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赤壁赋。讲课ppt课件
赤壁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2、熟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自然段苏东坡游赤壁苏东坡像一、作者简介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湖北黄冈赤壁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词采,对偶、铺叙、韵律,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赋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讲求文采,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前赤壁赋》的录音,感受苏轼的文风•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积累生字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四、译讲第一自然段要求:结合工具书自行翻译文句,注意红色字体和加横线的句子。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任何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快地飘起啊,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白露水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景事情夜游赤壁——乐一写夜游之乐。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课堂练一练•背诵默写第一自然段段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四、译讲第一自然段要求:结合工具书自行翻译文句,注意红色字体和加横线的句子。壬戌年秋,七月十七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明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江水的泛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我们轻快地飘起啊,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的神仙.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白露水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景事情夜游赤壁——乐一写夜游之乐。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译讲第二、三自然段•2、掌握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遥望‘美人’啊,天各一方。”有位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像怨恨,像思慕,像抽泣,像倾诉;吹完后,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线延绵不断。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2、第二段在情感上有什么样的变化?找出相关语句。•答:由乐到悲,悲喜交集。乐:饮酒乐甚,扣弦而歌。悲:客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二写乐极悲来。先写歌声,后写箫声;歌中的“美人”喻君,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出力却报国无门。箫声的怨、慕、泣、诉,抓住了箫声“哀”的特点,末尾两句夸张性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悲凉不可捉摸的声音,产生摄人心魄的感染力。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拍,但却又深知其中道理,于是引出下段的“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他击破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本是盖世的雄,如今在哪里呢?我脸色改变,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盘绕,草木茂盛苍翠,这地方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何况我和您在江边捕鱼打柴,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交朋友,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简陋的酒杯互相劝酒。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带着神仙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成仙长生的想法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就象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3、读课文译文讨论:第三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怎样的感慨?•答: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对比,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三写因悲生议。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课堂练一练•背诵二、三自然段赤壁赋第三课时•知识目标:掌握重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目标:通过诵读体悟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会停止。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还羡慕什么呢?况且,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自然界的无穷的宝藏,我和您可以共同享有的。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凌乱。我和客人们在船中互相枕着垫着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归于旷达乐观。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功业未就消极思想;“我”怎么能“无尽”呢?•释家的轮回说促成了苏轼超脱的心境,是由苦闷到旷达转变的桥梁。•佛家认为,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就如同月亮完成了一次圆缺。月亮不停地圆缺,生命也就生生死死,循环不止。既然生命和长江月亮一样无穷无尽,又怎么会是短暂的呢?今生功业未成,还有来生呢。既然如此,就根本没必要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未就的悲伤了。这是一种睿智的成熟。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⑴《赤壁赋》“以文为赋”的美学特征:骈散结合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⑵形象优美,善于取譬如连用的五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⑶情﹑景﹑理融为一体: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由情入理。⑷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实际上,苏轼借此抒怀,有无并不重要。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在东、西、南、北边)。•1,表示比喻,译为:“像------似的”,“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一样,把----当作---”“吾得兄事之”•3,表示工具或方式,译为“用(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表示处所,译为“在-------(上)、向-----”,•“南取汉中”“山行六七里”•5
本文标题:赤壁赋。讲课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7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