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pt-北师大版
夏(前22世纪到前16世纪)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与西周(前11世纪到前771)东周(前770到前256)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前221到前206)两汉(西汉(前206到25)新(8到23)东汉(25到220)中国历史纪年表的顺口溜(含年代)三分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二晋前后沿(西晋265-317东晋317-420)南北朝并立(420-589,386-581)隋唐五代传(581-618618-907907-979)宋元明清后(960-12791206-13681368-16441616-1911)皇朝至此完(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中国历史纪年表的顺口溜(含年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中国共产党: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否定了儒家思想改革开放后:批判地继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应运而生蔚然大宗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基础变化→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学术:学在官府(贵族)→学在民间战国“士”阶层之崛起西周春秋等级秩序战国时期的士,已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多养士为食客。孔子①核心:仁②对统治者要求:为政以德,爱惜民力③对人际关系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对礼的要求:克己复礼⑤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代儒家孟子①仁政②性善论③仁政保民表荀子①重民思想②性恶论③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人老子核心:道;辩证法: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物道家而治;理想社会:小国寡民及庄子相对主义(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顺从天命、安于现状思想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中文名:孔丘外文名:Confucius别名:孔子,仲尼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职业:教师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代表作品:《春秋》身材高大有幽默感威而不猛和蔼可亲孔子思想:仁礼①核心:仁②对统治者要求: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目的:维护奴隶主等级③对人际关系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秩序,但对人尊重④对礼的要求:克己复礼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②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因材施教(个性教育)④教学原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⑤学习态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⑥教学精神:诲人不倦儒家创立:孔子思想学说政治主张“仁”(核心)和“礼”“为政以德”(民本)“性相近”(伦理观)哲学:敬鬼神而远之。“苛政猛于虎也。”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学精神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六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仁者爱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仁”通过“礼”来实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同时代人们心中的孔子:丧家犬(孔子自嘲)——圣人(历代封建帝王的封赐)——中国式的耶稣(明末清初的西方传教士)——妖人(洪秀全)——变法先驱(康有为)——民族罪人(陈独秀等)——阶级敌人(四人帮)——精神导师(西方启蒙思想家)——乐天派(于丹)——传统文化的代表者由此你得出哪些认识?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认识:1、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阶级属性不同,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有所不同。2、虽然孔子活着的时候是属于“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但不管后人对他是褒是贬,孔子的理想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3、把孔子置于公正、客观的天平上,我们发现他是一位睿智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执着的大学者。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有教无类;(最有价)2.学习要实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6.其它——因材施教等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孔庙孔林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思考孟子主要思想主张①仁义(核心)②性善论(仁义礼智先天固有)③仁政保民④民贵君轻荀子①重民思想②性恶论(王霸并用)③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特点)孟子——“亚圣”荀子——“儒家中的另类”异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1、孟子的思想①“仁”“义”(核心)②性善论(仁义礼智先天固有)③仁政保民④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荀子的思想:特点: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①重民思想“君舟民水”(民本)②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王霸并用)③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特点)以德服人哲学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思想)——《荀子·天论》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孟子的政治思想继承孔子“仁”的思想而有所发展,提出施行“仁政”的主张。他主张“政在得民”,强烈地反对暴政,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战争多有抨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得民心的做国君。失民心的国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而国君危害了国家的时候可以更换。材料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座右铭。材料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目的:孔子——孟子、荀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提示:1.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2.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中文名:李耳别名:老聃国籍:中国(春秋·楚)民族:华夏族出生地: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出生日期:约前571年逝世日期:前471年主要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辩证法思想代表作品:《道德经》《西游记》中太上老君A.老子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B.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影响:(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思想评价(贡献)道家学派:老子1.道是万物的本源2.朴素辨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本文标题: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ppt-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5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