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优秀课件
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导入新课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简介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当地方小官期间,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种情形,“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写作背景田园诗派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是田园诗的鼻祖。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田园诗派知识链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音停顿饮酒(其五)陶渊明l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疏通文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疏通文意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诗歌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诗歌赏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该怎样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诗歌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忘世设问千古名句忘我忘言主旨: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物我两忘景情理水乳交融悠然自得—————————————诗歌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关于酒的诗句吗?(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杜甫(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拓展延伸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其诗被称为“史诗”。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作者简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写作背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读音停顿sāozān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疏通文意《春望》一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诗歌赏析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思家恋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首联颔联尾联颈联所见所感所盼主旨: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亲之情。所忧触景生情以乐写哀忧思深沉互文五律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忧愁万分、憔悴不堪承上启下诗歌赏析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名句?①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②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③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⑥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⑧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拓展延伸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著有《李长吉歌行》。作者简介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写作背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读音停顿yānzhixiézhòng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池,好像要把城墙摧垮。日光照在守军的铠甲上,如鱼鳞一般闪耀着金光。秋色中,遍地弥漫着厮杀的号角声。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的映衬下凝成了胭脂色。疏通文意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深夜里,部队半卷着红旗向易水河进发。浓重的寒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愿手提宝剑战死在沙场。疏通文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哪些词语写出了紧张的战地气氛?压、摧:两个动词,夸张的手法,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与“黑云”相对,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黑云:比喻,把敌军攻城比作黑云,突出了紧张气势。诗歌赏析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诗歌赏析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诗歌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比喻夸张听觉典故主旨: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杀敌的决心。视觉惨烈残酷紧张气氛危急形势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点明主旨报效朝廷渲染含蓄规模大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侧面描写乘夜奔袭悲壮诗歌赏析你还知道哪些战争的诗句?①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②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③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④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⑤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⑥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拓展延伸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想起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写作背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读音停顿jǐcháo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疏通文意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诗歌赏析全诗
本文标题:《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2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