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5.好的故事(课堂实录)
1/15好的故事一、导入。师:(出示投影,一组照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故事,我的故事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照的老房子。老街的旁边是一条宽阔的河,对岸也都是老房子。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田野,河上有金色的倒影。最后我到了这里。请问,有谁知道我的行走路线?生1:兰亭。师:没错,终点是兰亭。那前面呢?生2:前面我感觉是鉴湖。师:没错,绍兴的每一条河流都是鉴湖,可惜还是没有具体路线。(学生都面露迷惘的神色)师:太遗憾了。我们身处象牙塔,却忽略了很多身边的美景。这条老街就是我们一中前面的偏门老街。(学生作恍然大悟状)出了老街往右拐的马路叫“山阴路”,沿着“山阴路”一直往前走,经过娄宫镇,最后到达兰亭。这就是我的“好的故事”,这也是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在先生的日记里,2/15我找到了这样一条记载:(投影:1913年6月26日“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鲁迅日记》)师: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当年先生的行船路线。今天,让我们一起感知先生的《好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二、初品课文。师: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细细品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词。(默读3分钟左右)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的字词问题。(请一组学生逐一朗读,纠正错误)师: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生3: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写的景物很美。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师:又美丽又细腻,这是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生4: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篇很悠闲的小品文。生5:我的第一印象是这篇文章很有一种画面感,在读的时候脑子里会印出这个画面。但同时,我也看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师:那可以问问前面两位同学为什么这么写,他们都说3/15了,这文章很美,很悠闲之类的。(生3、生4摇头)师:原来你们也不是很懂。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篇貌似又美又悠闲的文章,看不懂是正常的,你要一下子能看懂,那反而是不正常的。因为它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散文集。我们都知道《野草》是非常难读的。但总的来说,《好的故事》可以给我们留下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性的印象。三、细品课文。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生6:从第三节到第八节,“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师: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梦”字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说出)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最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好的故事》的结构,这样的圆形结构,让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另一篇课文。生(众):《荷塘月色》。师:这个《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你觉得它与一般的“好的故事”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生7:我觉得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好像并没有具体的情节。他只是把他所经过的地方绘成一幅图画,而这个“好4/15的故事”就在这幅图画里面。师:画面感很强,但是没有具体的情节。还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吗?比如,这个画面都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如果你去写山阴道边的景物你会怎么写?现在先生是怎么写?生8:我可能会用一些比较长的句子,会用一些修辞,比如比喻什么的。而先生好像就用一些词语,感觉就像是把一些意象拼起来,像诗一样。师:意象的拼接。这个说法好。除了意象的拼接之外,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枯树、茅屋、塔和伽蓝等等,都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生(众):倒影。师:这一点非常特殊。如果我去写山阴道上的景物,可能我也没有具体的情节,可能我也只是一些意象的拼接,可是我会不会把所有山阴道上的景物都放到倒影中去写?也许,这是属于鲁迅非常独特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倒影”倒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东西。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倒影”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鲁迅先生写景的段落主要集中在第五节和第七节,我们就把第五节到第七节这三段来读一遍。大家慢慢读。(学生朗读“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四、深入文本,共析“倒影”,通过“倒影”来进一步了解“好的故事”的丰富内涵与象征意义。5/151.初步感知“倒影”特点。师:大家看看,这些倒影都有些怎样的特点?读读这些句子,“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等等,全部都在讲倒影。生9:我觉得他写的倒影就像人的记忆的碎片一样,都在不停地动着。师:好,我把你说的这个“动”字写下来。(板书:动)生9:像村里比较和睦、比较安详的情景,有许多杂的东西在那里。师:我注意到了你的这句话“有许多杂的东西”。生10:他所描绘的故事仿佛时刻处于动态。而且先生所描写的都是那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很多很杂。师:又普通,又杂,东西特别的多。(板书:杂)两位同学都提到了“动”,它从来都没有平稳下来过,这个“动”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样东西始终处在“动”的状态,它没有安静,没有安宁,不稳定,它会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生11:感觉美好的东西会忽然消失,有担心与不安。师: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生11:在梦境中。6/15师:有点担心、不安、犹豫与害怕。生12:比较斑驳。师:这个词语用得好,我也把这个写下来。(板书:斑驳)生13:感觉像在放连环画般的绚烂。师:你可以结合前面两个男生的回答,东西很杂,又杂又斑驳。生13:非常丰富,充斥的东西比较多。师:具体充斥的都是哪些东西?生13: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又朴素又常见。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又朴素又常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却有着很不寻常的意味在里面。我们来咀嚼一下。乌桕是苍老的,新禾却是稚嫩的;丛树是郁郁葱葱的,枯树却是老态颓现的;塔和伽蓝是佛教中的东西,茅屋却是民间生活中的东西;村妇、村女和农夫是俗人,而和尚却是僧人。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众):好像是对立的,两个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师:这也是鲁迅先生一个很常见的写作习惯。比如先生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为了忘却的记念》,还有一句很著名的诗,叫“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常常说,人除了有意识7/15之外,还有潜意识,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这也是先生的一种潜意识的表现呢?他不自觉地就把两个矛盾的东西放到了一块儿。我们也可以借此窥探一下先生的内心。前面同学们也提到,整篇《好的故事》颜色非常的斑驳与绚烂,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第二段景色描写中,颜色开始变得单一起来了。它以怎样的颜色呈现给我们?生(众):红色。师:先生在第二段景色描写中,出现了一个中心意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并且所有的意象都被夹杂了红色。(板书:红)2.点明“象征”。师:我前面讲到,《好的故事》选自先生的《野草》,而对于《野草》,先生自己是这样形容的:“我所有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自然,也包括在他的《好的故事》里面。这种借非常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一种非常抽象的思想与情感的手法,叫做象征。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我们绍兴的市花是兰花,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自己家里放上一盆兰花,这其实也是一种象征。因为文人墨客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幽静而优雅的,而兰花给人的感觉也是幽静而优雅的。有的时候,文人墨客希望借这盆兰花告诉来拜访他的人,我就是一个如兰花般的人,富贵于我如浮云。这其实就是象征。借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与感情。所以,我们在讨论《好的故8/15事》的种种时,必然离不开对这种手法的审视。3.深入探讨“倒影”特点,体味先生情感,以文字形式呈现。师: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我们不妨试着来嚼嚼看。(投影: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和“倒影”的某个特点来尝试诠释“倒影”的背后藏着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师:“倒影”的特点前面大家都已经讲到,我也已经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这些特点中选择一个,我们尝试着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味一下先生藏于背后的情感。大家可以写在课文上。(板书:倒影――动杂斑驳红)(学生独立写作约10分钟)生14:画面毕竟是水中的倒影,亦真亦幻,交融扩散。一滴水珠落下,这画面便像水晕一样层层地荡开,起起伏伏,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中。或许先生当时生活的年代很动荡,他怕失去这些安宁的生活,这些美好,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可以看出先生当时起起伏伏的心境,怕失去这个美丽的梦。师:最后一句是点睛句。生15:这个梦给我的感觉是内心被温暖明媚的水包围着,让我不免去猜想,先生当时的心中充满着怎样温柔明媚的风景,但他的内心却又像这倒影一样是动摇的,担心着好的东9/15西会离开他。那些斑驳的事物可以象征着他生活中遇到过的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这些东西融在水里,就像交织在他的心间一样,让他总记得,支撑着他在黑暗中不断地前行。师:你的文字很漂亮,你的理解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我注意到你这一句话“内心被温暖明媚的水包围着”,同时,这水又是动荡的,又是让人害怕失去的。生16:这个好的故事不过是先生的梦。梦中的新禾、乌桕等等景物的描写,也体现出梦中景物的杂,同时也体现出先生对故乡种种细小事物的怀念与喜爱,对于美好梦境的追求。师:你谈到了他对故乡的怀念,这种情感肯定有,因为当时先生离开家乡很多年了。生17:我想说的是昏沉的夜。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想要描写的是现实的黑暗,后来写到很多美丽的东西,这其实是黑暗现实之下对美好生活与和平的向往。他的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腻与纷杂,其中也有他对故乡的怀念和深深的眷恋。师:你结合了前面所有同学的回答,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昏沉的夜”。能这样比较起来阅读很有想法。(教师板书:昏沉的夜)五、体味“昏沉的夜”。师:既然这位同学提到了昏沉的夜,我们不妨来看看,昏沉的夜是个怎样的夜。10/15(板书:昏沉的夜――是个怎样的夜?)前面同学们都提到,“好的故事”虽然虚幻,但可能象征着先生心中的希望、美好。(板书:好的故事――美好虚幻希望)那么“昏沉的夜”又象征着什么?前面有同学提到,它可能象征着社会的黑暗。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个“昏沉的夜”除了黑之外,还有着一些怎样的特征。要真正理解这个“昏沉的夜”的精髓,离不开一个标点,请大家注意第一节倒数第二个标点,是一个冒号。冒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前面那两句话绝对是解释冒号后面的“昏沉的夜”的关键的句子。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体味一下,这是个怎样的夜。生18:孤单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再加上文章最后的时间是2月24日,提示我们,这应该是个过年的时候。师:你这个点找得真准。生18:鞭炮在响,而他却独自一个人抽着烟拿着书听着鞭炮的声响享受着夜的黑暗,我觉得他非常孤独。师:我觉得你很感性。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过年的时候鞭炮的响声并不是连着响的,而是响一声,停一下,再响一声,再停一下,而在响声与响声的中间,在那空白里,却比较容易让人伤感孤独。所以说,喧嚣之后的孤独更容易让人11/15心生凉意。你还提到了烟草,那我们不如把这个烟草留给后面那位同学讲吧,她已经很想讲了。生19:我想的跟她也差不多。“昏沉的夜”是个很寂寞的夜。另外,一个人会抽烟,往往是因为他比较烦或者比较忧愁,并且这种情绪难以排遣,所以选择抽烟来遮掩或逃避。这里,鲁迅先生也是一样,在过年的时候,别人在喧嚣,他却很寂寥,用抽烟来排遣自己的情绪,他是孤独而寂寞的。师:你提到的,一个人在很寂寞很孤独的时候会抽烟。让我想到了曾经读到过的一个句子,叫“寂寞是一支烟”。大家可以想想,烟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包围着你。如果我走近你,我对你说一句话,对你打一个手势,这个时候你身边还会有烟雾吗?烟雾也好,鞭炮也好,都是很虚幻的东西,当我走近你的时候,你的身边便只有我,而没有烟雾了。先生为什么会被烟雾包围,因为他身边没有人,只有他自
本文标题:25.好的故事(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6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