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聋校义务教育主讲教师:赵美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概念1.聋校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聋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教育公平。2.聋校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凸显数学学科的特点,又要吸收聋教育的研究成果、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3.聋校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4.聋校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聋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聋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5.聋校数学课程的实施要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凸显信息技术、学习辅具与课程内容的结合,注重实效。三、课程设计思路(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本标准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聋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课程目标聋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三)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探究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初步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初步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排除障碍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上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聋生受到适合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聋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应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元、角、分等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知识和技能。3.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物体的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初步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第一学段(1~3年级)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学段(1~3年级)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2.经历认识和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初步学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第二学段(4~6年级)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学段(4~6年级)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引导和帮助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提问、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数与符号的过程,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有理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2.掌握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了解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通过数据分析,能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数学思考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模型的思想,初步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通过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4.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第三学段(7~9年级)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会用多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理解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学段(7~9年级)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感受成功的快乐,初步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4.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第三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知道各数位的名称,了解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其他形式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会进行交流。(二)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3)。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6.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计算思路第一学段(1~3年级)(三)常见的量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第一学段(1~3年级)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4.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5.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一学段(1~3年级)(二)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第一学段(1~3年级)(三)图形与位置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三、统计与概率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2.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进行简单描述第一学段(1~3年级)四、综合与实践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在教师指导下,经历观察、实践操作等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数。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会进行估计。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本文标题: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1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