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6年6月油藏动态分析规范目录一、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二、开发简历及现状三、阶段主要调整措施及效果分析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五、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六、剩余油分布状况七、下步调整工作安排八、动态分析基本图表一、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确定油、气藏类型构造特征温度压力系统流体特征储层特征分析油藏基本地质特征……1、构造特征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按照圈闭成因1、构造特征(1)构造油、气藏:由于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褶皱或断裂,这些褶皱或断裂当条件具备时,就可形成构造圈闭,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包括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和构造裂缝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壳升降运动引起地层超覆、沉积间断、剥蚀风化等,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假整合等,其上部为非渗透层覆盖就形成地层圈闭。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1、构造特征在一个沉积盆地中,地壳运动在下降或上升的总趋势下,发生频繁的振荡,常引起区域性或局部性的水进、水退,发生地层的超覆或退覆,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地层超覆或地层不整合油、气藏。1、构造特征地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古地形凸起后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一个风化孔隙带,该区域再次下降后,剥蚀凸起上覆盖不渗透层后,在不整合面及其以下老地层的孔隙带就形成古潜山圈闭。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在沉积盆地中,由于沉积条件的差异造成储集层在横向上发生岩性变化,并为非渗透层遮挡时,就形成岩性圈闭。岩性圈闭中聚集油气后就形成岩性油、气藏。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1、构造特征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组合,如构造-岩性、岩性-地层、构造--地层油、气藏。1、构造特征确定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后,要进一步描述地层的产状、断层的产状、分布及规模等。沙二6沙二9沙二W2井数辛23近东西南倾20-5147-5065.5260-420400-480600102辛1近东西南倾34-4271-2427.1150-300120-300168落差长度水平错开辛1、辛23断块区断层要素表断层走向倾向倾角1、构造特征(1)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岩石成分、分选性、磨园度、胶结类型、胶结物含量及成分、润湿性等。2、储层特征(1)岩性特征:岩石类型、岩石成分、分选性、磨园度、胶结类型、胶结物含量及成分、润湿性等。2、储层特征S0=D25/D75S0=1-2.5(分选好)S0=2.5-4(分选中等)S04(分选差)发育自形方解石和膜状分布的伊利石,溶孔发育发育它形方解石和晶形差的高岭石,溶孔发育粒间书页状高岭石,见8-10μm喉道不均匀分布2、储层特征胶结类型、胶结物含量及成分(2)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特征及敏感性等。2、储层特征2、储层特征蒙脱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遇水膨胀,发生水敏;2、储层特征水敏2、储层特征速敏储层中的粘土矿物(高岭石)与胶结差的碎屑因流体流速变化产生迁移堵塞喉道2、储层特征酸敏酸液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粘土矿物(绿泥石)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堵塞孔喉2、储层特征碱敏碱液与地层中的碱敏性粘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堵塞孔喉敏感性分析水敏曲线0255075100125010203040累积注入倍数渗透率比值速敏曲线406080100120036912151821流速m/d渗透率比值酸敏曲线6080100120010203040累积注入倍数渗透率比值020406080100120010000200003000040000矿化度mg/l渗透率比值营11-8井岩心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表现为弱水敏,弱速敏,非酸敏,弱盐敏。2、储层特征(3)沉积特征:2、储层特征储层厚度及物性在平面及纵向的分布状况,沉积类型等。(3)沉积特征:2、储层特征储层厚度及物性在平面及纵向的分布状况,沉积类型等。(3)沉积特征2、储层特征永3断块各小层渗透率10044621992223013051477205310907475335726013232054371761521796813021816105001000150020002500S225S232S242S252S271S273S282S285S292S2101S2103层位渗透率(mdc)(3)沉积特征:2、储层特征流体性质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界面变化情况。3、流体特征3、流体特征050010001500200025003000粘度S21S24S27层位辛1断块各砂组原油粘度分布图0.8850.8900.8950.9000.9050.9100.9150.9200.9250.930密度S21S24S27层位辛1断块各砂组原油密度分布图S263、流体特征4、压力温度系统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体积系数、压缩系数、油气比等。5、储量分布状况一、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目录一、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二、开发简历及现状三、阶段主要调整措施及效果分析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五、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六、剩余油分布状况七、下步调整工作安排八、动态分析基本图表1、试油试采情况及投产转注时间2、开发简历:按含水、采油速度、产量变化或重点开发调整工作划分开发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开发特点。二、开发简历及现状二、开发简历及现状断块从69年投产,71年沙二7-10层系投入注水开发,81年-84年先后钻井9口,逐步调整为按沙二1-2、7-8、9-11、12-15四套层系注水开发,90-92年钻井28口按四套层系完善井网。开油水井数日液油水平综合含水日注水平注采比年产油二、开发简历及现状按年产油量、采油速度划分:A、69~73年为试采试注低速开发期,年产油5×104t,采油速度0.8%;B、74~94年通过细分层系,完善井网,实施注采综合调整,实现油藏长期稳产。这一阶段平均年产油8.4×104t,采油速度1.36%,稳产21年。C、95~2000年油藏进入特高含水产量递减期,前三年平均年产油4×104t,后三年平均年产油2.7×104t,采油速度0.64~0.44%。69-7374-9495-目前二、开发简历及现状按综合含水划分为四个开发阶段:A、69~76年为中低含水期,0~60%(2口注水井,8口油井);B、77~85年为中高含水期,60~80%(5口注水井,13口油井);C、86~93年为高含水期,80~90%(19口注水井,28口油井);D、94~2000年为特高含水期,90%(12口注水井,16口油井)。69-7677-8586-9394-2000206040803、开发现状开油井日液1029t98t26/19口22/7口含水517m390.5%0.43开水井日油日注注采比累积亏空地层总压降累采油0.52%41.5%34.4%6.5MPa213.56万吨342万方采收率采油速度采出程度0.69累注采比油井动液面898米目录一、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二、开发简历及现状三、阶段主要调整措施及效果分析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五、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六、剩余油分布状况七、下步调整工作安排八、动态分析基本图表1、新投井井数及效果分析新井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产量及含水变化情况分析。三、阶段主要调整措施及效果分析2、老井调整工作量及效果分析措施井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增油及含水变化情况分析。目录一、油、气藏地质特征描述二、开发简历及现状三、阶段主要调整措施及效果分析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五、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六、剩余油分布状况七、下步调整工作安排八、动态分析基本图表1、阶段产量构成分析(1)阶段产量变化及原因分析(2)阶段老井自然产油量、自然产油量变化原因(3)阶段措施、新井效果及产量变化情况分析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1)阶段注水量变化及原因分析(2)油藏分层注水状况及注采对应情况分析(3)水井吸水指数、注入压力变化及趋势分析2、阶段注水量分析营11-更斜27井吸水指示曲线y=0.1062x+24.352y=0.0625x+23.3132022242628303234020406080100注水量压力MPa2003032003092、阶段注水量分析3、水驱效果分析(1)注水利用状况分析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水驱指数、水油比等指标的变化,通过与理论值或同类油藏对比,分析注水开发效果。永3断块理论存水率与实际存水率对比曲线-1.0-0.8-0.6-0.4-0.20.00.20.40.60.81.0010203040506070采出程度%存水率0.50.60.70.80.911.1实际3、水驱效果分析(1)注水利用状况分析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水驱指数、水油比等指标的变化,通过与理论值或同类油藏对比,分析注水开发效果。永3断块理论水驱指数与实际水驱指数对比曲线-4.0-3.0-2.0-1.00.01.02.03.04.005101520253035404550采出程度%水驱指数0.50.60.70.80.911.1实际1.21.31.43、水驱效果分析(2)水驱控制状况应用油井生产资料、动态监测资料、新井测井资料、密闭取心资料、油藏数值模拟结合注水见效情况分析水驱控制状况及其变化。注入、产出剖面3、水驱效果分析(2)水驱控制状况应用油井生产资料、动态监测资料、新井测井资料、密闭取心资料、油藏数值模拟结合注水见效情况分析水驱控制状况及其变化。注入、产出剖面沙二133沙二134辛68-45井吸水剖面C/O测井资料(永3-13井)5161625281828392918283.097.378.699.235.665.298.51.664.134.2层位层位含水含水(2)油藏动态图表岩性分析流体分析可动水分析深度覆盖曲线产水率相对渗透率C/OC/O泥岩砂岩孔隙碳/氧曲线碳氧比含水饱和度油气水硅/钙曲线产水率束缚水饱和度RT含水饱和度油相对渗透率水相对渗透率碳氧比测井成果解释曲线54525136.530.5硼中子测井资料(辛68-35井)微电极4米电阻自然电位感应电导新钻井测井资料(辛68N11井)油藏数值模拟含油饱和度分布(永3)7181839192727382(3)能量利用状况分析注采比与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分析能量利用、保持是否合理。Dec-87Apr-91Aug-94Dec-97Apr-011.002.504.001002504000.100.601.10永12断块地层总压降变化曲线总压降动液面月注采比3、水驱效果分析3、水驱效果分析辛1断块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关系曲线00.511.522.533.544.5530405060708090100含水率(%)含水上升率(%)理论曲线实际数据(4)主要开发指标评价利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替特征曲线,分析阶段水驱油效果;应用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是否正常。3、水驱效果分析(4)主要开发指标评价利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替特征曲线,分析阶段水驱油效果;应用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是否正常。3、水驱效果分析(4)主要开发指标评价利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替特征曲线,分析阶段水驱油效果;应用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是否正常。(4)主要开发指标评价利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替特征曲线,分析阶段水驱油效果;应用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是否正常。3、水驱效果分析(4)主要开发指标评价利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替特征曲线,分析阶段水驱油效果;应用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含水上升是否正常。辛68断块综合含水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比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综合含水14326.7970.573.23、水驱效果分析(1)从保持合理压力水平,提高水驱控制储量和采收率的需要出发,对阶段末注采井网适应性进行分析。Dec-87Apr-91Aug-94Dec-97Apr-011.002.504.001002504000.100.601.1
本文标题:油藏动态分析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9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