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刘凌老师——-从汉字看古代建筑文化与起居礼仪
从汉字看古代建筑文化与起居礼仪·汉语文字演变与中国文化传承·主讲教师:刘凌内容一、穴居与巢居——原始居住形式二、建筑形式与起居礼仪居宅之内的建筑形式居室之内的礼仪三、勾心斗角——建筑方法一、穴居与巢居——原始居住形式•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文字:穴、出、各、竈、穷、窘文献记载•《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上古皆穴居,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博物志》:“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天然洞穴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新石器时代北方,仰韶文化:半穴居式房屋、地面木架结构房屋南方,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黄河流域的“北方系列”地穴式:姜寨一期F124平、剖面图半地穴式:半坡三号房址平面图地面木架结构:临潼零口F1平、剖面图,1-98柱洞西安半坡遗址方形房屋西安半坡遗址圆形房屋围护结构:木骨泥墙长江流域的“南方系列”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民居复原图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以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在梁上铺木板形成地面,然后,再立柱,架梁,盖顶。遗址有一座多开间的长条形房屋,西北——东南走向,地下有平行的4排木桩,房子长7米,宽23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在东北边有1.3米宽的前廊过道。木骨泥墙——版筑•商朝即有版筑之法•版筑,现在叫干打垒。方法:先在地上立两行木柱,柱里放板,两行木板之间填以黄土,用夯一层层夯实,然后撤去板、柱。•《孟子·告子下》:“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殷高宗武丁的名相)•《三辅黄图·咸阳故城》:“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彫(雕)墙圬wū《说文·穴部》:“穴,土室也。”出——登《说文·出部》:“出,进也。”《说文·辵部》:“进,登也。”各——入,至客•灶、竈、竃•窮——達•窘——困二、建筑形式与起居礼仪•居宅之内的建筑形式门、户——塾——闺——阶——堂、室、房——牖、囱、窗、囧、向——厕、圊、圂•居室之内的礼仪席——居席之礼几、案、桌、凳、椅隅、奥、宧、窔——座次尊卑房房室堂门塾塾闺阶向楹牖户萧墙•豪门、朱门、衙门、高门大户、门第、门楣、孔门、儒门、佛门、会道门、双喜临门•猎户、屠户、佃户、农户、小户人家1.门、户居宅之内的建筑形式•“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孔雀东南飞》•“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窥其户,方食鱼飧。”——晋灵公遣客刺杀赵盾。《公羊传·宣公五年》•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夹之以铍。羞者献体改服于门外,执羞者坐行而入,执铍者夹承之,及体以相授也。——吴王光遣专诸刺吴王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库、雉、路大夫二门:大、中孙诒让《周礼正义》•门——门第高,家族大,人数多,对外之门户——地位低,小户,人数少,房室之门•同出一门——同一家庭、同一家族、同一学派、同一宗教——一群具有较为密切关系的人•门——们•门阀,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阅官宦人家立在门右的柱子,记载门内居住者的功名地位。•阀——功绩、门第《玉篇》:“在左曰阀,在右曰阅。”2.塾•《尔雅·释宫》:“门侧之堂谓之塾。”•《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相传周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塾——熟。宫门外两侧房屋,为臣僚等候朝见皇帝之处,也称塾。3.闺•寝门•《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闺阁、闺房、闺女•《汉书·谷永传》:“意岂陛下志在闺门,未䘏政事。”颜师古注:“志在闺门,谓留心于女色也。”4.阶•除、陛、阼•西阶、东阶•西阶——宾客•《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八年》:“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5.堂、室、房•意义、位置•居室位置与家庭称谓堂——“尚”兼音义•又称“堂皇”•《尔雅·释诂》:“尚,上也。”高出、超过之义。•《字汇·小部》:“尚,崇也,又尊也。”•堂在整个建筑中居于中心、尊崇地位•廉:侧边、棱角——廉直、廉正室——“至”兼表音义•《说文·宀部》:“……至所止也。”•徐锴《说文系传·宀部》:“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房——“方”兼表音义•《说文·户部》:“房,室在旁也。”段注:“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室之两旁也。”•《尚书·尧典》:“汤汤shāng洪水方割。”•阿房宫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与“堂、房、室”有关的家庭称谓高堂、堂上令堂、尊堂堂兄弟、堂姐妹、堂叔伯长房、二房、本房、远房、堂房正室、正房、室、室人、妻室侧室、偏室、偏房填房、房下表高堂、堂上——父母之地位犹如堂在屋室中之地位•尊称对方父母•李白《送张秀才从军》:“抱剑辞高堂,将投霍冠军。”•明夏完淳《寄后张》诗:“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令堂、尊堂——尊嫡贬庶的观念•尊称对方母亲•明吾邱瑞《运甓记·剪发延宾》:“世上有此贤德之母,小弟既忝与仁兄倾盖交欢,敢请令堂一见。”•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尊大人在日,也曾说起令堂么?”•夫妻共同具有堂上之主的地位——正妻——正室堂兄弟、堂姐妹、堂叔伯——几代人共用一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家口增加,则在庭院的东西两侧修建房屋,称东厢房和西厢房,用于后代子孙居住,几代人共用一堂。•地名:徐家汇、陆家宅长房、二房、本房、远房、堂房——次要居室——家庭的支系——家族的分支•居住制度:儿辈与父母同住,只能居于两厢的房中。•次要居室——家庭的支系。•家庭的支系——家族的分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谓李氏“陇西有四房,赵郡有六房”。•莲房、蜂房•正室、正房、室、室人、妻室《洛阳缙绅旧闻记》:“数岁,张之正室亡,遂以士子之妻为继室。”•侧室、偏室、偏房《汉书·西南夷传》:“朕,高皇帝侧室之子。”颜师古注:“言非正嫡所生也。”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前在扬州娶一女苏赛琼,用作偏房,以图后胤。”•至近世,“房”已可作为量词计量姨太太的数量。填房•《儒林外史》第五回:“王氏道:何不向你爷说,明日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重原配,轻续弦。房下•谦称自己的妻子。类似于“拙荆”、“糟糠”。•苏轼《西楼贴·致大哥书》:“轼房下四月四日添一男,颇易养。”•明冯梦龙《挂枝儿·惧内》:“天不怕,地不怕,连爹娘也不怕,怕只怕狠巴巴我那个房下。”•母亲一系的亲属——表亲•有毛的一面朝外——衣服朝外的一面——“里外”之“外”。•堂、房——父亲一系的亲族聚居习俗•表——母亲一系的亲属•居处于外,关系为外6.牖、囱、窗、囧、向牖《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必言以木者,字从片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囪、囱——天窗——烟囱《说文·囱部》:“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谷梁传·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范宁注:“屋者,主于覆盖,明庙不都坏。”《玉篇》:“囱,通孔也,灶突也。”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囧《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象形。”王筠《说文释例》:“此字之形与囱相似,皆外匡内棂,而不得与囱同为象形者,取义于丽廔闿明也。”•朝北的窗户。《说文·宀部》:“向,北出牖也。”徐灏注笺:“古者前堂后室,室之前为牖,后为向,故曰北出牖。”《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古代居室坐北朝南,“向”的方向性很强,后来引申指方向、朝向。7.厕、圊、圂•东厨:厨房设于正房之东。•厕所:整所房屋之东角•东司、东厕、东圊、东净•登东厕——侧•《玉篇·广部》:“厕,侧也。”•《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厕——猪圈•秦汉时期,厕所常与猪圈相连,也是出于贮存肥料的考虑。•《史记·吕后本纪》载:吕后将戚夫人斩断手足,弃于厕中,称之为“人彘”。•《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厕中豕群出,坏大tài官灶。”颜师古注:“厕,养豕圂也。”圊•《广雅·释宫》:“圊,厕也。”•《释名·释宫室》:“厕,或曰圊,言至濊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东圊、东净圂•“圂”《说文》段注:“人厕或曰圂。”•《汉书·五行志》:“豕出圂。”颜师古注:“圂者,养豕之牢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圂》:“按豕在囗中得为厕者,《晋语》云:‘小溲于豕牢而得文王’,知古人豕牢本兼厕清之用。故韦昭云:‘豕牢,厕也。’”•登东厮、登东居室之内的礼仪•席地而坐——居席之礼•家具的变化——案、几、桌、凳、椅•四隅——座次尊卑席地而坐——居席之礼席地跪坐为居家常态筵席《说文》:“筵,竹席也。”段注:“《周礼·司几筵》(郑玄)注曰:‘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然其言之,筵席通矣。”•席位、出席、缺席、即席、争席、座无虚席•筵席、酒席、残席、散席、退席、逃席、陪席、开席•主席、首席、末席•教席、刑席、钱席坐、跪、踞、箕踞坐•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坐、跪(跽、长跪)区别在于臀部是否落在脚跟上。《正字通》:“朱子谓两膝著地,以尻著膝而稍安者为坐。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表警戒、表尊重踞《正字通》:“据物坐曰踞。”《论语·乡党》:“居(踞)不客。”《韩诗外传》:“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史记·高祖本纪》:郦食其见刘邦,刘邦“方踞床”,因此郦食其也不行拜礼,并责怪刘邦“不宜踞见长者”。箕踞如箕之踞《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夷俟《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箕股《三国志·管宁传》注引《高士传》:“管宁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居席之礼席之用必须合乎尊卑名位•席的质料色彩不同,使用有不同礼法要求。《周礼·春官》有“司几筵”一职,“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曾参易箦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有席无席——贵贱有别•重席——尊贵•面对尊长:避席、越席、敬毋余席•其他:异席、坐不中席、同席之限、正席、侧席•屦不上于堂•核心:尊卑、长幼之礼有席无席《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左右灭葭而席。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陈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诺。’”《史记·孙子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重席《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武子无適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访於臧纥,曰:‘饮我酒,吾为子立之。’季氏饮大夫酒,臧纥为客。既献,臧孙命北面重席,新樽洁之。召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左传·哀公元年》:“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避席:离席伏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又叫违席《晏子春秋·内篇杂上》:“(齐)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违席而对曰:‘……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越席•为人越过自己的坐席来
本文标题:刘凌老师——-从汉字看古代建筑文化与起居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4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