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基本常识1、仰韶文化以陕西、河南为中心。2、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的遗址。3、马家窑文化先后有四个类型: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4、周代的玉器以璧、琮、圭、璋、琥、璜为六器。5、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6、汉代的四神纹即青龙、白虎、玄武、朱雀。7、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8、魏晋南北朝的马钧改革了绫机,将以前的五十蹑简化为十二蹑。9、秀骨清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型风尚。10、秘色瓷为青瓷。11、在隋唐五代铜器中,铜镜是最常见、最发达的一种。12、绞胎是唐代的创造。13、唐三彩是唐代贵族文化最盛期的一种专为贵族葬礼特制的明器。14、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青白瓷著称。15、釉里红的呈色剂氧化铜。16、张成是元代雕漆工匠。17、顾绣是明代上海的一种刺绣。18、道教题材频频出现在明代嘉靖时期的青花瓷上。19、大禹治水图玉山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20、清代声誉较高的“四大名绣”是蜀绣、粤绣、湘绣以及苏绣。二、名词解释1、青铜器的窃曲纹这是一种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应由兽面、夔龙、鸟纹变化而来,其形象卷曲,如一横向的S,但中央有目。这种单纯化、抽象化的纹样出现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流行在中后期以至春秋早期。窃曲纹通常左右排列,采取二方连续的构图,严整有序。2、规矩纹镜汉代铜镜中盛行的纹饰。规矩纹即TVL式花纹,由于它也出现在博戏的棋盘上,而汉代博戏盛行,故又称为“博局纹”。汉镜上的规矩纹可以单独组成图案,但更多的还是与四神、五灵、神人等配合。汉人认为规矩纹象征天地,是天地的框架。3、唐三彩唐三彩是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瓷土。采用二次烧成法。先烧胎,温度1150°左右,然后施釉再烧,温度约900°。其主要特点是釉面的彩色斑斓,有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色。装饰有印花、划花、堆贴等。唐三彩基本用作明器,分为雕塑(俑、马、骆驼),器具(盘、壶、瓶)两大类。4、影青影青是宋代最著名的青白瓷,产自江西景德镇。所施透明釉,釉色青中泛白,常被称为“影青”、“隐青”、“映青”。其胎体洁白细腻而轻薄,釉面光润透明,色调纯正匀净,造型轻盈秀丽,多为素面,也有刻画、印花装饰。5、青花是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呈现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效果。入元代,青花跨进辉煌,主要是蒙古族的尚白、尚蓝。6、金银平脱漆器的一种装饰技法。金银平脱的做法是把厚度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箔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用色漆髹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色漆地上的金银图案。7、纳石失一种元代织金锦,使波斯语“织金锦”的音译。和一般织金锦相同,纳石失的图案以金线或捻金线织出,效果富丽华美。织工多来自穆斯林及其后裔,故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常常带有浓郁的伊斯兰情调。皇室所用更为华丽精美。8、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它经制胎、掐丝、焊接、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蓝”主要指的是珐琅,一种硅酸盐类的装饰材料。掐丝珐琅本是阿拉伯等西方国家的传统工艺,大约在元晚期传入中国,中国大批生产掐丝珐琅器是于明代,成绩突出,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三、简答1、简答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特点。答案要点: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画,盆、钵、碗的内壁常有精美图案,一些瓶、壶还在外壁通体装饰。花纹主要以弧线构成,间以圆点。许多作品以平行线、弧线、波线相间,图案富于曲直对比。动物纹样为数不多,有些形象写实,有的形象如鸟纹等采取变形的处理,且神话。人物纹数量极少,但舞蹈人纹引人注目。2、简答半坡类型彩陶的艺术特点。答案要点:半坡类型彩陶多为施红陶衣的圆底盆、钵和小口尖底瓶等,造型颇为规整。彩绘以黑彩居多,纹样以宽带、三角、折纹等几何纹为主,基本以直线构成,结构单纯,图案严整,笔触有力。动物纹题材不少,有鱼、鹿、鸟、羊、猪等,分为写实与抽象两类。3、简答青铜器兽面纹的基本样式。答案要点:商到西周早期,兽面纹是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它通常作为主体纹样,出现在作品最醒目的位置。兽面纹总采用单独纹样的形式,有目有角,甚至有眉有耳,有身有爪。主要根据耳的形状,兽面纹可分为牛头、羊头、虎头等不同类型。形象皆以鼻梁居中,左右严格对称,双目炯炯,震心夺魄。宋以来的学者称之为“饕餮”。4、简答宋代丝绸图案的特点。答案要点:一、色彩追求淡雅和谐;二、装饰题材已经成了花卉纹样的一统天下,尤以牡丹和莲花居多;三、构图常采用缠枝和折枝;四、从“天下乐”开始,出现了连续的吉祥图案传统。5、简答磁州窑瓷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磁州窑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窑,大约在北宋中期开始。瓷器釉色以白、黑为主,装饰手法丰富之极,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也有黑地白花,而精品又往往以划花手法表现花纹细部。题材以花鸟居多,也有生活小景,如婴戏、马戏等,诗文也被时时采用,图案简洁潇洒,生趣盎然,是精彩的民间绘画资料。6、列举三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并简述其含义。答案要点:列举一种并且含义正确得三分。比如,天下乐、一年景、羊纹、宝相花、福禄寿等。分别叙述。7、简述长信宫灯的艺术特征答案要点: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四、论述1、论述明式家具的艺术特征。答案要点:是指明至清康雍时期,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它们材料精良,品种繁多,做工考究,装饰古雅,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是古典家具的光辉典范(得5分)。(1)材料:重选材,主要是花梨、紫檀、铁力、鸡翅等硬木与榉木、楠木等的非硬木,讲究纹理、质地、光泽等。(2)品类:丰富,椅凳、桌案、床榻、柜架等样式应有尽有。(3)制作:考究,依靠榫卯与鳔胶。(4)装饰:古雅,有攒斗、雕刻、镶嵌等。雕刻常见,分为阴刻、浮雕、透雕、圆雕几种,浮雕运用最多。(5)题材:花卉卷草、灵禽瑞兽、山水人物、八吉祥、吉祥文字等,仿古也不少,构图均采用平衡或对称式。(6)造型:洗炼优雅,以直为主,辅以曲线,以收曲直变化、刚柔相济之妙。(7)功能:优越,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安排高矮狭阔,符合人体的舒适感,有的明式靠背椅的尺度竟与今日的国家标准相近。2、举例说明元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答案要点:元代工艺美术的风格主要是精丽华贵(得5分)。举例说明纳石失、刺绣、青花瓷、白瓷、金银器等具体工艺品中的制作、用材、用料、工艺等方面的精丽华贵。3、试比较商周和春秋战国青铜纹样的不同,并分析其社会原因。答题要点:商代手工业发达,其青铜工艺达到相当高度,种类样式更加丰富,器物表面的纹饰更复杂,风格逐渐形成。商代酒器较发达,酒器的造型在历代最为丰富。商代鬼神观念强烈,因此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例如商代最具代表性的纹样——饕餮纹,即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这种神怪形象给人以神秘、狰狞、深沉的艺术感受。这种纹饰的运用一方面表现奴隶主贵族贪食暴饮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它凶狂的样子显示了统治者的威严。此外,商代青铜器主要纹饰还有云雷纹、夔纹、龙纹、动物纹、人面纹等。并一般使用“三叠法”。风格繁缛诡异。西周作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各种社会规范相继确立,体现在青铜器上则是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有节奏美。西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流行鸟纹、环带纹、重环纹、窃曲纹、垂鳞纹,一般组成二方连续带状图案,用纹样的连续反复形成韵律感来表达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与规律。春秋时期,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出现了新工艺,品种发生变化。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直接结果是新的价值观、新的艺术风格、新的审美趣味的不断确立。出现了大量新工艺,如失蜡法、模印法、线刻、镶嵌、金银错、鎏金、铸镶法等。战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传统的青铜文化已经过了鼎盛时期。商周以后的青铜器开始向着实用器具、观赏艺术方面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巧的生活日用铜器物、铜塑。这些铜器造型新颖别致,品种丰富,以器物的功能性为前提,设计上体现了铜器造型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装饰花纹除了装饰繁缛富丽的动物和禽鸟变形外,更重要的是还出现了体现生活题材的装饰,如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这些表现社会生活的纹饰,逐渐从商周严谨神秘的风格中脱颖而出,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象。例如战国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本文标题:中国设计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8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