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1/2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04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10-2007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167-96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态影响Ecological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3.2直接生态影响DirectEcologicalImpact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3.3间接生态影响IndirectEcological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3.4累积生态影响CumulativeEcological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3.5生态监测EcologicalMonitoring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3.6特殊生态敏感区SpecialEcologicalSensitiveRegion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3.7重要生态敏感区ImportantEcologicalSensitiveRegion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3.8一般区域OrdinaryRegion2/25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4总则评价重点: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及替代方案。4.1评价原则①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突出评价项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和主导生态因子,又要从整体上兼顾评价项目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在不同时空等级尺度上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②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优先,恢复补偿为辅。恢复、补偿等措施必须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相适应。③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影响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当现有科学方法不能满足定量需要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实现定量测定时,生态影响评价可通过定性或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4.2评价工作分级4.2.1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1所示。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4.2.2当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其中较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改扩建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等级是以新增占地的情况来确定的,原工程占地不属于本次生态影响评价判断的依据。这与前面说过的“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是协调的,但至于是分析(工业类项目适用),还是评价,则要看具体情况。4.2.3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可见,矿山开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利水电涉及筑坝改变水文情势的项目,一般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三级。4.3评价工作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3/25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从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考虑,尺度太大,比较适用于规划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一般开发建设项目还不至于依据如此在大尺度的单元来划分评价范围。但这个原则提示我们在考虑评价范围时,可以从气候、水文、生态系统及地理4个方面进行宏观把握,再结合项目及环境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本次新导则没有给出各级评价的具体范围,只是给出一个原则性的要求。这是因为各行业导则已给出相对比较明确的评价范围,如陆地石油天然气、民用机场、水利水电等,以及随后将颁布的其他行业导则也会给出相应的评价范围。(1)煤炭采选工程露天开采项目一般以采掘场、外排土场边界外扩1000~2000m作为煤炭采选工程生态评价范围。(2)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因此确定的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应保证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1)区域性建设项目以影响区范围向四周外扩原则确定评价范围:①一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2~3km(影响区边界涉及敏感区部分外扩3km);②二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2km;③三级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并外扩1km。2)线状建设项目以向线状两侧外扩原则确定评价范围:①一级评价范围为油气集输管线(油区道路)两侧各0.5km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②二、三级评价范围为油气集输管线(油区道路)两侧各0.2km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3)城市轨道交通①纵向范围:与工程的设计范围相同。横向范围:综合考虑拟建工程的吸引范围和线路两侧土地规划,取工程征地界外50~300m。车辆段、停车场、取(弃)土场、临时用地界外50~100m。②当有特殊保护目标时,评价范围应根据现场环境调查和生态保护需要确定。(4)公路项目一般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对动物作评价时可按其活动规律适当扩大评价范围。4.4生态影响判定依据①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②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③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纵向比较)④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横向比较)⑤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5工程分析5.1工程分析内容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4/25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生态影响型项目主要是以建设期、运行使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工程分析以对建设期的施工方式及使用期的运行方式分析为重点,核心是确定工程主要生态影响因素。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①工程概况;②初步论证;③影响源识别;④环境影响识别;⑤环境保护方案分析;⑥其他分析。5.2工程分析重点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②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③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④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6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生态问题)6.1生态现状调查6.1.1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可参见附录A;图件收集和编制要求应遵照附录B。6.1.2调查内容⑴生态背景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从以上一段表述来看,生态背景调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生态系统调查;②非生物因子调查;③生物物种,特别是保护物种调查。此外,还需要关注:①两个逐个:保护物种的逐个、敏感区域的逐个。②保护物种—4个方面: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③敏感区域—6个方面:类型、分布、等级、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5/25⑵主要生态问题调查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受损)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按系统类型划分调查内容:⑴森林、草原及荒漠生态系统:调查植被类型、数量及分布,附植被分布图。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珍稀动植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及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⑵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并介绍土地资源的自然历史及利用现状(包括基本农田分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农作物类型及分布、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及作物的单产量。⑶水域(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并介绍水域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鱼类区系组成、种类、产卵场;珍稀水生生物种类、种群规模、生态习性、种群结构、生境条件与分布、保护级别与保护状况等。⑷湿地生态系统:调查并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点、基本结构与功能、湿地面积、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湿地动植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生境基本状况、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利用和开发现状及保护对策等。⑸土壤:调查评价区域内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等。⑹水土保持状况:调查评价区水土流失现状,包括流失面积、强度、成因、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等。6.2生态现状评价6.2.1评价要求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价区的生态现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评价(分析或者评价),评价应采用文字和图件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图件制作应遵照附录B的规定,评价方法可参见附录C。6.2.2评价内容①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8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