量上整合、工作上配合、信息上汇合,改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达到“受理一件,调解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四个一”的运作方式即:以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节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3+X”调节模式,“3”指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三个部门,“X”指涉及矛盾纠纷的部门﹑责任村(社区)共同化解矛盾;“1+1+1”矛盾调解方法即对受理的矛盾纠纷采取一名综治司法信访干部﹑一个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一个社区工作志愿者共同化解矛盾。我街道还在制度上进行了如下探索: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安4排布置任务。二是建立矛盾纠纷预测预防制度。各部门根据工作中的掌握情况,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规律,对可能引发不安定因素的苗头及时通报信息,提前进行调处化解。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在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中,明确各部门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责任,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四﹑制定了矛盾纠纷发生预测机制,制定预防矛盾纠纷工作预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将舆情信息汇总到街道综治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把握工作主动权。通过矛调力量整合,我街道做到了矛盾排查和解决问题同落实、同推进。截至5月底,街道综治司法信访服务窗口共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02件,其中群体性上访案件10件,有效的维护了街道的稳定。(三)、勇于探索,努力创新帮教方法,营造人性化关怀氛围。安置帮教工作就是要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走向新生后增强自新的信心、勇气和能力,在就业、上学、社会救济等方面不受歧视,实现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发展。针对窑街地区因吸毒引发犯罪的现状,窑街司法所在安置帮教方面做了以下探索:一、围绕平安窑街工作目标,立足街情,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坚5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思路,推行“六清”“四必访”、“四到位”、“一杯茶服务”等工作方法,通过回归人员联系卡、召开座谈会、家访解疑惑、重大节日走访等形式,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惑和精神上的压力,及时掌握他们思想上的动态和脉搏,促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努力。2011年以来窑街司法所已为18名归正人员办理了低保,在安置基地和正规企业安置工作21人,鼓励自谋职业和帮助就业27人,帮教率达95%,安置率达到87%。二、拓宽渠道,多途径安置归正人员,积极引导归正人员自谋职业,自食其力。我司法所充分落实“安置领域多元化,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机制市场化”的工作要求,积极协调好民政、公安、武装、村委会、社区等部门,做好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城镇,对原有工作单位的,力求原单位接收,对原来没有单位或原单位无能力接收的,鼓励他们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以确保基本的生活、生存条件。在农村,根据个人特长,扶持发展家庭多种经营,依靠勤劳致富。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刑释解教人员,符合低保标准的,与民政协调纳入低保范围。窑街街道司法所的在册的刑释解教人员,经过司法所全体干部职工的细致工作,绝大多数融入社会,重新生活、工作。三、6坚持积极引导,以诚感化,发掘刑释解教人员的“闪光点”,重塑人生。我司法所努力把帮教工作落实到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经常保持与刑释解教人员的沟通联系,与他们交朋友,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通过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在积极引导中发现刑释解教人员的长处,搜索个性品质中的“闪光点”,以闪光的品质点燃由于长期自卑压抑起来的热情,激发他们重新做人、积极向上的愿望,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让他们正确的面对社会和周围的人,达到真正融入社会的目的。二是对归正人员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窑街司法所对街道归正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全面掌握归正人员的安置和帮教情况,做到“六个清”,除了定期与家属联系外,在刑释解教人员周围构建“四帮一”纵横结合的立体式动态管理网,即街道司法干部、村(社区)负责人、村(社区)片警、村(社区)综治司法专干“四位一体”帮教体系,不失时机的开导、教育,及时矫正其思想偏差,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打好“亲情牌”,建立家庭教育环境。窑街司法所在开展帮教活动中,紧紧依靠归正人员的亲属做好帮教工作,要求亲属主动接纳他们回家,让他们重享家庭的温暖,重拾生活的信心,并配合帮教小组做好思想帮教,做到警钟长鸣。二﹑存在的问题7(一)﹑宣传不到位。对自身性质、职能与作用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干部群众对司法所性质、职能和作用的知晓率低,大部分群众,部分机关干部对司法所的性质、职能和作用知之甚少,片面地认为司法所只是一个开展法制宣传、有偿法律服务的机构,严重影响街道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长期被动。(二)﹑执法能力弱。司法所本身行政执法能力弱,加之各项职能工作机制建设不完整,衔接有障碍,司法所发挥职能的作用和解决群众具体问题难度大,与群众寻求服务的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三)﹑办公硬件设备急需更换。我司法所办公设备严重滞后,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已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干事热情,再加上司法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司法总体工作的开展。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窑街街道司法所2010年6月25日
本文标题:打造司法行政品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