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德育实践活动课居仁小学四年三班节俭:节俭,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iéjǐan,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途径。节俭的意思,不是吝啬,也不是不要“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而是反对“无节制地信手乱花”。节俭反义词奢侈、糜费、豪奢、浪费、铺张。节俭,指的是生活俭省,有节制。节约,就是节省,俭约的意思。两词语为近义词,感觉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平时都提倡勤俭节约,提倡节约用水,说父母生活节俭等。节俭与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途径。这两种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1、100粒粮食重4克,14亿粒粮食重多少克?如果每人每天吃500克粮食计算,14亿粒粮食够多少人吃一天?我们除了生活节俭爱惜粮食外•还应:节水、节电等等,生活处处讲节俭。节俭倡议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崇尚节俭,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目标,增强节约意识,改掉不良陋习,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做到互相提醒,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校园氛围。为响应学校“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校园”的号召,增强广大师生勤俭意识,把“勤俭节约”美德发扬光大,为此,老师向小朋友发出如下“节约”的倡议:•1、节约用电。人走灯熄,提倡“能用一盏不开多盏”;杜绝长明灯,提倡在光线充足时不开灯;•2、节约用水。避免大开水龙头,用完水后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提倡一水多用;看到水龙头不用时流水•3、节约用纸。•4、节约粮食。•5、少用“一次性”用品。•6、厉行节俭资源共享•“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态度,大家只要在举手投足间稍稍留意一下“节俭”,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要转变观念,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厉行节约”的传统纳入我们基本办学制度,打造“节约型校园”。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都加入到“勤俭”的行列吧!学生节俭制度1.衣着朴素,整洁大方,不主动向长辈要求购买新衣服新裤等。2.不乱买零食,不乱化零用钱。3.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不乱倒剩菜剩饭。4.节约用水,不得无故打开水龙头,用水后做到人走龙头关。5.节约用电,教室内电灯、电扇、空调开关有专人负责,视天气情况及时开关。6.学生不得带贵重物品、食品到校,不得在吃、穿、用等方面互相攀比。7.平时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一般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8.热爱劳动,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节俭故事名言警句•1、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2、积小利,成巨富。——英国•3、一星半星,凑两成斤。•5、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6、细水和流,吃穿不愁。•7、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8、一人知俭一家富。——谭子化书•9、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10、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11、家有千金,不点双灯。•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4、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15、一分钱难倒英雄汉。16、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1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18、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1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20、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李彪高道悦列传》
本文标题:德育实践活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19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