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1《劝学》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②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2、能力目标: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3、情感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第一、三两自然段的教学。2.难点: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一、作家作品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汉,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学问渊博精深,所著《荀子》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现存32篇。《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二、解题劝,“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三、字词句整理1、重点字词读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zhòngróu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2•虽有槁暴yòupù•知明而行无过矣zhì•吾尝跂而望矣qì•君子生非异也xìng•故不积跬步kuǐ•騏骥一跃,不能十步qíjì•驽马十驾,功在不舍N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qièlòu•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xièáoshàn•博学而日参省乎己xǐng2、通假字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验,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假.舆马者者,非利足也(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一种贵重金属。)4、一词多义生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蛟龙生焉(生长,动词)利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金就砺则利(锐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修饰)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3暴虽有槁暴(pù,晒)暴殄(tiǎn)天物(bào,糟蹋)性情暴躁(Bào,急躁)驽驽马十驾(Nú,劣马,常比喻没有能力)相如虽驽(Nú,比喻愚劣无能)剑拔驽张(Nǔ,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的弓。)备圣心备焉(具备)有备无患(准备)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极,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Qiáng,强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Qiáng,强壮,强大,健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有余,有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强迫)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到)博闻强志(见闻)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用用心一也(因,由)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用途,用处)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4兵精足用,英雄乐业(物资财用)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采用)皇上欲大用康先生(任用)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引,引来)致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妇(表达,传达)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尽,极)5、词类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②名词活用作状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作状语。6、特殊句式①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省略句輮以(之)为轮③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第二课时三、文章正文: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2段,论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经过“博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5学”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决定作用。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为“中规”的轮,要用“輮”;金要利,就要“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第3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因为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也就是“善假于物”,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跂而望不如登高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善假于物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6第4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先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所以有这样的功效,全赖于“积”。同样,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的过程。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其关键在于“舍”与“不舍”。人们学习,如果一暴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正面设喻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面设喻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坚持(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专一(对比)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四、写作技巧:积累(对比)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7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2、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成功。泊头一中语文组备课教案8板书设计意义知明而行无过博作用生非异也善假物也假日积月累积方法态度坚持不懈持专心致志专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本文标题:劝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3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