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羁旅诗词鉴赏)一、羁旅诗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二、羁旅诗的常见意象、节令(一)羁旅诗常见意象:1、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2、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3、寒蝉——悲凉。4、猿猴——伤感。5、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6、沙鸥——飘零;伤感。7、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8、凄风、苦雨——人生的失意;伤感。9、杜鹃——环境的凄凉;人的哀伤,思亲、思乡;忠贞。(二)羁旅诗常见节令:1、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4、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7、端午:五月初五日。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三、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一)直接叙写思亲怀乡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二)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的乡愁。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唐)孟浩然《宿建德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三)抒发抑郁不得志之情。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唐)杜甫《旅夜书怀》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四、羁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凄清的景象抒发了羁旅者的愁思。2、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情思。如南朝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前两句以流云南逝、大雁来归写出了自己南归的行踪和急切的心情,后两句由实入虚,进入想象,以揣测故园篱菊,花事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3、渲染。渲染指的是诗歌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一个事物,以使事物的形象更为突出或突出某种气氛或烘托某种情思。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就渲染出孤清、冷寂的气氛,与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相吻合。4、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5、从对方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五、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的问题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如马致远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就是采取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个意象让人联想起这样的一幅画面: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就营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这时在这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在我们脑海中复活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也不难想出了。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整体感知(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遭遇、诗歌所写具体内容等)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著名绝句,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建德江是富春江的上游,即新安江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首句点明地点,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笼罩的小洲上,“渚”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这句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好了铺垫。其中“烟”字用得好,写出了落日黄昏,江面上水烟迷蒙的特有景色。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和作者的思绪。显然,“日暮”是“愁”的原因,“夕阳西下”最容易勾起旅人的思念之情。其中“新”字也用得好,新愁背后不知有多少旧绪尚难排解。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是写远望的情景,描写十分逼真。试想,日暮时刻苍苍茫茫,原野平旷,远处的天空自然显得比树木还要低。这里既体现了诗人视野开阔,也再现了原野的无际。“低”与“旷”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形成因“野旷”而“天低”的特有景色。第四句“江清月近人”是写眼前的水景,因江水清澈,才见江中的月影,波光闪动,坐在船上低头望月,觉得月亮和人靠得那么近,显得那么亲密,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解脱。这首诗,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寥落,孤寂之感。而我们联系孟浩然的身世遭遇和此诗的创作背景就会知道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会如此简单。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孟浩然在《自洛之越》一诗中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故《宿建德江》一诗既体现了他羁旅中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他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复杂心绪的反映。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写杜甫重阳独自登高的见闻和感慨。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景色:秋风猛烈,山高林密;野猿长啸,哀转不绝;沙洲小渚,孤清冷落;水鸟低飞盘旋;落木萧萧,江水滚滚。这是一副既雄浑高远,又萧飒荒凉的秋景图,这满目秋色,满耳秋声,引起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无限感慨,景中蕴含着悲怆的心境,深沉地流露出了诗人关心世事的情怀。后四句转入抒情:国事丧乱,孤身漂泊,年老多病,愁苦潦倒,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统观全诗,景是登高所见之景,情是登高观景产生的情。情缘景生,融情入景,写景、抒情融于一炉。一种悲愁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中,诗人悲苦的心情可见一斑。4、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鉴赏此诗时,我们可以抓住“断”、“复”两字体会作者的情感。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被贬之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挨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思归而不得归的痛苦心情。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六、同步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2010届诗歌鉴赏专题材料三参考答案(羁旅诗)1、⑴屈原白居易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2、“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
本文标题:羁旅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4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