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羁旅思乡诗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羁旅思乡诗----内容•“羁旅思乡”,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次写羁旅漂泊之苦。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羁旅思乡诗----四大情感如何读懂它?1、看题目,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2、看注释,“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3、看原文,抓住意象+诗眼、词眼•主要意象•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之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望月思人西楼•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一)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含蓄婉转的思归•(二)思妇的思夫之情•如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回人未归的凄苦•(三)典故:鸿雁传书。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渴盼获得友人的音信•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又称“子规鸟”、“布谷鸟”,啼声类似“不如归去”,引起无限乡思。•相关诗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唐崔涂《春夕》)•拓展:“杜鹃啼血”的典故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声:“行不得也么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舟•一叶扁舟,天水茫茫------人的渺小、漂泊流离、孤苦无依•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其他常见意象•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羁旅思乡诗----答题思路①具体分析(所见所闻)②揭示情感(所感)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思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本诗前两句写暗暗传来的玉笛之声,散入春风之中飘满了整个洛城,为后文写“闻折柳”作铺垫(2分);后两句运用反问的手法,写听到《折杨柳》笛曲谁不会生出“故园情”呢。(2分)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注释】这首小令是即景抒怀之作,“劝君”可看作是词人自言自语。思考:请结合全诗分析“劝君莫上最高梯”所蕴含的情感。明确:词的上阕前两句写从楼上看四周晴天碧空,楼前芳草接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2分)词的下阕写暮春之景,堂下新笋已成竹,落花都成了“燕巢泥”,林子外的杜鹃鸟还声声啼“不如归去”,更加引起无限乡思。(2分)“劝君莫上最高梯”正因归思难收,凄婉哀伤。(2分)
本文标题:羁旅思乡诗-公开课-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6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