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一、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它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多;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少。注意:反变关系只存在于具有属种关系(即包含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二、概念的限制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对属概念增加内涵而过渡到其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概念的限制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属概念+内涵→种概念注:公式中的“内涵”表示新增加的内涵,“→”表示过渡到。增加一个概念的内涵即增添一些本质属性。概念的限制是一个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过程。挥霍定律:花钱——花不是自己的钱——花不是自己挣的钱——花不是自己挣的得来不费功夫的钱——花不是自己挣的得来不费功夫的今天不花明天作废的钱.概念的限制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连续性的。概念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概念限制的方法:第一,对表达属概念的语词增加修饰、限定词。注意:有些语词前面增加修饰、限定词并不一定是限制,关键要看概念的外延是否减少了(或内涵是否扩大了)。第二,用表示种概念的语词替换表示属概念的语词。不能对概念进行正确限制的逻辑错误有:缺少限制,多余限制,限制不当等。对使用的概念该限制而不限制叫缺少限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人员,最近把一个15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这段话中的“15岁男孩”表达的概念不明确,如果是指活着的男孩,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应加一定限制,“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15岁男孩”,这样,概念就准确了。对使用的概念不该限制而加以限制叫多余限制。多余限制造成语言累赘或堆砌。一开门,出来一位年轻美丽漂亮的少女。对概念限制的结果出现了逻辑矛盾或概念不准确叫限制不当。凡初次到这里来的人无不感到这个沿海城市变化之大。概念限制应注意的问题(1)概念限制只能在属种概念之间进行,不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反变关系,不能进行限制。(2)单独概念不能限制。(3)对一个概念限制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的需要,否则就要犯不当限制的错误。(4)注意语言中一般代表特殊的现象。lj概念限制的作用概念的限制是思维重点由一般转向特殊,由概括转向具体的过程。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一般的认识而要求具体化时,就用限制的方法。三、概念的概括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内涵而过渡到其属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概括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种概念—内涵→属概念注:公式中的“内涵”为减少的内涵,“→”表示过渡到。概念的概括是一个从种概念到属概念的过程。概念的概括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连续性的。概念概括的极限是范畴。概念概括的方法:第一,对表达种概念的语词减少修饰、限定词;第二,用表示属概念的词语替换表示种概念的词语。《孔子家语》“楚王失弓”的故事:楚恭王出游,亡鸟号之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楚恭王→楚人→人注意问题:概念的概括必须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否则,就会犯“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谬误辨析:有个学生在上化学实验课时不小心把一个玻璃试管掉在地上摔碎了。实验员生气地说:“你破坏公共财物!”这位同学一听,怒上心来,瞪了实验员一眼,就离开了实验室。概括的作用第一,思维的重点由特殊转向一般,由具体转向概括的过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本质。(去掉特殊性,留下共性);第二,使人们扩大讨论的问题或思考的对象范围。思维训练题1.下列概念的限制与概括是否正确?(1)将“诚实”限制为“诚实的人”,概括为“优秀品质”。(2)创作的灵感触动了他,第一篇处女作散文《大理石》就这样诞生了。(3)“山东省”限制为“淄博市”。(4)“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限制为“中学生”。..(5)中国人民解放军限制为某军某师某旅某团六连战士,概括为军队。(6)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7)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8)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2.对“犯罪行为”这一概念进行两次概括,正确的是A.犯罪行为——盗窃行为——行为B.犯罪行为——盗窃行为——不合法行为C.犯罪行为——违法行为——行为D.犯罪行为——行为——违法行为..3.下列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A.“推理”概括为“思维形式”B.“北京市”概括为“亚洲”C.“共产党员”概括为“共产党”D.“大学生”概括为“学生”E.“自然科学”概括为“科学”lj
本文标题: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3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