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作者:孙任萍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苏平贵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的探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3)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在我国的实用性及其改进问题.指出了货币供应量、特别是货币M2的供应量在我国基本满足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及其与最终目标之间相关性的标准,因此中央银行应该长期坚持货币供应中介目标,但同时应该考虑将货币M2的供应量改作中介目标,而将货币M1和M0的供应量作为观察目标.2.学位论文王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数量关系研究200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连接点,它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而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能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定量的科学参考依据,以有效地抑制和防范通货膨胀。但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的数量关系,因众多经济因素扰动,表现得相当复杂。因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数量关系的研究受到了各国中央银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工作也就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并构建了多元时序和滞后协整混合模型对通货膨胀进行了良好的预测。在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通货膨胀相关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通货膨胀的短期动态影响效果;提出了反映不同时期变量序列间长期关系的滞后协整方法;探讨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对通货膨胀进行了预测。这包括:1)概述了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通货膨胀有关的经济理论,为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数量关系提供了经济理论基础。2)采用人行提供的实际数据,运用多个计量经济模型,从短期方面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效果。主要有,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动态影响效果,得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不同时期对CPI的影响力度和方向。3)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不同时期变量序列间长期关系的滞后协整的概念,就滞后协整的估计和检验做了初步的研究,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的滞后协整的估计和检验方法;并应用此滞后协整方法,分析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关系,建立了反映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滞后协整方程。4)将时序分析、滞后分析、滞后协整分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了多元时序和滞后协整混合模型对通货膨胀进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获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3.期刊论文刘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作用机制比较-社科纵横2008,23(2)在不同时期,中国采用不同的货币的数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本研究以货币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办法,对自1992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1998年为分界点进行了分时段比较分折.发现:(1)在1997年底以前,信贷规模与宏脱经济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而在1998年初以后,信贷规模变动对经济有较强的引导作用.(2)货币供应量M,基本上是经济内生地决定的,其没有起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3)货币供应量M2在1997年底以前是由经济内生决定的变量;而在1998年初以后,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发生了逆转,其对经济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起到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作用.(4)基础货币是其他金融变量的内生变量,其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5)在1997年底以前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规模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在1998年初后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能导致信贷规模的变化.总体而言,在1997年底以前,信贷规摸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1998年初以后,货币供应量M2是中介目标,同时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4.学位论文刘强人民币有效汇率——我国货币政策一个不容忽视的中介目标2005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但是在现实的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中央银行常常不能直接实现最终目标,而只能借助于对那些与最终目标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间接地实现。所以,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及各个研究机构所关注的焦点。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正处于转型期(把过去那种货币“数量型”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逐步地转变为货币“价格型”中介目标——利率、汇率),加之我国近些年来对外经贸交往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从改革初期的不到10%发展到2003年的60.38%),汇率必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位新成员。本文引用了西方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的经典理论模型,并且在结合当前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上,逐渐地“释放”原有理论模型当中的一些“假设前提”,同时在逐步澄清几个关于货币政策与汇率的理论争议的起点上,循序渐进地引出本文需要关注的是“多边的有效汇率”,而并非是传统认识上的“双边名义汇率”,提出了用人民币有效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新构想。在对人民币有效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本文认为: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与经济增长方面以及名义有效汇率与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来实现最终的货币政策目标,所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相关性标准是符合的;如同世界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一样,国内外各个研究机构关于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国内对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的,在总结国际经验以及央行逐步试行“一篮子”货币制度之后,我国的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方法将会出现实质性的飞跃,因此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可测性标准也是满足的;由于我国的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导致利率缺乏有效的市场化运作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可自由兑换的限制,负面影响了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的准确数量调控,进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意图也无法切实体现,人民币有效汇率不满足可控性标准,所以人民币有效汇率暂不能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约束以及我国中央银行正逐步实行的“一篮子”货币制度,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人民币有效汇率必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一个不容忽视的中介目标,所以我们目前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人民币有效汇率虽然缺乏“可控性”的有力支持,但是它却满足“相关性”和“可测性”要求,所以中央银行目前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来加以关注。这样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多的经验数据参考,还可以为如今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对于今后人民币有效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具体思路是:中央银行可以用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调节本国的进出口贸易,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增长,用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升值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由于实际有效汇率才是影响出口商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名义有效汇率的升值对于本国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加灵活,货币政策有效性也得以逐步提高。5.期刊论文武志.WUZhi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抉择-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4)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的固有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很好地实现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抉择可考虑: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6.学位论文王欣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研究2007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尤其是2001年12月加入WTO后,这一趋势明显加快。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确定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金融对外开放条件下,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世界各国的应用经验可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要依据相关国家经济背景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决定。由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调控效果逐渐降低。另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也使我国现行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急需改革。通过对各种备选中介目标方案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利率目标的运行条件没有完全具备:汇率目标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大国特征;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运行基础有待建设。改革的建议是:短期内,仍然坚持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但必须重新界定统计范围,改进统计方法;中期内,建立以利率为主,包括货币供应量和汇率在内的综合目标体系:长期内,逐步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本文的新意包括:1、在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和新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前提下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注重备选方案与外部金融环境的适应性;2、强调汇率中介目标的重要作用;3、提出了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步骤一致的中介目标改革方案。本文的框架结构如下: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绪论;第三章介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第四章介绍中国入世后货币政策操作的金融环境;第五章分析入世后金融对外开放对现行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影响;第六章探讨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的各种方案;第七章提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改革的建议。7.期刊论文马根发.MaGen-fa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影响-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为标准,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贷款总量这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所以失效,是因为金融创新的影响力增大,贷款总量中介目标已逐步被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所取代.8.学位论文王文龙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00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另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纵观西方各国中介目标选择的历史,其选择是与一国最终目标相匹配的,并且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变化而调整的。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是目前宏观经济领域内的一大热点问题。当前国内一些学者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到底是继续选择货币供给量,还是选择利率等其它指标的问题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并大多从定性的角度对中介目标作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建议。鉴于我国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现实,本文试图从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三性要求出发,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进行多角度地分析论证,并就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问题给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参考。在分析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采用实证分析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观点和结论不仅仅是建立在对理论的逻辑演绎基础上,而且是通过应用多种计量方法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而得到的,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全文分为五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并对本文的分析框架作简要介绍。第二章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根源出发,主要介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一些相关理论:包括货币政策的传导框架,中介目标在传导过程的作用,中介目标的定义和选择标准及其与最终目标的关系等,同时对国内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作了综述,还介绍了西方国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经验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实践。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该章在
本文标题: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1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