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编辑组稿“三招鲜”-让报道更好看
编辑组稿“三招鲜”,让报道更好看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样、复杂。编辑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是缺少新闻,而是在同质化竞争的当下,对信息挖掘不够,缺少深度、思想和独特的视角。整合策划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编辑有独特的组稿视角。发散性:帮助读者扩大视野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编辑组稿时,可以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选择和处理稿件力求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尽可能地将更丰富、有趣、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帮助读者开阔视野,获得阅读的价值。当面临同质化竞争时,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更显重要。2月3日,有媒体曝出卫计委关于金箔入酒征求意见的消息。次日,很多媒体的报道大多就事论事,围绕金箔入酒的可能性、再度征求意见的背景以及是否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等展开。但《天府早报》“酒醉金迷”一组报道就没有局限于这个思路,而是分别以《白酒加金箔喝还是不喝?》《金箔入白酒成本只多两元为题,整合了两个版的文图,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各方观点,还整合了“富者食金”、“入药除风”、“贴面美容”的用金典故,以及“古人为何能吞金自杀”的相关链接。此外,编辑又列举了国外金箔“鱼子酱”、金箔甜点、黄金丸等黄金的土豪吃法并附上配图。在“食金”这个话题上追溯历史,贯通中西,稿件新闻性、知识性都非常强,又很有趣。服务性:将“硬”新闻做“软”服务性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之一。新闻媒体从本质上来说是为受众服务的,要为受众提供各种新闻信息和资讯。增强服务性是媒体竞争的趋势,对都市生活类媒体而言,这点尤其重要。新闻报道,一不小心就容易流于说教、灌输式的方式,尤其是在报道“高大上”的时政新闻方面,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真正从读者角度出发、对读者负责的服务性思维,因此,报道效果常会显得“硬邦邦”、不近人情,可读性、服务性差,难以吸引读者。将“硬”新闻做“软”,突出服务性,可以多采用平民视角,从普通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兴趣出发组织稿件、开展报道,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组稿时多采用鲜活的案例,报道效果往往能“更卜一层楼”。比如,今年2月初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这是一条和众多网民息息相关的信息。《规定》只有寥寥数百字,虽然不长,但如果单纯刊发条文,难免生硬,对读者来说不够生动形象,难以理解。新华社的稿件《你的网上昵称违规了吗?》只用老师和小明的几段幽默对话,就让人快速看懂了网上呢称新规。“老师:小明,你的名字好俗,能不能起一个洋气点的网名?小明:奥巴马。老师:不行!不能假冒名人包括外国元首,也不能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次日,多家媒体均采用了这篇稿件,许多媒体还将版式设计成微信对话的形式,版式和内容有机结合,服务性就有了。系统性:“化零为整”与“化整为零”新媒体时代,编辑不再是相对被动的新闻“加工者”,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掌握主动权的新闻“生产者”。为争抢时效,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新媒体大都会利用滚动报道的形式,即时推送更新内容,甚至“全时报道”;传统媒体不甘落后,也纷纷加入滚动即时报道的大军,如新华社推出的“我在现场”栏目。这类即时报道求快,可能是只言片语,甚至新闻要素也不能在一条报道中全部展现,却包含着重要的新闻点。快速、准确、全面、系统地将这类碎片化信息梳理、整合成系统性报道,呈现给读者,成为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业内过去重原创、独家新闻,忽视或看轻网络共享性新闻,认为编辑整合共享性新闻体现不出媒体特有的价值。然而,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受众需要的是经过专业筛选的信息,这就需要编辑将零碎的信息有机地整合成一体,形成更大的整体价值、产生更理想的报道效果,即“化零为整”。从实际的工作来看,选择、整合、编辑网络共享性新闻,耗去的精力往往大于编辑原创、独家新闻。与采写相比,编辑更需要系统性思维。如果把新闻“碎片”比喻成珠子,组稿时首先要选好编辑思路这根“线”。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选择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人物类报道可以选择以人物生平为线索,突出重要节点的相关事迹;比较复杂的调查性新闻可以选择用因果、逻辑关系等为轴线,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使用,这样呈现给读者的就不仅是点线面,而是一张系统的网,报道效果优于简单叠加。当然,编辑在版面编排上,也要尽量适应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通过对新闻合理的“打碎”处理,方便读者阅读,即“化整为零”。标题制作力求准确简练,行文多用短段落、短句子,使用小标题区分层次,多采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等,都能起到引发阅读兴趣、增强报道效果的作用。
本文标题:编辑组稿“三招鲜”-让报道更好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0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