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2016】-张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2.“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可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3.以下属于赫尔巴特的著作的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人的教育》D.《教育漫话》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A.教育B.教学C.管理D.科研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6.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7.以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教育。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8.《颜氏家训》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著作?()A.颜元B.颜之推C.颜真卿D.颜回9.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10.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12.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D.《比纳一推孟量表》1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15.下列代称的指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所教的学生B.杏坛——中医界C.鱼雁——书信D.梨园弟子——戏曲演员16.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18.教学实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事前准备好的课堂教学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设计不可能预先设定教学过程,所以课堂教学方案没必要事前准备B.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事前准备的课堂教学方案,否则方案就没有意义C.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方案不同而不拘泥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进行调整D.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方案时,应以优等生为基准,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个性特点19.“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是一种()。A.再认B.有意再现C.直接再现D.间接再现20.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2.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小学课程设计要体现()的高度统一。A.科学性B.时限性C.具体性D.思想性E.预测性4.下列关于巩固性原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学而时习之”B.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C.巩固就要死记硬背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5.关于“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设初等小学堂B.招收6岁儿童入学C.修业6年D.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E.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不得分)1.1988年颁布了新的课程政策。2.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和三种。3.弗洛伊德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4.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和。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安排”的原则。6.我国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是在年。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提高在职教师。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中划“√”;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中划“X”,并说明错误原因)1.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中等难度试题的区分度比较高,难度为0.5的题目,区分度最大。()3.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4.某小学生上早操时被同学推倒摔伤,学校不用负责任。()5.访谈法最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而通过外显行为,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6.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7.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8.教师威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学术威信。()9.教育文献检索中的逆查法是指以课题研究发生的时间为起点,按事件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地查找有关资料。()10.信度是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五、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2.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4.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课程计划对学校有何指导意义?6.简述教师的思维特征。六、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的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请结合案例,试分析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二)某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大增。请结合案例,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这位新老师的教育方法。六、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要点】(一)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问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二)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爱做小动作的缺点,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标题: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2016】-张老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8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