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岳阳楼记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谥号,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重点实词•谪:增:旧:属:胜状:•汤汤:大观:备:迁客:骚人:•霪雨:开:曜:樯:楫:•薄:景:芷:汀:而或:•一:璧:物:庙:堂:•微:归:成语归纳•波澜不惊:波涛平稳、水面平静。后指局面平稳、形势稳定。•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用原文语句回答;•1、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2、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3、滕子京的政绩:•4、空间上表现洞庭湖广大的句子:•5、时间上写早晚景色多变的句子:•6、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句子:本文的写作目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滕子京之邀而为岳阳楼作记吗?•不是。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缄之意。行文思路:•1、作者怎样展开笔墨来阐述自己的博大胸襟的?•首先,作者交代作记缘由;然后描写洞庭湖全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接着具体描绘“一阴一晴”两幅画面,抒发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两种思想感情;最后,把迁客骚人的“一悲一喜”两种感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表明作者用古仁人自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作者在第三四段运用大量的描写来写登楼之感,这样写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一阴一晴”两幅画面,是为了抒发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思想感情。从而与下文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的高尚和伟大,表明作者以古仁人之心自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更好地突出了主旨。写作特点•本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开篇记叙作记缘由,接着描写洞庭湖美景,后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一悲一喜两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再写情,情景交融,极力渲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最后转入议论,点明中心。•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骈散结合。首段叙事多用散句,中间写景多用骈句,结尾议论抒情用散句。骈散结合,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富于美感。内容理解•1、文中三个设问句的作用?(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2)何哉?•引出下文,提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3)然则何时而乐耶?•引出全文的中心句第一段的问题:•(1)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政绩,以及作记缘由。为下文作铺垫。•(2)滕子京上任第二年就出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局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在逆境中“不以己悲”,积极治理政务,胸怀宽广、励精图治、奋发有为。•(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并强调“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目的是什么?•盛赞滕子京的政绩,暗示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在逆境中“不以己悲”,对滕子京也有规缄和劝勉之意。•(4)“谪”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是文章之眼,贯穿全文。第二段的问题•(1)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突出了洞庭湖什么特点?•用“衔远山……横无际涯”从空间上表现洞庭湖广大;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时间上写早晚景色多变的。•突出了洞庭湖的广大浩荡、景色变化万千的特点.•文章题目是“岳阳楼记”,可文中却描写了洞庭湖的胜景,作者如此布局谋篇的用意是什么?•写景是为了下文的抒情议论,以作记为名,实则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前人之述备矣”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在第二段对洞庭湖景色作细致描写?•指“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本文的重点是议论抒情,景物描写是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的,故不详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的作用?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怎么理解?指迁客骚人看到不同自然景物所产生的不同感触,即“悲”“喜”两种不同心境。第三、四段的问题•第三、四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什么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是什么?•对比。三段“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与四段“上下天光、一碧万空”对比,三段“虎啸猿啼”与四段“渔歌互答”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秋景更萧瑟,春景更明媚。•第三和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揣的情有什么不同?•三段描写阴雨晦暗的景色,表现了作者悲凉的心情;第四段描写了晴朗明丽的景象,表现了欣喜愉悦的心情。•第三和第四段所写的景对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对比、衬托的作用,写景是为了下文的抒情。•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悲喜”之情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吗?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不是。他们是因物而喜、因己而悲。•“谗、讥、宠、辱”分别是指什么说的?为什么他们如此敏感?•“谗、讥”是指朝中异党的排挤、诽谤、讥讽;“宠、辱”指朝廷所给的荣耀和所受的屈辱。•因为他们都以自身利益为重。•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下文“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第四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景物?具体都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举例说明•从白天和晚上两方面。具体写了湖光、沙鸥、锦鳞、芷兰、月色、渔人运用的修辞:借代:锦鳞游泳比喻: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对偶: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第五段的问题•(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退”分别指什么?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2)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之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时刻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而古仁人总是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作者从哪两方面来阐述的?它的最可贵之处是什么?•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从“忧”和“乐”两方面加以阐述的。•他们最可贵之处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明自己具有古仁人之心,也对好友滕子京有规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同时暗示当下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越来越少。•例举历史上如同滕和范一样的“斯人”?•司马迁:受刑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狱中完成《史记》;•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全身心的投入革命,无暇照顾家人,妻子和孩子们也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他仍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结合实际谈谈。•今天我们应该时刻关心祖国和人民,心系天下,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一个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好青年•学习本文,面对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失意和痛苦,你认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胸襟?•我们应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乐观的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困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有乐观面对,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标题:岳阳楼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8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