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六章-精神分析发展理论-11.16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霍尼的基本焦虑理论(一)社会历史条件1.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产物。2.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二)文化思想渊源1.心理学:莱布尼茨的微觉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2.哲学:叔本华和尼采的反理性哲学3.科学:弗洛伊德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心理能量可转化为不同的形态,但总能量不变。(三)心理病理学的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病医学临床经验一、理论背景二、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指的是“性的”发展,而这种“性的”发展指的是里比多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唇期(0-1岁):分为前后两期,婴儿从吸吮动作中获得快乐。②肛门期(1-3岁):排泄时所产生的轻松的快感,使儿童进一步注意自己的身体。③前生殖器期(3-6岁):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④潜伏期(6-11岁):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儿童学会了兼顾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儿童的精力可集中到学习、游戏、运动等活动中。⑤青春期(11-13岁开始):儿童对家长容易产生的抵触情绪及经常采用的克制冲动的方法:禁欲和升华。(二)停滞和退化•在里比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称为停滞(或称为固结、执着)。发展到下一阶段的里比多又倒流回先前停顿的地方,称为退化。•停滞与退化是互为因果的,了解其关系对正确认识神经病因有重要意义。•有必要指出一点,退化与压抑不是一回事。•停滞和退化可发生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中,其结果是导致人格发展受到影响。(三)儿童的焦虑1.焦虑的分类: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道德的焦虑2.儿童焦虑的来源:儿童的焦虑倾向来自遗传,其根源都是由于里比多得不到发泄。3.焦虑的防御机制(1)压抑:受压抑的观念或冲动,很容易在儿童的梦中得到表现。(2)反向作用:“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3)投射:投射表明在这方面被压抑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4)退化:如成人表现出孩子气,儿童吸吮手指头、尿床、撒娇等(5)停滞:过度的满足或失望都会造成停滞。(四)弗洛伊德的方法论1.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要求病人用言语报告正在发生的一切思想。•其基础假设为:每一个心理事件都是有意义的。2.精神分析暗示法•它的原理是将潜意识中的欲望加以暴露,然后使其消除,即在引起症候的矛盾中求其病源所在,通过精神分析的暗示,让病人自己努力,消灭内心的抗拒。•释梦,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析的暗示法。3.移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把自己对双亲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治疗者成了患者双亲的替身。这种情况,弗洛伊德称为外移情作用(简称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总之,弗洛伊德的方法是认真地倾听病人的谈话,通过把病人潜意识中的欲望和观念提到意识的平面,帮助病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如后来常用的谈话法、临床法、个案法即是从中沿袭和引申出来的。三、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一)霍妮传略卡伦•霍妮[KarenDanielsenHorney1885.19.16-1952.12.04],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先驱。1913年,她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4-1918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之后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医生于1919年私人开业。受美国新的知识和社会思潮的影响,霍妮提出以文化人际关系取代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前提。她和弗洛伊徳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在此焦虑理论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神经症理论。(二)霍妮的几个基本观点1.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评价•霍妮曾接受过弗洛德正统理论的训练,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时,她就受到当时两位著名的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者亚伯拉罕和H.萨克斯的精神分析训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霍妮发现弗洛伊德的理论越来越不适应临床实践。•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虽然在原则上接受弗洛伊德潜意识观念,但极力反对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和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也持反对态度,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是由外部文化及环境造成的。2.童年经验的重要性•霍妮承认,“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不在于早期经验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否有影响,而在于如何影响。•霍妮认为,早期经验的影响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早期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迹。如早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经历与后期感到受虐待的倾向有某种联系。第二种更为重要的方式是童年的整个经历带来了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开始了它的发展。这种发展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停止时间。因此,事实上我们很难划分所谓早期与后期的反应的联系,“我相信不必从记忆中寻找最终答案,而应当努力根据具体人的实际性格结构来理解那些直接事件……意味着什么。”3.关于女性心理学•当霍妮还是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一名讲授正统理论的教师时,她开始反驳弗洛伊德关于阴茎羡妒、女性受虐狂和女性发展的学说,并试图用站在女性立场的观点去取代当时流行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心理学观。•霍妮有关女性心理学的论文彻底脱离了弗洛伊德“解剖构造即命运”的信条,强调文化因素是女性问题及其性别定位的重要诱因。她采取阿德勒的观点,指出女性希望成为男性是因为希望拥有那些被我们的文化认为属于男性的特质或特权,比如力量、勇气、独立、成功、性自由及选择伴侣的权利,这些都是文化因素而非生物因素决定的。•她呼吁:第一,停止对女性气质操心,应把注意力放在作为人的潜力的发展上;第二,女性应团结起来,普遍地提高自信心。4.基本焦虑与防御机制•基本焦虑(basicanxiety)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因受环境种缺乏安全和温暖之影响所形成的无助感和恐惧感。•绝大多数的父母,无法针对幼儿的身心需求设置有利于其成长的理想环境,甚至有很多父母,对幼儿行为不是过分苛求,就是过分放纵,致使幼儿无法在充满爱意与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由此可见,霍妮所指的基本焦虑虽始自个体幼年,但与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以性欲力为基础的个体本能论极不相同,她所指的基本焦虑乃是起因于个体于他人的社会关系。•霍妮认为,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基本焦虑,而焦虑则导致防御策略的形成。这类无意识的方法可归类为:盲点作用、分割作用、合理化作用、过分自控、自以为是、捉摸不定和犬儒主义。•以上各种防御机制都是围绕着基本冲突而建立起来的。霍妮把这整套防御机制体系称为保护性结构,但它是十分脆弱的。要想真正地解决冲突,唯一的办法是改变存在于人格本身导致冲突产生的条件。四、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传略•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1927年,他结识了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从安娜那里接受精神分析培训,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他父亲的理论不同,在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创建,这对埃里克森产生深刻的影响。•埃里克森是现代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的一生中充满了自我认同感问题,他的学说是弗洛伊德(S.Freud)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在接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二)同一性渐成说1.理论基点•埃里克森沿着安娜·弗洛依德强调自我的适应性功能的路线,创立了新的精神分析学说。•埃里克森认为,人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相信每个人经历某一数量的阶段,才能达到充分发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过8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每个阶段都建筑在成功完成较早的阶段任务的基础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阶段的挑战,可通过教育在下一阶段得到补偿。2.关于同一性的概念•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同一性是一个中心概念。•真正的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说得通俗些就是讲人格发展的不同水平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的间断性加以沟通和整合。•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的自我疆界之一。与自我同一性相对立的概念是同一性混乱,表现为儿童在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3.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⑴婴儿期(0~1.5岁):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⑵儿童期(1.5~3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感阶段,体验着意志的实现。⑶学龄初期(3~6岁):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⑷学龄期(6~12岁):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⑸青春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或称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⑹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⑺成人中期(25~50岁):发展任务主要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⑻成人后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评析对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的评析对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的评析五、对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评析(一)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评析贡献: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推动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他运用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的暗示法和移情的方法震惊了心理治疗的行业和同仁,最终赢得普遍的认可。局限:1.精神分析太富有主观色彩。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泛性论倾向。3.歧视妇女,反对男女平等。(二)对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的评析霍妮在对待人格发展的因素时,注重的不是先天的、生理的因素,而是家庭环境因素;她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对治疗神经症患者的态度也是乐观主义的。霍妮把文化因素引入到女性心理学,彻底摆脱弗洛伊德“解剖结构即命运”的信条,强调文化因素是女性问题及其性别定位的重要诱因。其理论体系本质上仍是精神分析的。她重视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但她说所的家庭环境是一种脱离经济、阶级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家庭环境,并没有真正揭示社会因素的本质含义。(三)对埃里克森同一性渐成说的评析首先,同一性渐成说的最核心的进步是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过程转移到自我过程,也就是把人的发展动机从潜意识领域扩展到意识领域,从先天的本能欲望转移到现实关系之中。第二,埃里克森突破了弗洛伊德对发展阶段的划定,把人格发展看成是终生的任务,并为各发展阶段提出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把解决发展任务作为一种两极分化的对立面的斗争过程。同一性在发展任务的斗争和解决过程中,依次向下一个不同质的阶段过渡。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比其他发展阶段理论更加全面和深刻,也更富有乐观主义精神;但同一性渐成说从本质上讲仍根植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的土壤之中。梦的解析实例•一位夫人梦见上衣沾满了乳汁,弗洛伊德解释她已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并非是第一胎,年轻的妈妈希望即将诞生的孩子比上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一位年轻女人因终年在隔离病房里,照顾患传染病的小孩,许久没有参加社交活动。她告诉弗洛伊德,她梦见一大群人欢娱。弗洛伊德解释说,她希望孩子的病早日康复,满足她参加社交活动的愿望。•弗洛伊德认为,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达成。儿童的心理较之成人的单纯,所做的梦也就单纯,是通俗的白话
本文标题:第六章-精神分析发展理论-11.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2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