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小学数学单位1的确立的方法
一、表示倍数的分数的前面的量是单位1.如: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5分之4.这个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表示倍数的分数5分之4的前面是下半年的产量,它就做了本题的单位1。二、比的后面是单位1如:妈妈买了20个苹果,比买的梨多4分之1.妈妈买的梨有多少个?比的后面的量是梨,它就做了本题的单位1.三、是和占的后面是单位1一条公路已修好了780千米,占全长的7分之2,这条公路的全长是多少千米?占的后面是全长,它就做了本题的单位1.四、从问题中找单位1如:明明去年的体重是40千克,今年的体重是45千克,今年比去年重了多少千克?在问题中比的后面是去年的,它就做了本题的单位1.五、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确定的如:明明爸爸去年的工资是1500元每月,今年的工资是2100元每月,工资增长了百分之几?对于这个题目,1、2、3、4条规则都不管事。就要经过思考确定单位1.增长是今年的与去年的相比的,增长就是比去年增长的,所以去年的工资水平是单位1.我的这种方法应该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去确定题目的单位1。我班的学生通过掌握这种方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确定题目的单位1.正确地找出单位“1”,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而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正是找准单位“1”。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我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确定单位“1”的捷径,让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学得轻松,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一、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的量。如“一根5米长的木料截去1/2”,通过题意知道是把这根木料平均分成2份,截取其中的一份,那么就把“5米”这个量看做单位“1”。又如:“男生人数的1/4相当于女生人数”,把男生人数平均分作4份,则男生人数为单位“1”的量。“梨树的1/3是桃树”,把梨树棵数平均分做3份,其中的一份相当于桃树,把“梨树”平均分,则“梨树棵数”为单位“1”。二、和“谁”比,“谁”就是单位“1”的量。这种类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题目里有典型特征的“比”字,“比”后面的量,即为单位“1”的量。如“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比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多1/3”,“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为单位“1”。无明显标志的,如“现在降价1/9,”通过分析得出“现价比原价降低1/9,”所以“原价”为单位“1”。另一种是题目中没有“比”字,但是题目中的两个数量也可以看作两数的比较关系,如:“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即为单位“1”。如:“乙数是甲数的1/3”,“甲数”是单位“1”。又如:“去年的产量相当于几年的3/7”,即去年的产量同几年的产量比,“今年的产量”是单位“1”。“小兰身高占爸爸身高的2/5”,“爸爸的身高”为单位“1”。需要注意的是:单位“1”与分率是紧紧相连的。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全班人数的1/4,”这里就不能把“比”字后面的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了,真正的单位“1”是与分率相连的“全班人数”。所以,和“谁”比的相应分率以及带指向性特征的词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结构:比较量比(是、占、相当于)被比较量多(少)的分率。三、总数与部分数,总数一般是单位“1”。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与总数作比较关系,部分数作比较量,总数作标准量,那么总数一般是单位“1”。如:“一堆煤有300吨,第一周用去1/5,第二周用去2/5,两周各用去多少吨?”第一周和第二周用去煤的吨数是部分数,30吨煤是总数,因此,“30吨煤”是单位“1”。四、用“补全法”确定单位“1”。所谓“补全法”即把含有分率的句子补充完整,从而清楚的找出单位“1”。如:“食堂有2/5千克大米,吃了1/2,剩下多少千克?”含有分率的关系句“吃了1/2”其实是省略句,如把它补充完整,即“吃了这桶米的1/2”,就很容易看出单位“1”是“这桶米”。又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1/10”。把它补充完整即:“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1/10”,所以“水的体积”是单位“1”。又如:“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12”,即:“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1/12”。“冰的体积”是单位“1”。五、用“靠近法”确定单位“1”。所谓“靠近法”,简单的说就是把分数前面靠的最近的那个量看作单位“1”。如: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此题中分数4/5的前面有儿童体内所含水分和体重两个量,但是与分数4/5靠的最近的量是体重,故应把“体重”看作单位“1”。第一种:有明显提示的。例如:某班有女生27人,占全班人数的35,全班有多少人?像这类有明显提示甲占(或是)乙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是把乙看作单位“1”。例题是占全班人数的35,则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第二种:相互比较的。这种题型的题目又分为两种:(1)横向比较;(2)纵向比较。在横向比较型的题目里,“比”字的意味很明显。例如:植树节那天,五年级同学栽了54棵树,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栽29,六年级同学栽了多少棵树?像这类谁比谁多几分之几,谁比谁少几分之几的题目,是把“比”字后面的这个量看作单位“1”。1。根据分数的意义确定单位“1”的量例如,从“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这里的4/5的意义是:把儿童的体重平均分成5份,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占其中的4份,所以儿童的体重是单位“1”的量。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意义,从下面两句话中分别找出单位“1”的量。1、故事书是学校图书总数的2/5。2、小汽车的速度是超音速飞机速度的1/15。2。2。被比较的量往往是单位“1”的量。例如,从“甲仓库的存粮比乙仓库的存粮多1/5”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这里是“甲仓库”和“乙仓库”相比,“乙仓库”是被比较的量。根据分数的意义,1/5表示把“乙仓库的存粮”平均分成5份,“甲仓库的存粮”比“乙仓库的存粮”多其中的1份。所以,被比较的量——“乙仓库的存粮”是单位“1”的量。请同学们从下面两句话中分别找出单位“1”的量。1、某厂今年用电比去年节约1/10。2、实际产煤量比计划增加1/12。3。部分与整体比较,整体是单位“1”的量。例如,“小华看了一本书,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10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这道题是“看了的页数”(部分)和“全书的页数”(整体)相比,3/4表示把“全书的页数”平均分成4份,“看了的页数”占其中的3份。所以,整体——“全书的页数”是单位“1”的量。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单位1的确立的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0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