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请允许阐述我方观点——愚公应该在搬家和移山中选择搬家。今天的辩题事实上给了愚公两条路的选择,但体现在更深层次的却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取舍。一条路,愚公率子孙万代挖石运土。另一条路是举家搬迁修建家园,究竟何去何从,我们和对方辩友是志同而道不合。我们双方都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但对方辩友选择了移山,既不够现实,也不够科学。而我方观点是搬家,这是一种新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发展的科学精神。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方观点:第一:做事应该从实际出发我方认为,愚公选择移山这一条路是并不符合现实的。在愚公心中,如果自己不能将王屋山移完,自己还有无数的后代子孙会继承事业,这种想法是过分理想化的。我们暂且不说愚公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子孙,他怎么就能确定以后的每代都会后继有人?即使每代都有人肯去移山,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在搬石头,生活来源又从何而来?战国时,赵括不从实际出发,纸上谈兵,直接套用兵书上的理论知识,致使赵国战败、四十万军士被坑杀;建国初期,由于总路线没有从实际出发、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大失调,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历史证明,不从实际出发极有可能会令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回到愚公身上,无论是搬家,还是移山,它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的与外界沟通。既然解决的问题相同,那么肯定要选择一种既现实又可行的方法。移山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封闭,创造开放和流动也正是历史进步之所在。第二:做人应该懂得变通首先,我想请对方辩友注意,我方在这里指的变通是积极的变通思维,而不是类似偷奸耍滑这种消极的做法。愚公认为王屋山是他的生活不便,就觉得这山有很大问题,坚持要将如此大的山除去,却不肯变通、将家搬出大山。在历史长河中,因不肯变通而使王朝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北宋王朝断送了王安石变法、重返旧章,终究积贫积弱,只剩得半壁江山、偏居江南:慈禧太后戊戌政变、保守到底,使中华民族一再蜿蜒近代化的进程。《周易》中有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其愚公赔上子孙后代的时间和命运,不如搬一下家,马上豁然开朗交通发达,又造福子孙后代。所以,放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有时候转一个弯,学会变通,利己又利人。第三:做事应该考虑到后果愚公觉得自己移了山,只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便利,却并没有考虑到那些消极的后果。首先,移山势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暂且不说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会使族人的身体状况变差,家中的男丁去移山,生活来源难道要全靠妇女儿童吗?家里人怎么吃喝?这些,愚公都没有考虑到。其次愚公将山移走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让山中的生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本就是不符合传统的“仁爱”观点。更何况移山过程中或许会引发泥石流之类的重大自然灾害。到时候洪水泥沙掩埋了愚公的家,人或为鱼鳖,不想搬家,却也不得不搬了。最后,愚公与他的邻居们都是世代生活在山中,大部分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肯帮他的只有刚换完牙的黄口小儿,而智叟所代表的大部分人是并不十分赞成愚公移山的。愚公直接就将山移走,很有可能会引起邻居的不满,甚至会导致邻里关系激化,导致更坏的后果。有了搬家才有了人类进步——从树上搬了下来变成人直立行走,从洞穴里搬出来人开始刀耕火种,从封闭落后的小山村里搬出来,我们又开始辞别了小农经济走向工业文明——搬家是进步的阶梯。其次,搬家意味着打破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倡功效结合的思维方法,也意味着人员、物资、信息的合理流动。而这些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综上所述,我方坚定地认为,愚公应该在搬家和移山中选择搬家。谢谢大家。1535字高祖媛2015.09.26
本文标题:愚公搬家一辩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9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