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逻辑规律保证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推理与论证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1.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概念要明确,判断要确定。例1: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2.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不能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例2:今年研究生考试,我有信心考上,但却没有把握。3.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个概念或判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必须是明确的。例3:有人说“可能有鬼”,有人说“可能无鬼”,我对这两种观点都不赞成,这种争论没有多大意思。4.如果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例4:我明年一定能考上研究生,因为今年我的一位老乡考上了研究生。一、同一律(lawofidentity)(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三)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四)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具有确定性的同一对象而言。同一律的本质内容在于强调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确定性。同一律的公式:A是A用符号表示为:A→A(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就是“确定性的要求”。它要求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即必须保持思维自身的确定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确定,前后一贯,不能任意变换。(三)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在概念中主要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在论证中主要是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清,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把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把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从而作出不恰当的判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可以保持不变。一位在美留学的研究生和一位美国朋友在谈到语言的沟通问题时坦言,自己虽然能应付日常会话,但有些内心深处的话仍难于表达。美国朋友安慰说:“不必多虑。我认为你已经进步很快了。我和妻子都是美国人,结婚十年了,到今天还有许多内心深处的话不知怎么表达呢。”我国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在5-6公斤之间。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的婴儿的体重只有4公斤,则说明其间他(她)的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说明上述论证存在漏洞?A.婴儿体重增长低于平均水平不意味着发育不正常B.上述婴儿在6个月时的体重高于平均水平C.上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低于平均水平D.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答案:C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中,把本来不同的概念混同起来,故意制造概念混乱。偷换概念系诡辩手法。某人对本单位某领导经常用公款吃喝提出意见,认为这是腐败行为。但这位领导却辩解说:“谁不吃喝?吃喝是腐败的话,大家都在腐败。”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里有一段对话:甲:乙,我们当你是可靠的好人,所以几种关系革命的事情都没有满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乙: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甲: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乙: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一个律师辩护说:“被告怎么会有犯罪思想呢?我们不承认有思想犯罪。”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嚷嚷地打麻将,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混淆论题: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清,把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判断,当作相同的判断来使用,从而使本来应该得到证明的论题得不到证明。在讨论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时,有人发言说:“质量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这里有一个手艺很高的铁匠,由于思想保守,手艺只传给他的小儿子。后来他和小儿子都死了,手艺也就绝了,很可惜啊!”甲:你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激动,今后希望注意一点。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偷换论题:是指在同一推理、论证过程中,故意用一个完全不同的命题去替换原来的命题,使本来应该得到证明的论题得不到证明。偷换论题系诡辩手法。顾客:请问,我的排骨面怎么还没来,我等了已有半个小时了。营业员:你为什么非要排骨面,你不能吃炸酱面吗?顾客:这汤里怎么有只苍蝇?服务员:您放心,它喝不了多少汤。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他们用偷换概念的手法将它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这一荒谬论断,然后对此加以恶毒攻击。甲:你们家能不能深更半夜不打麻将?吵人睡不着觉。乙:你们家的孩子能不能深更半夜不哭?也吵人睡不着觉。还有你们家厕所的水管水声老大,你们家能不能把厕所关上?这样是打不中的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战士小王的成绩很糟,连续三次“剃光头”,连长非常恼火,一把夺过小王的枪,训斥道:“你这人真笨,站到一边去,看我的。”说着就趴在地上瞄准射击。“砰、砰、砰”三声枪响,只见报靶杆在靶子周围画了三个圈(全部打飞)。连长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指点着说:“看到了吗?这样是打不中的。”注意: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讨论、发言,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始终围绕这个中心,而不要随意离开这个中心,这是同一律起码的要求。若写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发言、作报告,脱离中心,漫无边际;或讨论、争论问题,理屈词穷就岔开话题,这些不管有意无意,都是违反同一律的表现。(四)运用同一律应注意的问题同一律只是思维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它不包含反映事物绝对与自身同一、永久不变的内容;同时,它也不断定概念是永远不变的。某甲买了块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新手表一天慢3分钟。又将挂钟与电视中的标准时对照,挂钟一天快3分钟。因此,某甲认为刚买的新手表是准时的。问:下述哪项是对某甲推断的正确评价?A.由于新手表比挂钟慢3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3分钟。因此,某甲的推断正确B.新手表一般不会有错,因此,某甲的推断正确C.某甲不应该把新手表与挂钟对照,而是应该直接与标准时对照。因此,某甲的推断不正确D.挂钟比标准时快3分钟,是标准的3分钟;新手表比挂钟慢3分钟,是不标准的3分钟。因此,某甲的推断是错误的答案:D二、矛盾律(lawofcontradiction)(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三)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四)运用矛盾律应注意的问题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自相矛盾(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互相否定的判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的公式:A不是非A用符号表示为:¬(A∧¬A)这本书是普通逻辑。这本书是现代汉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有的物体不是运动的。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及格了。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没及格。只有清闲,才是幸福。(只有p,才q)尽管不清闲(劳累),却幸福。(非p并且q)(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判断必须保持前后一致性(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即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对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三、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1、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用不可共存的两个属性指称同一个对象(自相矛盾的概念)。(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2)敌人基本上被我们全部消灭了。(3)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4)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5)不学好语法,难免不出病句。2、使用矛盾关系或否定关系的两个判断反映同一对象情况(自相矛盾的判断)。(1)电站外高挂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2)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为寻找失散30多年的女儿,千里迢迢从日本回国。上飞机前,他给女儿拍了一封电报。(3)清晨,天刚发亮,我们就披着万道霞光,开始军训了。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我,而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以上的陈述犯了下列哪些逻辑错误?A.论据不足B.循环论证C.偷换概念D.自相矛盾答案:D(四)运用矛盾律应注意的问题1.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方面作出两个相否定的断定,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2.用相互否定的判断揭示对象的矛盾两重性,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3.注意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妙用矛盾律:(1)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2)廿四桥畔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3)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4)为了忘却的记念。三、排中律(Lawofexcludedmiddle)(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三)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四)运用排中律应注意的问题(五)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威尼斯商人》中,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人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作我的丈夫。”金盒子上写的是“肖像在这盒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求婚者猜中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猜中的吗?(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排中律的公式:A或者非A用符号表示为:A∨┓A这个人是大学生。这个人不是大学生。所有学生都通过了考试。有的学生没有通过考试。只有清闲,才是幸福。(只有p,才q)尽管不清闲(劳累),却幸福。(非p并且q)(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加同时以否定,必须承认其中有一个是真的;或对其中任何一个判断采取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第三种可能。吃“死”而生•古代某国在处决死囚之前要抽签请神做最后的判决。方法是:法官在两张纸片上分别写上“生”和“死”两个字,如果抽到生就可得到赦免。有一次,一位大臣受到官府中的仇人诬告,被判死刑。仇人为了不让他得赦免,买通法官把“生”签换成了“死”签,这样,无论这位大臣抽到哪一张都会是死。但仇人的诡计被大臣的朋友得知,这位朋友连忙以探监为名告诉了他。大臣要求朋友不要把事情泄露出去,说他自有办法死里逃生。第二天,当法官让他抽签的时候,他抓起一个签就把它吞了进去。根据所剩的“死”签只能把他赦免,这是因为,既然两个签中一个是“生”,一个是“死”,这就形成两个相矛盾的判断,按照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而剩下的不是“生”签,那么,大臣抓的就是“生”签。(三)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非此非彼(两不可)”“模棱两可”1.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一个也不肯定,都给予否定(“非此非彼”)(1)这场战争既不是正义战争,也不是非正义战争。(2)说世界上有鬼,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3)说他既会雕刻,又会游泳是不对的;不过,说他不会雕刻或不会游泳也不对。2.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无所断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做明确回答(“模棱两可”)。(1)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2)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甲:……(四)运用排中律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排中律起作用的条件。2.注意问题的复杂性。3.注意复杂问语。(1)一位团支部书记在回答“星期天能否搞点棋类活动”的问题时说:“星期天下棋么,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2)甲说这个寓言是讽刺蜗牛的,我看这是不对
本文标题:第五章-逻辑的基本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3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