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
1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摘要】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规划教材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以学生为本,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有利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和提升办学内涵。【关键词】校本教材开发实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课程教材主要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文化课教材如语文、数学、外语、德育等教材,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去制定、修编,基本上还是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的,且学校选择的范围较大。专业课教材虽然有部分科目有国家统一规划的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过时陈旧,贪大求全,更新速度慢,实训内容少,配套教学软件、教学参考资料奇缺,致使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上,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即使成绩优秀但是由于学非所用或缺乏有效的与企业生产管理对接的实训,导致学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而无法顺利就业。因此为了使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开发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校本教材是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后开发的教与学的素材,是为了弥补国家规划教材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补充的教材。校本教材与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共同构成学校的教材体系,国家规划教材一般依据国家专业建设指导方案开发编写,主要由全国各地专家参与编写;地方规划教材侧重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改革开发的教材,主要由省内各学校专家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则是对国家规划教材实施校本化改造、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实用型教材、主要由相关学校校长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规划教材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以学生为本,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中职学校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将:(一)有利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指导下,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直接载体——教材要符合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充分体现新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新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规范标准、体现“实用够用”原则和市场及用人单位需求。解决职业学校现有部分教材不适应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二)有利于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提高综合素质校本教研是推进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支撑和内在动力。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是专业化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编写教材,必须认真钻研职业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编写的方法,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的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2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可以说这是一个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过程。(三)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和提升办学内涵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特色品牌”越来越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内涵是一个学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及办学风格的总和,来自于长期的积累,具有稳定、认同、自然等特点。每一个学校由于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立足于学校发展,凸显了学校的特色专业,构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教材,从而展示了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一)实用便学原则教材开发时,要针对培养对象和目标,认真地进行岗位需求分析,选择岗位实用的知识和技术编入教材,删除没用的知识和技术,从学生就业够用、创业适用的角度开发教材。同时教材的知识、技能深浅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方便学生自学。依据学生实际状况,补充国家规划教材的不足。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训练、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等教材等。(2)职业特色原则教材开发时,要根据课程体系侧重某一职业岗位去收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技术、技能操作等相关信息,重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满足行业企业需求,重点开发技能性强的教材。如::建筑应用数学、建筑应用文写作与表达、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钢筋放样与加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实训等。(3)创新有趣原则教材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所提出的观点内容要反映企业时代特点,用新理念、新理论编辑教材,教材编辑的方法与体例应是富有创造性的。从内容到形式应该新颖,能给学生以较大的刺激和较强的震撼,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到有趣。如教材的格式(包括体裁、版面、颜色、图形、图表)设计,要考虑其“可视性”,使得教材直观易懂,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比较和掌握;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通俗性。(4)吐故纳新原则教材开发的内容,要推陈出新,更要吐故纳新。在保留正在应用的传统知识技术的同时要清除陈旧的不适用的知识和技术,还要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和技术,使教材的核心内容与当代科技知识保持同步。如建筑类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规范、标准、图集为依据,体现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方法(一)制定课程标准目前大多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只是比较熟悉一些常见科目的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课程3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标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性”,即“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性、对教学要求的全面性、对教学内容提示的基础性”。以“建筑施工测量”课程为例,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是对课程类型、地位、功能等的界定。主要描述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如“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的课程性质强调: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操作应用极强的实践性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今后学生学习施工技术课程,从事现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是指导课程教学行动的指南,是职业教育课程观的体现。职业教育课程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序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融教、学、做一体,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的课程设计理念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操作技能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是对一门课程目标确立及其实现措施、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编排的构思,以及对教学实施的原则性构想。要明确专业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由来、以及采取何种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课程设计是通过到企业调研,对施工测量领域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测量岗位的岗位标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测量放线工职业资格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从工程施工角度出发,采用单元式任务驱动教学、讲练结合,在学习施工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仪器操作训练。所谓单元式任务驱动教学,是把关联度较大、工作过程联系比较密切、能力体现相对集中的职业活动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整体,来通盘考虑和整合设计。在单元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设置学习任务,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任务的难易和多少,分别安排课时,形成单元教学周期,进行连续课时的教学。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对一个单元内的全部任务在理解和胜任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围绕本单元教学目标,逐一(或选择性)完成单元教学的任务。4、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是指完成本课程之后,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哪些问题,训练哪些能力,会做什么事情。“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课程目标摒弃原来的“了解”、“理解”和“掌握”这些针对理论知识来说的词,而代之以“能”、“会”等适宜于职业教育能力标准4的描述。注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5、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内容是规范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依据。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融合,力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情景或项目为载体来搭建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来选择各学习单元、情景或项目下的学习任务,打破原来的知识本位体系,理论内容按情景或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课程在内容上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测量方法的基本运用、建筑施工测量的综合运用为基本要求,设置了测量基本知识、测量基本技能(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测量基本技术(地形测量、导线测量、坐标测量)、测量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四等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放线)房建施工测量(施工控制测量、土方测量、基础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场地定位放线)、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其他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7个学习单元(16项工作任务)。6、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等。“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课程教学建议以建筑工程测量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推行“情景载体、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条件的作用,紧密结合各种测量工程实践项目,以任务驱动,实现教学环境与工程环境、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突出学生施工现场的测量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筑施工测量与实训”课程评价建议则提出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将考核评价着重放在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上,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采取过程考核形式,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课程考核的多元化、全程化和自主化。采用多元嵌入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核,考核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应付考试。具体实施方案是,每门课程按学习模块对其中各项学习性工作任务分别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自我评价四方面实施“嵌入式”过程评介,最后根据每项学习任务设定的权重计算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动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大力推行“双证”制,推行“以证代考”。“建筑施工测量”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测量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增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工程测量技能竞赛。(二)拟定编写大纲1、教材内容的选择校本教材内容要体现鲜明的职业性。当前中职教材的编写应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对接行业企业一线的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增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实效性。教材编写还要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知识点及其难度既要与学生当前的文化基础相适应,也要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和职业生涯发展。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
本文标题: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9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