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三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15单选每题3分,16-20多选每题4分)1.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5.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密闭的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当铁锅突然打开时,随着“砰”的一声,玉米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6.山东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2013年4月23日内陆城市济南和沿海城市青岛两地的气温情况。根据气温变化情况作出的判断和判断依据正确的是A.城市甲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B.城市乙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C.城市甲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D.城市乙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7.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A.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9.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10.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11.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A.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B.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12.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9∶2B.2∶9C.1∶2D.2∶113.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1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15.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1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B.热量只能由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17.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C.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8.“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B.建筑工地上,汽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2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越多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C.00C的冰变成00C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二.简答、实验探究题21.(11)(2分)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建成后.水域面积大大增加,不仅起到了美化绿化作用,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附近居民明显感觉到昼夜温差变小了.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做出简要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冰糖葫芦(如图6)是许多同学的最爱。其制作方法如下: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利用的方法增加糖的内能,待白糖熔化成糖浆后,在山楂上蘸上糖浆,等糖浆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23.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室中准备了以下仪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火柴,适量的水和煤油.(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2)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上述提供的热源中,选________比较合理.实验中通过来确定吸收热量的多少.(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二),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四、计算题(共10分)24.经测试,一只装水2kg的家用保温瓶,经过24h,瓶内的水温从95℃降低到65℃.问这段时间内,瓶内水的内能减少了多少?25.质量为100g、初温是24℃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2.3×103J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74℃。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从下表可知此金属是什么?(8分)26.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6℃,再投入到80g的10℃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6℃。若不计热损失,求(1)水吸收的热量?(2)铅的比热容。物质比热C/[J/(kg·℃)]铝8.8×102钢铁4.6×102铜3.9×102铅1.3×102
本文标题: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9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