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编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3、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00000um=1000000000nm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2、如果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可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以及零刻度线(是否被磨损,是否是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如果不是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一定要减去)。分度值不是个单位,单位前一定要有1.例如分度值1mm(2)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4)记录数据要有数据(准确值和估计值)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无论填空还是计算题必须带单位三、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1min=60s。2、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停表测量时间。四、误差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做误差;2、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3、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二、参照物1、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三、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假定该物体不动;3、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有变化则是运动的,无变化则是静止的。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它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3.6km/h。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5、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s)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之比,叫做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即v=s/t。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原理:速度公式v=s/t。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长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计算题步骤1、解已知单位换算2、有公式XXX可得3、将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式中必须有单位4、答▲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图像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9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