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07第四编--第六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
第六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本章内容▪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的诗歌主张▪第二节白居易、元稹的讽谕诗与新乐府▪第三节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元稹的悼亡诗▪第四节《长恨歌》等叙事抒情长篇▪第五节元白派诗人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的诗歌主张一、白居易、元稹的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故称白香山。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少傅。▪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进士及第。三年后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制科入等,授盩厔(今陕西周至)尉。元和二年至五年,白居易为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五年,白居易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至九年冬,他丁母忧居下邽渭村,基本过着隐居的生活。▪元和十年,白居易回朝,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年六月,他上疏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被劾以“越职言事”,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底,白居易迁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回朝,先后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此后,历任苏州刺史、秘书监、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行九,世称元九。▪元和元年(806)科试名列第一,授左拾遗,后转监察御史。元稹性格鲜明,多次遭贬。▪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后,授元稹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二年升任宰相,不久罢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文宗大和四年年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后得暴疾卒于武昌任所,终年五十三岁二、白居易、元稹的诗歌主张▪第一,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第二,阐发诗歌的特性。▪第三,主张诗歌形式为内容服务。▪总之,白居易特别强调诗歌之于政治的服务功能。这种诗歌主张远绍“诗言志”的儒家传统诗论,近承杜甫诗歌的现实精神,是现实主义诗风的具体体现。第二节白居易、元稹的讽谕诗与新乐府一、白居易的讽谕诗与新乐府▪白居易讽谕诗今存一百七十馀首,最有代表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作于元和四年(809),是一组具有明确的政治教化目的和严格形式的系列诗作,有着鲜明的创作特征。▪首先,利用“序”的形式说明创作原则和目的。在第一首诗前,用“总序”表明创作的意图和原则。在每一首诗的标题后,都有一个小序揭示该首诗的创作主旨。▪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次,遵循“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写作规律,强化创作意图和诗篇主旨。但个别篇章不免为了凑这种形式而强发议论,损伤诗歌的整体艺术性。▪再次,不少诗篇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感情浓厚,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力量。▪《秦中吟》组诗共十首,遵循“一吟悲一事”的原则,集中揭露上层权贵的骄淫奢侈和对下层民众的盘剥欺压。前面以绝大多数诗句极力形容豪门权贵的豪奢淫欲,诗末以两句警醒的句子与下层民众的艰困生活形成对照。▪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二、元稹的讽谕诗与新乐府▪元稹的《元氏长庆集》现存乐府诗四卷,有作品五十馀题,涉及的对象很多,其中尤以描写下层民众生活的篇什为世所重。▪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第三节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元稹的悼亡诗一、白居易的闲适诗▪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与元九书》)▪闲适诗或作于公退独处时,或作于移病闲居时,着重表现诗人内心的优游自适和闲雅生活的一面。这种优雅闲淡的生活,是中国古代文人独善其身的理想愿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白居易的闲适诗,代表着中国古代文人人生理想的另一面。▪首先与他的知足思想有密切联系。▪其次,闲适诗的产生,和白居易的生活境况也有一定联系。二、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越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第四节《长恨歌》等叙事抒情长篇一、《长恨歌》解析▪元和元年(806)冬,白居易任盩厔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语及唐玄宗与杨贵妃事,诸人颇多感慨。白居易依王质夫建议作《长恨歌》诗,陈鸿另撰《长恨歌传》,诗、传均叙李、杨故事,又各有侧重,并行于世,相得益彰。《长恨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精练。▪其次,诗人充分注意情与景的结合,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怀。二、《琵琶行》的情蕴▪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元和十年,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官,抑郁寥落。他于浔阳江头夜行送客,偶遇身世遭际相似的琵琶女,顿生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遂满怀感慨写下这首诗。▪强烈的抒情性是《琵琶行》的突出特点。▪生动细腻的描写是《琵琶行》的又一显著特征。三、元稹的《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第五节元白派诗人一、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郡望赵郡,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父辈移居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李绅出生于仕宦家庭,于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与元稹、白居易为诗文之交。因其身材短小,白居易等戏称为“短李”。▪元和四年,李绅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元稹读到了他的《新题乐府二十首》,极为欣赏,和了其中的十二首。白居易受二人启发,后来居上,作《新乐府》五十首,扩大了乐府诗的声势和影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张籍▪张籍(766?—830?),字文昌,祖籍苏州(在今江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后历任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时称“张太祝”“张水部”“张司业”。▪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野老歌》)▪张籍的乐府诗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琐事,但挖掘深刻,往往能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本质问题。他的乐府诗在其生前就得到很高评价。三、王建▪王建(766?—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一说为关中三辅人。他出身寒微,经人荐举初次为官时已年逾不惑,曾任县丞、太府寺丞等小官,终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存诗五百馀首。▪王建的乐府诗运用质朴家常的语言,描写百姓生活,朴素亲切,生活气息浓厚。他善于选取有特色的人物和事件加以细致描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思考题:▪1.中唐新乐府诗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2.《长恨歌》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评价白居易的闲适诗及元稹的悼亡诗?
本文标题:07第四编--第六章--白居易、元稹与元白诗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7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