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2007级七年制临床医学《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讲稿授课教师:彭旭军-1-第一讲绪论案例一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9-1851年)在讲课演示时偶然发现通电导线使附近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无法用理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奥斯特的发现引起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的极大兴趣,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转磁为电”的研究课题。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其中经历了四次重大失败),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请问:1.法拉第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择研究课题的?简述之。2.在法拉第近十年的研究中,你认为他应运用哪些方法来获取科研资料和数据?3.这个案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用案例中的文字予以说明)案例二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年)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他发现,在某一元素之后(除氢之外),每隔几个元素便有一个元素与该元素在性质上十分相似,如钠与锂、钾与钠等。他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横行,编制成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71年,它通过比较和计算预言了11个尚未被发现的“缺位”元素的性质及其原子量、密度。他还按照从简单元素到复杂元素再到化合物的顺序,编写了《化学原理》教材。请问:1.门捷列夫在科学思维加工阶段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2.他在理论体系建构阶段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3.从科研选题的角度看,门捷列夫从事元素周期律研究,是否符合需要性原则的要求?为什么?4.你认为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定律的模式是什么?并简述其特征。导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一门概括层次最高的学科WhatisPh.ofS&T?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图表含义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地位:最高性2、自然辨证法的涵义:狭义━━传统习惯广义━━科学技术哲学3、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中介桥梁4、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性质和地位•原名: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ofNature)•现名:科学技术哲学(PH.ofScience&Technology)•又名:科学技术学(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以及研究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介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理解(据钱学森)应用案例:自然辩证法是从整体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寻求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发现科学发展的趋势:如图所示十六---二十世纪科学发展曲线示意图:三次高峰:17世纪、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系统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总看法•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科学技术发展观: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具体科学技术哲学: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第一、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自然观人们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基本观点:自然界:非人的自然界人化的自然界人自己(个体和群体)人类社会:思维:起源存在的形式基本范畴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自然辩证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方法论实际上是回答:人类如何认识和改造自然?如何认识自然:即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侧重于哲学层次上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如何改造自然:即正确的技术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同样侧重于对技术方法的哲学认识和把握。第三、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人们看待科学和技术的基本观点科学和技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多重品质(经济的、精神的、生态的、社会的、伦理的等品质)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自然辩证法是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哲学的总和:分论。前三者称之为:总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如:物理哲学化学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社会哲学地质哲学军事哲学农业哲学医学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两”对象论直接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辩证法;间接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前者只是手段,而后者才是最终目的(参见古祖雪.自然辩证法原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三”对象论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由此形成下述观点:自然观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对自然界辩证法的揭示和研究所形成的总的看法和一般观点;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观是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的研究所形成的。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占大多数。2、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其体系结构即是对上述各研究对象内容所作的深入而具体细致的展开。本本课课程程教教学学体体系系参参考考提提纲纲WWoorrdd文文件件三、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的关系1、与哲学的关系:个别与一般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与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共同成为哲学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哲学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个别的和具体的,而哲学则是一般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共同的规律。2、与具体科学技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技术发展中共性的理论、方法、趋势是自然辩证法所关心的,自然辩证法就是将这些总的、带有共性的东西提炼出来,形成理论,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指导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四、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我们要从自然、认识或逻辑,以及学科等层面来理解和把握。自然史是自然界自身演化发展的历史,对此有各门自然科学史的专门研究以及本学科的综述。以下主要阐述其认识史和学科发展史。1、自然辩证法的前史自然辩证法前史(古希腊——19世纪40年代初):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之前人类关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包括:古代科学思想与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中世纪“新工具”的萌芽近代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内容(1)古代科学思想与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原始自然观:主要表现为“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灵魂、活力,神灵主宰着万物。古代朴素自然观和方法论:古代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极为有限的知识,提出世界本原、构成元素、世界模型及其演化等观点,并初步探究了认识自然的简单方法等。古代朴素自然观有:有限说;无限说;地心说(阿拉克西曼德、希帕克、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动说;混沌说等。特征为:自然界客观存在,并是物质的;统一于一或数种具体物质形态;一切皆变、万物皆流;事物内在着矛盾;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从形式到内容是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一种原始“融合体”。古代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古代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成果主要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其中德谟克里特和亚里士多德是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其认识论思想:认识对象是物质世界,来源于同物接触;人能达到真理性认识;认识过程包括感性、理性初高级两阶段。其方法论和逻辑学:运用归纳、类比、假说等方法,使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以求得原因的解释。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其在哲学、历史、政治、美学、动植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造诣深厚。基于对古代哲学和科学的总结,详细阐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其思想与方法对近现代科学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自然观运动观与时空观:运动是潜能向现实、质料向形式的过渡;有本质、数量、性质和位置的运动且永恒;其与物体、时间、空间不可分;空间有限,是围绕与被围绕物体间的界限;时间是运动的度量。宇宙说: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地球及地球(月太金水火木土)中心说,以太构成天体。生物阶梯说:整个生物界按灵魂的高低等级形成一个阶梯:由低到高依次为植物(营养,消化吸收/生殖)、动物(营养/感觉,除上外有知觉/快乐痛苦欲望)、人类(营/感/理性或智慧,除上外有理性能力)。认识论感觉:认识通过感官感觉客观外物而得到;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有知觉能力;感觉、记忆、回忆形成经验。理性思维:能产生具有“用”的价值的技术和“美”的价值的艺术,既而能认识事物一般和必然的本质,产生并以逻辑证明的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抽象理论知识,即科学和哲学。灵魂: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包括营养、感觉、理性或智慧的灵魂,并各具不同能力及发挥不同作用。方法论和逻辑学逻辑学又称分析学,是获取可靠知识的方法和工具,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研究的前提,故其被称为哲学的导论。它与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有:“十范畴说”是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范畴篇》);《前分析篇》《分析篇》《后分析篇》系统阐述了其逻辑学三大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推理的格和规则的学说。其中《前分析篇》研究了演绎证明的工具——三段论推理,并涉及归纳推理;《分析篇》是关于演绎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了从公理或定理出发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方法;《后分析篇》阐明演绎证明条件、种类、方法、要素、逻辑定义,以及演绎证明间的关系。Euclid《几何原本》是以该方法构建体系的典范。归纳-演绎法是从长期经验中概括出来的科学研究两阶段程序方法,即研究是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回到观察的过程:观察(1)(2)原理观察(3)(2)原理1)归纳法a.简单枚举法:a1具有性质pa2具有性质p…………………∴a具有性质p(a=a1+a2+a3+…)b.直觉归纳法:运用洞察力从感觉材料中解释事物本质的方法。如观察到月球发亮的一面总朝着太阳由此推论月球发亮是因太阳光反射所致。2)演绎法:比归纳更重要,因科学目的在于解释。Barbara式三段论推理:大小前提与结论均系全程肯定判断的推论。(2)新方法的萌芽新方法是指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所创立的经验归纳法。在培根创立该方法之前(中世纪后期)已经有一些学者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歪曲Aristotle,强调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关于自然界的一切可靠结论都必须从宗教教义中演绎出来。但后期的一些“异端”分子发展了其归纳-演绎法,成为“新方法”的萌芽。邓斯·斯各脱的求同法(DunsScotus1265-1308)“Methodofagreement”是指对引起若干事例出现同一结果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如果有一个因素都存在于这些事例中,则该因素就是这一结果的原因。它可以下式表示:事例因素结果1ABCDe2ACEe3ABEFe∴A是e的原因例如,某些人都患某种疾病,他们都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能吃到新鲜水果和蔬菜,而饮食、居住条件、种族等其他方面均不相同,则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就是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WilliamOckam(1280-1347)的差异法(methodofdifference)这种方法是指在分析发生某一结果的两个或更多事例时,如果某一因素存在时出现这个结果,反之相反,那么这一因素就是引起该结果的原因。以公式表示如下:事例因素结果1ABCe2AB-∴C是e的原因例如两块完全一样的铁锭,在碳炉中加热,并以同样方法锤打成形,唯一的不同在于一块在最后加热后浸入水中,另一块则未经这样处理。结果前者比后者更硬。因而将热铁浸入水中就是前者超量硬度的原因。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其归纳出来的只是可能的因果联系,而不具有必然性。Grossetesle(1168-1253)的否定法格罗斯代斯德的否证法是一种演绎法,它把多种前提排除掉而只留下与结论有关的一种可能。用公式表示如下:若H则C非C∴非HEuclid曾经用这种方法证明不存在最大的素数。以N表示,设N′=(2×3×5×7×11……)+1,则证明如下:若N是最大的素数,则N′就不是素数但N′是一个素数(因N′被任何素数除都余1)∴N不是最大的素数RogerBacon(1214-1292)的实验法罗吉尔·培根的methodofexperiment要求用实验检验通过归纳获得的原理。他认为归纳法的成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讲稿(彭旭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5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