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选择题BBDCB1、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A二战以后B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C废除科举制度之后D文艺复兴后2、决定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向的是(政治经济制度)。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D教与学的基本规律3、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在教学中应(启发式教学)。A理论联系实际B及时巩固C因材施教D启发式教学4、活动课程的概念是针对什么课程提出来的(学科课程)。A广域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5、班级活动是指(以建设和发展班集体为主要目得的活动)。A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B以建设和发展班集体为主要目得的活动C除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一切活动D班会晨会等常规性活动一、选择题DCACA1、教育的终身化是(20世纪)教育的特征。A.文艺复兴时期的B.16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个体发展的(阶段性)。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3、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是(社会中心论)的主张。A.社会中心论B.学科中心论C.儿童中心论D.多元化课程论4、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帮助领会知识)。A.提供感性材料B.引起学习动机C.帮助领会知识D.知道运用知识5、提出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的是(科尔伯格)。A.科尔伯格B.杜威C.涂尔干D.马卡连柯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BCBDA1.与义务教育最接近的概念是(强迫教育)A.普及教育B.强迫教育C.基础教育D.国民教育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学记》)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3.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学家称为(最近发展区)A.顺序性B.最近发展区C.阶段水平D.互补性4.(核心课程)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课程.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潜在课程D.核心课程5.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A.集体主义教育B.纪律教育C.劳动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BDADA1.“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杜威)提出的。A.凯洛夫B.杜威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广义课程)A.学习内容B.教学内容C.狭义课程D.广义课程3.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儿童具有(替代强化作用)A.替代强化作用B.示范作用C.暗示作用D.激励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信息革命)时期提出的。A.一次工业革命B.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5.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的要求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DACCDBBBDC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A.孟子B.格塞尔C.威尔逊D.华生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A.舒尔茨B.斯特鲁米林C.布鲁纳D.亚当·斯密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学记)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亚里斯多德)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赫拉克里特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A.互补性B.个体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信度)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技能)A.知识B.技能C.概念D.态度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专业)A.职业B.专业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BACDCBDAAD1.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1905年)A.1911年B.1905年C.1898年D.1902年2.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孔子)A.孔子B.孟子C.苟子D.董仲舒3.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A.科学技术状况B.社会生产力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价值观念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日本)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5.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康德)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卢梭6.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A.教学大纲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学参考书7.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B.以训练技能为主的方法B.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8.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D.分组教学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C.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10.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以上三者)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D.以上三者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CABDCCADBD1.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学校的出现)。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C.学校的出现D.语言的出现2.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世俗性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C.顺序性要求D.互补性要求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日本)。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5.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教育的多元化)。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6.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清末)。A.唐代B.民初C.清末D.新中国成立7.把教学过程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等教学步骤的教育家是(杜威)。A.杜威B.夸美纽斯C.卢梭D.裴斯泰洛齐8.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是(以上三个文件)。A.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C.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D.以上三个文件9.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模仿学习”)。A.“行为习得”B.“模仿学习”C.“道德学习”D.“强化学习”10.涂尔干认为,德性的要素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A.合作精神B.正义感C.同情心D.意志自由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DADACBBBCD1.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1905年)A.1898年B.1902年C.1912年D.1905年2.卢梭的作品《爱弥尔—教育论》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学说。A.自然主义B.国家注意C.实用主义D.科学主义3.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A.生产力水平B.科学技术C.文化传统D.政治经济制度4.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乐观主义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B.外铄论C.内发论D.一般发展论5.19世纪中叶,提出“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问题,并大力倡导科学课程的英国教育学家是(斯宾塞)A.洛克B.赫胥黎C.斯宾塞D.达尔文6.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7.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A.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B.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C.模仿学习和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8.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教育中的道德原理》)A.《道德教育论》B.《教育中的道德原理》C.《学校与社会》D.《民主主义与教育》9.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作者是(班杜拉)A.杜威B.柯尔伯格C.班杜拉D.卢梭10.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权威的时候,说明他处在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CCBBDDADC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有教无类)。A.有教无类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2世界各国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时间是(二战以后)。A.19世纪末B.一战以后C.二战以后D.20世纪80年代以后3解放前倡导并积极投身于农村新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有(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A.蔡元培、梁漱溟、陶行知B.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C.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D.陶行知、梁漱溟、陈鹤琴4从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论出发,提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斯宾塞)。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赞可夫D.卢梭5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A.情境性学习B.社会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研究性学习6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主要的是要树立(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C.师生合作的思想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7自1983年以来,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多种观点和模式,研制了大、中、小学德育大纲,并具体运用(螺旋循环说)进行了实验。A.阶段连续说B.结构迁移说C.层次递进说D.螺旋循环说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在(1966年)。A.1966年B.1976年C.1986年D.1990年9提出维护青少年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是(《儿童权利公约》)。A.《中华人名共和国宪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义务教育法》D.《儿童权利公约》10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长)。A.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形成和发展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C.促进儿童道德生长D.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ABDCBCDCB1.杜威主张()。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A.建制B.培养班干部C.思想教育D.班级文化3.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4.《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本文标题:教育学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1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