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4)
以人为本加强德育——谈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2004年子校政研论文评比一等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而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孩子们成人、成才,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育人应首推德育。一、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之现状及原因分析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生活在21世纪的中小学生,物质生活充裕,其思想道德状况却令人担忧: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和风雨,意志力差;不懂得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友爱他人。学习目标不明确,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如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不思进取、勒索钱财、甚至吸毒、违法犯罪等。我们不断听到令人震惊的事实:一位中学生,因为看到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就产生妒忌,继而发展成仇恨,趁同学们夜深熟睡之机,把一瓶硫酸泼到对方脸上,造成花季少女终身残疾;两位少年因一点小事离家出走,偷偷潜伏在飞机起落架上,造成一人死亡;有一位中学生因不堪忍受父母施加的学习压力用菜刀把母亲杀死。还有一些来自小学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剥蛋壳,看着煮好的蛋无从下口;参加“吃苦”夏令营的孩子们在吃忆苦思甜饭时,一个劲地夸野菜团子好吃,还说真羡慕革命老前辈可以天天吃野菜、窝窝头……我们的孩子到底缺什么?我们是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蛮横娇纵的小霸王、小皇帝,不堪一击的温室里的花?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时,把更多目光放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上,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只重视学习,忽视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或给予的方法、环境还不够理想。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味娇宠、溺爱;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德育实践;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风气尚未形成,有些社会场所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如有些游戏厅、网吧不顾明令禁止仍对青少年开放,甚至采取非法手段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以淫秽、暴力等内容残害未成年人的心灵。中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摆在教育者面前。二、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一)提高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指导他们的学习行动,提升个人整体素质,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必须的。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从小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自信、乐观,尊重他人、团结奉献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观、人生观、世界观;自觉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技能对培养未来建设人才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必须的。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分辨是非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增强,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参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交往日益增多。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领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抵制错误,形成良好的形为习惯,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是适应他们自身成长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在目前中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二)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优势,抓好校园德育工作。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有位教育专家说:人人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我想,这很符合应试教育观念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口号上以德育为先,其实工作中以成绩为先。德育内容枯燥、方式单调,甚至流于形式。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要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这就是要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使校园内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孩子们,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孩子们发自内心愿意接受、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后发效应。首先,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品德课、政治课、语文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因素,把学习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更注重了人文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要把德育教育切实做到学生心里,就要结合教材,以人为本,利用活泼有效的形式,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要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做游戏等。上好品德课,不能把品德课上成是看图说话课:教师一幅一幅地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学生被动地看图回答问题。现在的品德课,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教学基本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品德课内容由“我上学了”、“祖国妈妈,我爱您”、“我的一天”、“过新年”等几个板块组成。教师要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特点,组织一些有新意的实践活动或游戏,把品德课上出新意,上出效果。如“我上学了”板块中《新朋友新伙伴》一课,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地点不拘泥于课堂,也可以是在学校操场上。小朋友们一边唱着儿歌《找朋友》,一边跳着舞去找新朋友;或通过班会形式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来认识新朋友;也可设置情景,让同学们通过表演来增进相互认识。要多花心思把品德课上成同学们喜欢的、爱参与的课,使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受到教育。要充分利用语文课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用新的教材观来认识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不墨守成规,不循规蹈矩,敢于打破传统阵旧思想观念,大胆创新,结合时代特征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生活观,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小学教材中《美丽的公鸡》一课,传统思想认为公鸡爱美、爱炫耀是不对的,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为人们做贡献。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追求美,大胆表现,张扬个性却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眼光,缺点也可看做优点。初中课本中《愚公移山》一课,愚公精神一直被人们所称颂学习,但在新时代环境下,愚公精神显得几乎有些愚蠢,带领子孙搬个家不就行了吗?找个交通便利的地方住下,再开垦几亩田地就可以养活全家了。开几亩荒地比搬一座山容易多了吧。又如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及他们的伟大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鼓励引导学生从感悟中获取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教材只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除了利用教材,加强德育外,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课堂。各门学科可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主题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课外读书活动、小型公益活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少先队组织一些课余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从日常生活、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白做人的道理。共青团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中小学校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可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如在“世界禁毒日”举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展览活动或演讲活动;国庆节可举行与之相关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画展等。活动形式要实在,不能单讲热闹、华丽、不要走过场,要引导同学们实实在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影响他们思想的目的。(三)课外延伸,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同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政府部门、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及社会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应加强联系,发挥共同教育作用。校内的思想道德教育可延伸到校外,如联系有关单位团体、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影片;邀请公安部门送来法制教育课等。有位教育专家说: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感知。让我们团结协作,以人为本,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活泼、快乐地发展。
本文标题: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9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