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用心爱心专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填空题1.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一种政治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2.为了巩固统治,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要为王室承担、、、的义务。3.秦王赢政认为自己“,”于是从“三皇”中取一“皇”字,取“五帝”中一“帝”字合成“”。只有“”一个人才能称“”命令称“”或“”,玉印称“”。4.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分别是,,。在地方上秦朝施行的是。从这些机构看,秦朝建立起了一套制度。5.汉朝在地方上施行了制度,唐朝的中央制度是,元朝在地方是施行和管理地方行政。6.1380年下令废除和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时,选拔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称为“”。7.时,又在宫内设置,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二、选择题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3、西周确立贵族等级继承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财产的多寡B.关系的远近C.等级的高低D.血缘与嫡庶4、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②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③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④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周礼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6、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用心爱心专心8、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明朝9、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10、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3、元朝时,管理今天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贵州行省14、“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说这句话中皇帝应该是A、唐高祖B、宋高宗C、明太祖D、雍正1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7、“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8、关于清朝的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军机处工作效率高C.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19、由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到清初设军机处,其本质反映了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B.官僚体制的创新C.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加强D.中央机构的精简用心爱心专心20、我国历朝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管理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地方管理,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1、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2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官员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23、三省六部制的实现,说明了A.丞相权力的增大B.中央结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24、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2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为副相,分割宰相的权力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三、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开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扰,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用心爱心专心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书•扬尚希传》材料二:臣伏见,景德祥福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侯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包拯奏报》材料三: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比已增加一倍,为1: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加到2.25万人,官民比为1:2613;清康熙初年时,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比已高达1:911。——《江淮论坛》1982.2请回答: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历史现象。材料二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说出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填空题(请参考教材)二、选择题BBDBABDBAAAABCACBCCBCBCAC三、非选择题26: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27:政权官吏日见增多。材料二发生在北宋时期。宋太祖建国后为了削夺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改派文官管理地方,地方设路、州、县三级制。在中央,为了削弱宰相职权,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以三司分割财权。另设枢密院作为最高军政机构。根本原因是为了加强巩固皇权。危害:官民比例过高,加重人民负担。教训:改革同时应该注意精兵简政。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4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