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扬州大学-中外美术史伊斯兰美术
外国美术史——伊斯兰美术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公元571年,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上诞生了世界上最后的一位圣人,他的名字叫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四十岁时(公无610年)奉安拉的旨意开始复兴和传播伊斯兰。·当时阿拉伯半岛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奴隶主占有大批奴隶和一切生产资料,他们对内压迫、剥削奴隶,对外争夺抢掠,再加上外来侵略势力的侵扰。当时该半岛战争烽火连绵不断,由也门到叙利亚的商道受阻,百业凋敝,奴隶生活痛苦不堪。就是那些自由民也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意识形态方面更是杂乱并陈.当时拜物教盛行,偶像、日、月、星辰等,都成了崇拜的对象。就是在圣洁的开尔白(天房)内也充满了偶象。致使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混乱,道德风尚极端败坏。因此,人人渴望和平、安定和团结。伊斯兰传入中国据史书记载,伊斯兰传入我国是在公元651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到了盛唐时期,中阿关系更加发展,相互来往更加频繁。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阿拉伯人应唐肃宗李亨的邀请,派军队前来帮助平定安禄山之乱。后来这些人留居在中国,成了中国穆斯林来源的一部分。到了南宋末期,由于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相继又有大批被征服的穆斯林来到中国。这些被征服者中有一个较大的民族叫做花刺子模,这些人后来成了回回民族的主要来源。1271年蒙古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后曾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此时已有回、维等十个民族先后信仰了伊斯兰。各地也随之,建立了一些清真寺。如建于唐代的广州怀圣寺(亦称光塔寺)、西安的化觉寺、建于宋代的泉州清净寺和北京的牛街礼拜寺等。中东和中亚——交织着血泪和荣耀的土地中东和中亚:本文所涉及的伊斯兰世界,主要指的就是这两个区域。恐怕地球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块地方,会比这个世界的历史更离奇复杂;也找不出第二块地方,会比这个世界的现实更纷繁混乱。谁会想到,在黄沙漫漫,只有骆驼、枣椰、沙子的阿拉伯半岛会诞生一个伟大人物穆罕默德,从此,世界的一切都改变了.阿拉伯半岛,气候恶劣,土壤含盐,没有一条常年流人海中的河流,只有枣椰和多刺植物在暗示着生命。阿拉伯人的祖先——贝都因人就世代游荡在这片严酷而单调的沙漠上。贝都因人、骆驼、枣椰和沙子,构成沙漠里永恒的四大主角。劫掠也是游牧人的习俗,那是显示男子汉气概的事业之一,因为物质的极大匮乏,在沙漠地方,好战心理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心理状态。634年,欧麦尔成为哈里发—穆罕默德的继任者。在他的领导下.有计划的大规模战役开始了。636年8月20日,阿拉伯人与二倍于他们的拜占廷大军,拜占廷人还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拜占廷的皇帝西拉克略仓惶逃往君士坦丁堡.将整个叙利亚丢给了胜利者。叙利亚的首府大马士革这座传说中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不久就变成了伊斯兰帝国的首都。欧麦尔随之紧接着转向了波斯人。637年,波斯皇帝甚至没有和敌人交锋,就狼狈不堪地舍弃了首都泰西封而逃窜,却在半路上被人谋财害命。持续了1200多年的波斯帝国,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与此同时,穆斯林的波涛也在向西方泛滥。639年,大将阿慕尔兵临埃及首府和第一大港亚历山大。埃及陷落后,阿慕尔继续以破竹之势沿北非海岸向西挺进,在当地柏柏尔皈依者的支持下,将先知的旗帜迅速带进了摩洛哥,然后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717年,整个西班牙被征服.这个欧洲中世纪最美丽、最辽阔的半岛,变成了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省区。对东方的征服同样是成功的。715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从此印度边疆各省区,就被永远地伊斯兰化了。751年在中亚的怛逻斯,穆斯林战胜了中国军队,不过未能再向中国进军。这样,怛逻斯、信德和比利牛斯山,就成为胜利的穆斯林军队所能扩张到的极限。8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超过了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在阿拔斯人的统治下,伊斯兰文明经历了它的黄金时代。阿拉伯人继承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并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影响传到中世纪的欧洲,从而唤醒了西方世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给阿拉伯帝国以致命一击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阿拉伯帝国虽然衰落了,伊斯兰教却征服了征服者。连统治波斯的成吉思汗子孙也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伊斯兰教的巨大扩张,自然使被围困的基督教世界的统治者感到恐慌,1095年,教皇在法国发表演说,鼓励信徒们“走上通往圣墓的道路,从邪恶的种族手中夺取圣墓,并使圣墓归自己所有。”“上帝所愿”的战斗口号响彻全国,次年春天,有15万人响应了这个号召,会师于君士坦丁堡。十字军声势浩大地向东方的伊斯兰世界进发了,这一次东征,长达200多年。东征的结果,穆斯林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失陷,开始了拉丁化。在叙利亚,十字军打到哪里,哪里就化作荒凉的废墟;在整个中东,他们留下了一个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互相仇视的传统,至今未被遗忘。1216年,成吉思汗率6万蒙古大军,骑着神速的快马,配备奇异的强弓,以雷霞万钧之势开始了“西征”。他们的铁蹄横扫整个中亚和西亚地区,震撼了从中国到亚得里亚海之间的每一个王国。伊斯兰教的文明中心,像秋后的田野般被扫荡干净.每一条河流都被染成深红,每一座宫殿都化作了残垣断壁。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统率大军,决心要毁灭哈里发王朝。蒙古骑兵渡过奥克苏斯河(阿姆河),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1258年,首都巴格达沦陷,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该城的80万居民被屠杀殆尽,在以同样的方式攻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以后,蒙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完成了对整个穆斯林世界征服。但是,1260年,重大的转折发生了:在巴勒斯坦的阿因扎鲁特,埃及马木鲁克军队大败蒙古人,挽救了伊斯兰世界。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旭烈兀也变成了波斯的统治者,建立起依儿汗国,意为“附属汗”。然而到1295年,穆罕默德的宗教就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因为第七位依儿汗已将伊斯兰教尊为国教了。阿拉伯人的霸业,盛极而衰,他们的先知的观念,却战胜了在肉体战争中征服了阿拉伯人的那些民族,包括蒙古人,也包括后来的土耳其人。1517年,最后一个阿拉伯王朝.统治埃及和叙利亚的马木鲁克王朝,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赛里本推翻了;东方伊斯兰教的文明中心开罗,从此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会。在随后的400年间,阿拉伯世界陷入了一片漆黑,曾经无比灿烂的各个文化名城,沉默了。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处于东西方直接接触的伊斯兰世界,首当其冲地成为它们的侵略目标。19世纪未,伊斯兰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先后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20世纪初开始,各穆斯林国家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斗争。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来构成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四分五裂,一批穆斯林国家纷纷建立起来。伊斯兰的凤凰鸟,又重新翱翔于蓝天。然而很快,光华黯淡的伊斯兰世界就又卷入了一个波及全球的巨大旋涡,那就是自70年代末开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运动的起因,是二战后伊斯兰世界经历的激烈变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无数人感到了失望和幻灭的苦痛,渴望回归一个平静纯洁的伊斯兰世界。对于穆斯林来说,伊斯兰决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是他们的信仰、生命和世界;对于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家来说,伊斯兰的含义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制度,对于全球来说,伊斯兰是有共同信仰的40多个国家和10亿人口。耶路撒冷,世界上最奇特的城市。世界三大宗教在这遭遇:犹太教的所罗门在此建圣殿;基督教的耶稣在此被钉上十字架;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在此踩石升天。这个城市的未来,是对人类智慧和品德的考验有人说,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世界上很难找到哪座城市,受过的灾难比耶路撒冷更多。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和平之城”,然而它却曾在战火中毁灭过8次。即使在今天,“安宁”对它都是一个太奢侈的字眼儿;宗教的悲情,民族的悲情,再加上历史的悲情,叫它如何能不凝重如山?世界上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当作各自的“圣地”,这座古老的城因而背负了太多的信仰,浓稠的空气甚至逼迫着人的呼吸。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并在其后的6次中东战争中侵占了阿拉伯的大片领土,千里迢迢回到祖先故土的以色列人,和已在此居定居千年的阿拉伯人,各执一词,将“和平之城”耶路撒冷变成了战乱和纷争的代名词。正如余秋雨所写:“不同的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它们的终端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当目光再次掠过世界地图,1300年前阿拉伯帝国的辉煌神话,仿佛还在这片辽阔的伊斯兰土地上飘荡,而千年后,它的人民却久久无法获得安宁。厚重激荡的历史,醇烈如火的宗教,纷乱如麻的现实,在这里无休止地交缠、碰撞。而苍弯深处,是真主在默默地注视么?《伊斯兰的威胁:神秘与真实》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被赋予轻蔑、贬低的词的真正涵义并概括如下:“审视伊斯兰和穆斯林世界所发生的事件,最初总是把暴力和恐怖分子作为其支柱,而这样的结果就必然导致对伊斯兰的精髓的错误理解。”伊斯兰美术一、伊斯兰教的创立二、伊斯兰美术的特征三、建筑1、清真寺2、光塔3、寝陵4、经学院5、宫殿四、绘画五、书法六、小结伊斯兰艺术是多种文明和艺术的交织体在伊斯兰教义规定下形成的独立艺术,所以多元统一是伊斯兰艺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在初期的伊斯兰艺术多是利用被征服地的艺术家和工匠,并且大量借用和模仿了希腊,拜占廷,埃及,波斯和中亚艺术,基于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它所恪守的种种教义也确定了整个伊斯兰艺术的走向.穆罕默德伊斯兰穆斯林安拉古兰经圣训1、宗教性2、非生灵性3、抽象性4、实用性5、宫廷世俗化6、多元化和地方性清真寺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基布拉、圣龛、宣讲台、喷泉、宣礼塔麦地那清真寺(先知寺)艾格萨清真寺圣石圆顶寺耶路撒冷著名的“哭墙”,背后的圣殿山顶,金顶清真寺巨大的金色圆顶在阳光下大放光芒,辉煌无比;距离它一箭之遥,还有一座银顶清真寺,两寺均建于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之后。《古兰经》载,穆罕默德在52岁时的一个夜晚,随天使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了真主的祝福和启示。金顶清真寺内有一块巨石,据说就是先知“夜行登霄”的所在,而耶路撒冷也因此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圣石圆顶寺内景大马士革清真寺正门阿木那小宫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中央圆顶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狮子院柱头萨迈拉清真寺光塔马蹄形拱多叶形拱和石钟乳状花拱胡马雍陵五层宫土尔其经学院库法字体
本文标题:扬州大学-中外美术史伊斯兰美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0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