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健康管理师7第七章健康教育学新
健康管理学第七章健康教育学掌握: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计划设计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实施和评价了解: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学习目标第一节概述积极的健康观: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的宪章)一、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健康教育的核心传播科学的健康信息;提供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3、健康素养早期:能和医生交流,并理解健康相关材料,如处方,药品说明书等;WHO:人们获取、理解健康信息和利用卫生服务,并对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08年,原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理念25条健康生活方式(lifestyle)34条基本技能7条一、健康教育4、健康教育的领域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①社区健康教育(城市,农村)②学校健康教育③工作场所健康教育④患者健康教育⑤体检前后的健康教育⑥消费者健康教育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①营养健康教育②环境保护健康教育③心理健康教育④生殖健康教育(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等)⑤安全教育⑥控制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吸毒)的教育一、健康教育1、健康促进的涵义美国健康教育学家格林(Lawrence·W·Green)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1995年WHO西太区办事处《健康新视野》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包含了个人、群体行为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三个方面。二、健康促进2、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多部门协作社区能力建设发展个人技能3、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中国特色的健康促进;开发领导,动员群众,创造健康环境。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重点改变人们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而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调动教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会大大改善健康环境,保障并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和促进是与健康管理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两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上非常相似,只是他们产生的背景和重点有些区别;两者都是以健康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健康教育和干预实施—效果评价为主线。健康教育和促进本身就是健康管理干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手段。但是健康管理在方法上引入了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学的理念,这使的它对健康与疾病有了一定的预见性,更有利于健康问题的科学预测、早期预防以及干预管理。四、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关系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一、知信行理论-KAPorKABP1、知晓健康信息(知识knowledge)2、认同健康信念(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3、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行为practice)二、健康信念模式提示因素:大众媒介影响他人劝告医生建议家人、朋友患病采纳健康行为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感知疾病的严重性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感知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自我效能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民族、同伴影响等,疾病与健康知识三、自我效能理论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所建议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我效能可以通一些方法提高。四、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此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个人因素:社会人口学特征知识态度自信与自控技能环境因素:条件服务政策他人因素:提示期待强化行为四、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传播的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健康传播是传播的一个分支,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第三节健康传播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概念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来进行。2、人际传播的特点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传播中的反馈及时,双方的交流充分;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信息量较少,覆盖的范围较小,传播的速度较慢;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3、人际传播的应用讲课、PPT设计与制作;同伴教育,同伴指的是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活状况的人;同伴教育就是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演示与示范,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内容,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的教育方法。二、人际传播三、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概念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2、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传播对象是大体确定的,虽然为数众多,但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四、传播材料1、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传单、折页、小册子等供个人阅读观看的材料2、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3、针对大众的传播材料:报纸/杂志,广播/电视4、新型媒介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网站、健康管理互动平台)和手机(短信,微信等)等媒体已经成为开展健康教育的新型手段。四、传播材料5、传播材料制作程序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制定计划形成初稿传播材料预试验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监测与评价健康促进的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这条主线,其实质就是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基本程序1.需求评估2.确定干预目标3.制定干预策略4.编制健康干预项目预算5.健康干预计划的实施6.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第四节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制定健康促进项目计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人群的需求,即了解他们存在哪些健康问题,其中哪些问题最为迫切、需要优先解决;这些优先健康问题中有哪些是可以通过健康促进得到改善的;开展健康促进的资源有哪些;目标人群适宜的干预措施有哪些等等。1、健康问题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并最终确定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常用的方法为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描述人群的躯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布、频率、强度等。一、需求评估2、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遗传与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和行为生活方式因素。进行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就是分别分析个体、群体健康问题的各类影响因素有哪些,进而确定优先干预的影响因素。3、确定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通过需求评估,会发现目标人群或个体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一些健康需求往往互相关联,满足一项优先的需求实际可以解决多个问题。另一方面,开展健康促进的资源又是有限的,有必要对健康问题进行分类、排序,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群众最关切,干预最有效的项目上。一、需求评估二、确定干预目标1.总体目标:是指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它是宏观的,只是给计划提供一个总体上的努力方向。2.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进行的具体化、量化的表述,包含明确、具体、量化的指标。二、确定干预目标例: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总体目标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10年的努力,使市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市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健康寿命延长,将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开创有首都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道路。具体目标:1.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2.人均每日食盐量下降到10克以下(现为日均13.4克);3.人均每日油脂摄入量下降到35克以下(现为日54.6克);4.成人吸烟率男性下降到50%以下,女性下降到4.0%以下(现为男性57.7%,女性4.6%);5.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人群比例达50%以上(现为34.1%);6.市民刷牙率达到90%以上,正确刷牙率达到70%以上,65岁至74岁老年人口腔中能承担咀嚼功能的牙齿平均不少于20颗(现为15颗);7.中小学生肥胖率下降到15%以下(现为17.28%);8.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现为18.51/10万),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现为3.7‰);9.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有条件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服务,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达到80%、65%、50%以上(现为49.1%、42.3%、10.6%);10.人群健康体检合格率逐年上升;11.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现为80.27岁)。二、确定干预目标需要综合考虑目标人群需求、健康管理机构资源与能力、目标人群所在场所的重视程度与能力、以及区域卫生服务机制与能力等因素最终进行确定。常用的健康干预策略包括:1、教育策略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在教育策略下,常用的健康教育活动很多,包括①大众传媒活动如电视节目;②通过印刷媒介开展的活动,如分发小册子;③人际传播活动,如入户指导;④因地制宜的社区活动,如义诊;⑤民俗、文体活动:如庙会、赶集等。三、制定干预策略三、制定干预策略2、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如在某企业职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中,食堂提供低脂、低盐的食物,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一些锻炼设施等也属于环境策略,上述活动使得目标人群能更加便捷地采纳健康行为。3、政策策略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例如,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中采纳了减免住院分娩费用的政策,直接促使孕产妇到医院分娩。此外,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四、健康干预计划的预算制定依据是干预活动,首先要将每一项活动进行细分,确定活动中涉及哪些费用,费用标准以及活动要求达到的数量,进而计算出每一项活动的费用。然后再将每一项活动的费用累加在一起,形成健康干预项目的总预算。五、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组织机构建设实施人员培训设施设备与健康传播材料实施的质量控制六、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健康管理活动和措施执行进度与质量的全面评估,二是对健康管理计划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价。如何开展健康管理过程与效果评价,需要在健康管理几乎制定阶段就予以确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贯穿于整个健康管理项目过程的始终。通过评价,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健康教育工作者客观地理解工作的成绩与不足。评价通常包括形成评价,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效果评价中的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也称之为效应评价,而远期效果评价又称之为结局评价。六、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1、形成评价是在计划实施开始之前,请专家及相关人员对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估,其目的是评估健康管理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
本文标题:健康管理师7第七章健康教育学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5377 .html