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现当代小说鉴赏第一讲
中国现当代小说鉴赏主讲人:门红丽jingjiniao971@163.com15254267725什么是中国语言文学?古代汉语语言中文现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学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现当代的分期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当代文学(1949-)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鲁迅鲁迅1932年11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操场演讲1936年3月23日大病初愈后的鲁迅在大陆新屯寓所门前在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的鲁迅(摄于1936年10月8日上海八仙桥青年会)朱安学生时期的许广平启蒙主义的文学观鲁迅:“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祝福》祥林嫂悲剧原因:夫权:附属品,一个可以任意处置的商品族权:宗族制度神权:“捐门槛”“赎罪”政权:无任何保障阿Q正传鲁迅一、阿Q典型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二、阿Q与革命阿Q正传一、创作概况:自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分期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署名巴人。阿Q1、侯外庐:Q即Question的第一个字母。2、周作人:Q象征着阿Q的脑袋;3、(日本)丸尾常喜:“阿Q=阿鬼”:“国民性之鬼”。一、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1、定义:指被压迫者不敢正视现实,在瞬息之间,将生活中的弱者地位转化为想象中的强者地位,以一种自我欺骗的方式,在“心造的幻影”(鲁迅)中,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2、主要形式:①想象:将现实的失败转化为想象中的胜利。②转移:寻找更弱小的对象,发泄心中的愤怒。③自虐:通过自我虐待获得心理平衡。3、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A、对复古心理的批判;B、对空想主义的否定;C、对“瞒”与“骗”的批判;D、对“羊与凶兽”的双重性格的批判。本质:生命力的匮乏,生命意志的衰败。二、阿Q与革命革命的目的:①“……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杀人②“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劫掠财物③“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太小,过几年再说……”——占有女人《伤逝》《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25年,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小说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通过带有忏悔情调的独白,讲述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1、社会根源2、“新青年”自身思想意识的局限《伤逝》解读: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一、老舍的生平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正红旗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16岁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燕京大学念过书。1925-1930年间旅居英国。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战文艺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24日投太平湖自杀。现代市民小说之《骆驼祥子》一、梳理祥子人生轨迹的变化;二、探讨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祥子: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那么美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人生轨迹:积极向上(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不甘失败(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自甘堕落(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因素:动荡的社会、战争使农民失去土地,车主的剥削、军阀乱兵和特务的的盘剥欺诈,病态城市文明的侵蚀,使城市贫民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摆脱不了受压迫的命运。——社会批判“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2、祥子自身原因——国民性批判A、性格憨厚老实——木讷狭隘沉默寡言——不合群、不合作坚韧倔强——不会变通心理上的软弱:不敢正视现实、不会自我反省B、思想意识农村——农业文明城市——商业文明“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放小型的高利贷“一块钱可以立折子”——储蓄“起上一个会”——搞小型集资互助“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也稳当。不错,这么着是死的,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把这两三个月剩下的几块钱——都是现洋——轻轻的拿出来,一块一块的翻弄,怕出响声;现洋是那么白亮,厚实,起眼,他更觉得万不可撒手。”“他细细看了看那个小折子,上面有字,有小红印;把钱交进去,人家又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字,打上了个小印。他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完事,祥子不上这个当。”“好汉不求人!”乡土中国的生活经验对抗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理性→小农意识和盲目的自我奋斗巴金一、巴金概说1、生平简介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诗经·召南》“蔽芾甘棠”意。1923年,赴上海和南京求学。1927—1928年赴法国留学,写成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用巴金笔名。1930年代,创作《新生》《爱情的三部曲》《砂丁》《萌芽》《春天里的秋天》和《激流三部曲·家》等小说。抗战之后,主要作品是《春》《秋》与《火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2005年10月17日逝世。家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每个公馆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人物分析觉新、觉民、觉慧人物分析鸣凤、瑞珏、梅芬1、家族小说的开创。2、《家》——“青春型”的创作: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行云流水。寒夜一、《寒夜》的多重意蕴1、社会现实批判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二、缜密冷静写实风格1、日常生活细致描摹2、心理深度1、社会现实批判国统区黑暗的社会现实。“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新旧冲突——婆媳冲突“她的怒火立刻冒上来了。又是那个女人!她在家里烧好饭等着他吃,她却同那个女人去喝咖啡。他们倒会享福。她这个没出息的儿子。她居然跑去找那个女人,向那个不要脸的女人低头。这太过分了,不是她所能忍受的。”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汪文宣是枯萎颓败,曾树生却是饱满丰盈。三、缜密冷静写实风格巴金前期是激情写作,而后期却是冷静叙述。1、日常生活细致描摹三个人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这就决定了作品的缜密细致的叙述方式。“他起初不敢走近,害怕她觉察出来他是在跟着。这时他突然有了勇气,他跟在他们后面。那个男人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话,她声音清脆地笑了起来。这熟悉的笑声刺痛他的心。他的脸色变了。他的脚也不动了。他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她的丰满的身子显得比在什么时候都更引诱人,这更伤了他的心。他望着,别人的身体遮了他的视线。他忽然间向前走去。他涨脸通红,心跳得厉害,他想伸出手去抓她,或者大声唤她,但是他什么也没做。”2、心理深度《寒夜》主要是靠细节和心理开掘的深度来写人物的。作品往往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复杂心理揭示出来。钱钟书(1910-1998)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瑗“围城”之困,人生怪圈:“结婚就象金漆鸟笼,笼外的鸟想进去,笼内的鸟想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褚慎明)“法国也有这么一句格言: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苏文纨)“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1.作品介绍以方鸿渐的三次旅行结构情节,主要围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两个地方展现了他的留学、恋爱、求职、婚姻等人生过程。一、“博士”还乡印度洋上:方鸿渐其人逗留上海:家乡出丑离乡返沪出场人物:方鸿渐鲍小姐苏文纨等二、恋爱纠葛邂逅唐晓芙宴会风云约会风波出场人物:赵辛楣方鸿渐唐晓芙苏文纨褚慎明董斜川三、湘西道中:失恋与失业初识孙柔嘉赴湘之旅出场人物: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李梅亭顾尔谦四、教授生涯五、婚姻悲剧解聘结婚辞职夫妻反目2、《围城》的意蕴A、社会批判层面:社会面、众生相B、文化批评层面:崇洋媚外、精神状态C、形而上层面:人生的根本困境3、《围城》的艺术特色(1)幽默与讽刺《围城》是杰出的讽刺小说。同样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如开篇对穿着暴露的鲍小姐的刻画: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在船上,无聊的鲍小姐说:“方先生,你教我想起了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方鸿渐听了,又害羞,又得意。一个可爱的女人说你像她的未婚夫,等于表示假使她没订婚,你便有资格得她的爱。/然而,下船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秃顶的男人,跟自己毫无相像之处。苏文纨心理描写:“同学的时候,她眼睛里未必有方鸿渐这小子。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李梅亭肖像:“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鸿渐饿得睡不熟,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柔嘉脸上不露任何表情,像下了百叶窗的窗子。鸿渐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静寂。(2)对人物隐秘心理的挖掘,对人情世故精微的观察。(3)尖刻、机智、新奇、犀利的语言,多样的比喻和警句,妙语连珠。(4)旅行者的游记式机构。赵树理生平创作:1906年9月24日,生于山西沁水,原名赵树礼。1943年,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1946年,发表《李家庄的变迁》。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1、适应了翻身农民对文学的需求2、体现了既是新生活的创造者又是新生活的描写者的新一代革命作家的文学观念3、在反省新文学“欧化”倾向的基础上偏向对大众化通俗化的追求二、赵树理小说创造的翻身农民形象1、艺术深度:既表现其历史主动精神又揭示其精神翻身的艰难曲折2、形象系列分析A、老一代农民的精神痼疾和“为变也得变”的历史处境。如二诸葛、三仙姑。B、农村新人形象精神上的革命性觉醒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的进步。如小芹、小二黑。孙犁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37年参与抗战,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
本文标题:中国现当代小说鉴赏第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0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